APP下载

数字时代地方高校编辑出版学改革与创新探究

2017-08-30段涵徐超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34期
关键词:改革与创新数字时代

段涵+徐超

摘要:当前,数字技术在出版领域得到广泛普及与推广,这对我国地方高校编辑出版学专业教学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本文针对当下编辑出版学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学科定位、课程体系、创新实践等角度入手,试图提出该学科在数字时代下进行改革与创新的几点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数字时代;编辑出版学;学科定位;改革与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4-0141-02

伴随数字出版物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发展,基于数字化技术的网络出版、手机出版更趋普及化。与此同时,电子商务模式逐步替代了传统的出版经营管理模式,无纸化出版、按需出版一跃成为出版产业的新宠。不容置疑,数字技术对出版产业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对出版业人才结构的转变。当前出版业乃至未来需要的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编辑、策划和发行人员,而迫切需要的是熟悉数字出版流程、具备良好信息素养和经营管理能力的高素质复合人才。培育适应数字化环境的创新性出版人才是编辑出版学学科的时代使命,当前编辑出版学学科领域正在掀起一场有关学科改革与创新发展的热烈讨论,备受学界和业界关注。本文拟从当下编辑出版学本科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切入,从学科定位、课程体系、创新实践等角度分析,提出该学科改革与创新的几点思路和建议。

一、数字时代编辑出版学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我国编辑出版学专业教学始于1983年由武汉大学与新华书店总局合作创办的图书发行学专业,迄今为止已历经了三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三十年间,各地方高校立足本校实际,在办学层次、学科建设、课程体系、师资规模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尤其在人才培养方面,为整个出版行业领域培育输出了一大批优秀出版人才。然而,面对数字化转型的冲击,编辑出版学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也日益凸显。

1.学科定位与市场需求脱节,缺乏时代特色。目前,全国设立编辑出版学专业的地方高等院校已达数百家,大多数院校的编辑出版学专业是分设在文学院、文化传播学院、文化产业学院,有的设在信息管理學院、新闻传播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只有北京印刷学院和上海理工大学两家院校单独设立了编辑出版学二级学院。纵观这些地方高校编辑出版学发展现状,我们不难发现,其学科定位往往依托学校或者院系原有的学科基础、师资力量、课程体系,而忽视了时代背景和市场需求的因素,学科发展的侧重点仍只关注于传统书刊策划编辑和出版发行人员的培养,只有极少数地方高校将与数字出版业息息相关的网络及新媒体编辑定位为培养目标,即便这样,这些地方高校编辑出版学仍存在学科定位模糊、跟不上时代需求等问题,更谈不上专业特色建设与发展。

2.课程体系缺乏科学性,教学方法单一。通过对全国近50所地方院校编辑出版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横向分析,可以归纳为三个大的方向:一是编辑策划方向,包括传统媒体编辑、网络媒体编辑、选题策划、书籍装帧等;二是发行营销方向,包括书刊发行、版权贸易等;三是经营管理方向,包括书刊经营管理、出版社经营管理、书店经营管理等。这些地方高校的课程设置与数字时代出版产业对人才的需求不相适应,缺乏系统的科学论证,一方面未形成编辑出版学统一标准的专业基础与核心课程,另一方面未搭建规范的实践教学体系,一些与数字出版相关的实验课程如数字排版、多媒体应用技术、数据库应用与管理、信息检索与处理等并未设置。在教学过程中,绝大部分院校编辑出版专业课程均以课堂讲授为主,实践课程少之又少,教学手法比较单一,普遍缺少案例教学、在线课堂、业界人士讲座等必要教学环节。总的来说,全国地方高校编辑出版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出版业数字化转型需求之间的矛盾普遍存在,而作为出版行业的人员储备库与输出平台,各地方高校又肩负着培养与数字出版产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创新型人才的使命。数字时代传统出版模式的转型与重构,强有力地冲击着各地方高校现有的人才培养理念和培养模式,这对编辑出版学专业建设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也促进了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式的改革和创新。

二、关于数字数代地方高校编辑出版学改革与创新的几点思考

1.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明确学科定位和培养目标。地方高校编辑出版学专业改革一定以时代背景和产业需求为导向,有针对性地调整学科定位。相较于传统出版时代,数字出版时代对行业工作人员的能力要求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数字时代的出版流程,大都是通过网络操作和计算机终端实现的,出版产业的各个环节,都离不开互联网平台、数字化技术、信息处理等现代化技术的支持,为此,数字出版时代背景下的编辑出版人才必须具备与之相关的行业技能,包括计算机操作技术、信息检索与处理技术、多媒体转换能力等。编辑出版学专业综合性强,内涵丰富,覆盖面广,培养目标一定要明确,不能过于笼统,要以服务数字出版时代大出版产业为目标,强化市场导向和就业导向,要注重培养集采、写、编、制于一身的宽口径、多层次的复合型人才,这种复合型人才既要熟悉数字出版流程,又要具备经营管理能力,把握一定的市场意识。

2.改革创新课程体系,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数字时代编辑出版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在强调人文社科性质的同时,应着重凸显其实践性的学科特性,同时应设置不同层次的、学科交叉的课程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课程资源,构建一个文理结合、理论实践相交融的课程体系。课程类型和课程内容应尽可能涵盖数字出版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特别是有关数字出版技术的应用实践类课程。在教学形式上,开拓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方法,尤其要提升实验教学环节的比重。一方面加快校内各级实验平台的建设,满足数字出版整个产业链条的多种内容产品、各种工作环节的实验教学要求,如新媒体与复合出版实验室、数字内容管理实验室、手机出版实验室、数字印刷实验室等,注重数字出版和新媒体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注重行业实训基地建设,与地方数字出版基地合作共同培养培养学生的行业技能和行业实践能力,大力推行行业人才进学校进课堂活动,聘请行业指导教师与校内教师互动合作,共同指导学生完成各类实践课程的教学,提升学生的行业适应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3.“以赛助学”与职业资格培训相结合,提升就业竞争力。以各级实验平台和实习实训基地为依托,指导学生参与到各级专业技能竞赛和创新竞赛活动中。通过各类比赛,一方面,“以赛促教”,地方高校之间形成了良好的专业学术交流平台,更重要的是,老师们找到了自身与同行之间的差距,可及时改进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更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以赛助学”,学生们经过各级赛事的磨炼,也意识到自己的薄弱环节,赛后有针对性地加强技能学习,更有利于自身进步和发展。积极组织本专业学生参加行业职业资格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考试,如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初级)、出版物发行员职业资格考试(初级和中级)等,获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或行业认证部门的职业资格证书,如新闻采编人员资格证、出版发行人员资格证、助理网络编辑师等。这样一来,本专业学生通过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可获得三类证书:一是学历学位证书、计算机水平等级证书、英语等级证书、普通话水平等级证书;二是行业职业资格证书;三是各种学科专业竞赛获奖证书。这些既体现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也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总之,面临数字化的时代浪潮,我国各地方高校要看准行业发展趋势,深度剖析编辑出版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切实有效的解决措施,勇于探索编辑出版学专业改革与创新之路,积极应对数字出版产业对编辑出版专业教学提出的全新挑战,这既是高校编辑出版学专业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提升编辑出版学学科地位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陈少志.地方院校编辑出版学特色专业建设研究——以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3).

[2]施勇勤.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培养复合型数字出版人才——以上海理工大学编辑出版学专业改革发展为例[J].中国编辑,2010,(6).

[3]王一婵.数字出版时代编辑出版学本科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编辑,2009,(1).

猜你喜欢

改革与创新数字时代
基于数字时代的广播电视无线发射问题研究
数字时代下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转型
高校网球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
浅析我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与创新
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