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2017-08-30余斌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34期
关键词:文化基因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余斌

摘要:该文从高校内部视角总结了当前阶段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的整体推进情况,结合高校管理实际提出了下一阶段应从创新创业管理体系与工作机制、建设学生创新创业平台、科学设置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培养创新创业文化基因、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建设等五个方面重点予以推进。该文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有所助益。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管理体系与工作机制;课程体系;文化基因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4-0034-02

创新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表现。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提质换挡的关键时期,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尤为重要,自主创新关键是人才,高等教育在新时期应培养出大批优秀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人才。

同时,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也是高等教育自身改革发展的迫切要求,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现状

广东省教育厅于2015年组织了对全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问卷调查,共有113所高校参与,包括普通本科院校55所、高职院校58所,调查涉及到创新创业教育管理、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创新创业实践、专项师资队伍建设等情况,主要进展有以下几点。

(一) 创新创业教育已普遍列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在参与调查的高校中,83.9%的院校已经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将创新创业学分要求纳入到专业方案中,从数据看,近一半的院校将创新创业类课程的学分要求设在5分以内,另有22.1%的院校要求达到6—12学分(图1)。

学生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获得相应的学分,包括:创新创业课程学习、参加创新创业训练、各种竞赛获奖、创新与发明、课外学术活动等。在调查的学校中,绝大多数院校开设了相关课程,包括公共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从创新创业课程的开设内容来看,财税、法规、企业管理、人际交流与沟通技巧、创业培训、案例分析等实务课程较多,占全部创新创业课程的77.8%,而讲授專业前沿创新知识和成果的仅占22.2%。

(二) 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蓬勃开展、形式多样

从调查的情况看,各高校非常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建设和各类创新创业项目,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主要包括校内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分校内和校外)、创新创业实验室、创客空间、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等,这其中校外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占比最多,其次是校内基地和创新创业实验室(图2)。

(三) 创新创业教育专任教师结构有待优化

当前,高校创新创业专任教师在数量上远远不能满足教学需要,结构也不甚合理,由于创新创业教学主要是由原就业指导教研室承担,相关创新创业的教师主要是原讲授《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师,随着创新创业类课程教学工作量的增加,高校也只能安排其他专业教师兼任,从教学需要上讲,创新创业教师应该有相关的创新创业经验,但这方面的兼职教师很少。另一方面,创新创业教师应该有良好的专业背景,最好是本专业的专任教师并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有较高的专业职称,但从现实情况看,专业教师都要忙于专业课教学,很少投入到创新创业课程教学中。

从我们调查的情况看,创新创业教师中有高级职称的占28%,中级及以下职称的占72%之多,而其中获得创新创业指导师(咨询师)资格的教师仅占比21%。从中我们得出了当前创新创业任课教师不论是在职称结构还是资格要求上都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二、高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对策

高校在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主要应在创新创业管理体系与工作机制、建设学生创新创业平台、科学设置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培养创新创业文化基因、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建设等五个方面予以推进。

(一) 构建学校创新创业管理体系与工作机制

1.构建多部门协同管理体系。理顺自身的管理体系是高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工作起点,校内各部门条块分割给创新创业的工作推进带来了阻碍,学校应指定一个部门作为牵头部门统领创新创业教育,目前各高校的牵头部门可能是教务处、就业指导中心、学生处、科研处、校团委等部门,为了强力推进全校各层面的工作,成立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统筹协调全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牵头部门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工作推进的进展,从各校的实际情况来看,教务处牵头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较为合适。

当然,牵头部门应充分发挥好协调统领作用,而不是包办,牵头部门应成立全校创新创业工作小组,制定全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方案,推进工作落实进度,及时发现推进过程中的问题并总结推进工作成效。

2.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管理机制。高校应改革学籍管理规定,实行学年学分制,延长学生修业年限,从原定的最长修业年限5年放宽到6年,鼓励学生通过技能竞赛、发明创造、社会实践等方式申请学分,对高年级有创业实践需求的学生,建立创新创业实践置换课程学分的工作机制。

3.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激励机制。学校应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专项奖学金,对有突出成绩的学生进行奖励。对创新创业实绩突出的学生要在校内转专业、评优评先、奖助学金等方面予以倾斜。

同时,要大力完善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激励机制,从工作业绩认定、学术奖励、职称评定、项目立项、培训培养、经费支出等方面予以倾斜,吸引教授、研究员、高工等高层次人才参与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学校为学生和教师通过创新成果转化并取得合理收益提供便利。

(二) 科学设置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应纳入到专业课程体系中全盘考虑,应嵌入到专业课程的不同模块中,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等,形成与专业课程体系融合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1.构建创新创业梯级课程体系。立足学校办学定位和服务方向,根据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目标要求,修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积极引进行业企业等人才质量标准,科学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合理确定课程结构,增加实践课程学时学分比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面向全体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与研究方法、学科前沿、创业基础、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并纳入学分管理。

修订完善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安排三类课程:各专业新增设创新创业类必修课程,此类课程包括创新创业基础启蒙类、兴趣引导类、知识技能类、实践实训类课程;原必修课程《就业指导》调整为《就业创业指导》;为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融合,鼓励各专业在专业拓展课中设置财税、金融、法规、企业管理、风险控制、知识产权保护等创新创业实务课程,加大跨专业交叉课程、复合课程、操作课程、体验课程的建设力度,注重传授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基础规律、技能和方法。

2.开设创新创业实践类课程。结合专业特色,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程体系有机融合,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要与专业实践教学有效衔接,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改革课程实训、专业综合实训、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模式,将创新创业素质与技能纳入实践教学内容,创新专业综合实训内容,允许学生将创新创业项目申请为毕业综合训练与毕业设计。

3.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将创新创业知识技能融入课程内容设计中,鼓励教师将科研项目、产业技术、学术前沿成果带入课堂,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灵感;以学生为主体,广泛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和研究型教学,改革考试内容和考核方式,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推动结果考核向过程考核、能力考核转变,探索实施非标准答案考试,改革单一考核模式,完善多渠道考核办法。

(三) 培养创新创业文化基因

1.加强创新创业研究。高校应全面深入系统地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工作,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做到从一年级到三年级创新创业教育全程化,探索技能型人才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模式和新途径。

学校应有计划地遴选立项校级专项创新創业研究课题,在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与学校能力建设、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策略、人才的素质和识别方法、创业教育课程开发等方面深入地开展研究。

2.丰富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参与“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一系列国家级、省级相关竞赛的育人作用,鼓励学生参与各项创新创业赛事,提高赛事组织工作水平,扩大学生参与面。

3.举办创新创业论坛。高校应邀请知名企业家、教育家和我院成功创业学生、成功校友参与论坛,丰富学生的创新创业知识和体验,促进大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4.开展创新创业宣传活动。在高校内部广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宣传,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通过网站、校园广播等自媒体,积极宣传国家和地方促进创业的政策、措施,宣传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先进典型,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创业观、就业观、成才观。

(四)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建设

1.建设校内指导教师队伍。培养一支专兼结合、素质优良的创新创业教育校内指导教师队伍。立足于学校就业指导教研室,充分发挥现有教师队伍的作用,通过培养、转向、引进,逐步建立一支与创新创业教育相适应的校内指导教师队伍。支持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鼓励教师参与社会行业的创新创业实践、引导教师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理论和案例研究,不断提高在专业教育、就业指导课中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

2.组建校外创业导师团队。积极选聘一支由成功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等相关专业人员组成的校外兼职教师队伍,通过定期组织专兼职教师培训和交流,组织创新创业教育经验交流会、座谈会、调研活动,总结交流创新创业教育经验,不断提高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水平。

3.建设创新创业教育优秀资源。鼓励教师创新相关创业教育教材、资源库,促进优质资源共享,遴选立项校级专项创新创业优秀教材或资源库建设项目,学校应主动收集创新创业案例,特别是本校毕业生的成功案例,因为学生身边的成功案例是学校所在的区域环境中最具有生命力的创新创业实践,也能在学生中产生最鲜活的体验与触动。

三、结语

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高校受到了空前的重视,各项政策措施正在高校内的各层面有效落实和全方位渗透,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整体推进取得了初步成效,本文从高校内部视角,总结了当前阶段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的整体推进情况,并结合高校管理实际提出了下一阶段应从创新创业管理体系与工作机制、建设学生创新创业平台、科学设置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培养创新创业文化基因、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建设等五个方面重点予以推进。通过本文的研究,试图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有所助益。

参考文献:

[1]李志义.创新创业教育之我见[J].中国大学教育,2014,(4):5-7.

[2]刘艳,闫国栋,等.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J].中国大学教育,2014,(11):35-37.

[3]王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5,(2):53-56.

[4]刘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思考[J].教育科学,2011,(5):64-67.

[5]王长恒.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培育体系构建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2,(2):124-126.

猜你喜欢

文化基因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德国“国富民强”的奥秘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