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护理干预的研究现状

2017-08-30虞兴珍

糖尿病新世界 2017年8期
关键词:情况情绪血糖

虞兴珍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于2015年11月—2017年1月来该院确诊为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共6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的30例患者均给予其常规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则是给予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HAMD、血糖水平情况及SF-36各项评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后的HAMD(15.77±2.03)分与对照组患者的HAMD(32.56±2.55)分相比明显降低,说明患者的抑郁的情绪得以有效缓解(P<0.05);对照组的血糖水平、FDG、2 hPG、HbAlc等均比干预后的观察组低,观察组的血糖水平控制情况显著(P<0.05)。且SF-36各项评分均比对照组的评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能有效的提高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控制抑郁状况及血糖水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 2型糖尿病;抑郁症;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473.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4(b)-0113-02

糖尿病现成为我国的常见多发病,多发于年龄在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主要特征为慢性高血糖[1]。抑郁症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精神心理疾病,主要特征为情绪低落,并伴有焦虑、激越、无用感、自杀观念、抑制减退等各种症状[2]。而随着现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糖尿病、抑郁症的患病率在逐年上升,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多合并抑郁症发生,该文主要研究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护理干预的效果,选取于2015年11月—2017年1月来该院确诊为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共60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确诊为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共60例,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在39~70岁之间。对以上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3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为17例,女性患者为13例,年龄在42~70歲之间,平均病程为(5.5±4.1)年;对照组中,男性患者为19例,女性患者为11例,年龄在39~68岁之间,平均病程为(5.3±3.8)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情况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对象入选标准

①诊断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并且分型符合糖尿病2型;②入选者确诊患有抑郁症,且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量表)中,得分在17~35分之间;③所有患者无其他并发症[3]。

1.3 方法

护理方法:对照组中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的护理办法,而观察组患者则是采用在常规护理方法基础上应用相应的护理干预。所有行护理干预的护理人员均接受过专业知道及训练。具体护理干预措施如下[4]:①建立互相信任的护患关系,关心患者、认真耐心地听患者的要求与倾诉,并告知患者双方建立信任的重要性;②让患者充分的理解情绪、心理的变化对糖尿病及抑郁症影响鼓励患者提高对抗疾病的信心,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情与积极消除悲观的情绪;③护理工作人员可应用的宣传的手段,如宣传单、讲座等形式,对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糖尿病相关的知识及治疗护理方法,令其对糖尿病这种疾病有着充分的认识,并相应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及饮食习惯;④积极纠正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认知错误及不利于疾病恢复的行为,依据患者个体不同的情况,提出并进行个体化治疗方案;⑤患者家属的支持与鼓励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应嘱患者家属对患者陪伴并进行开导,使得患者能够在心理上减少负担。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HAMD、血糖水平情况及SF-36各项评分情况。

1.5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与对照组间HAMD、血糖水平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后的HAMD(15.77±2.03)分与对照组患者的HAMD(32.56±2.55)分相比明显降低,说明患者的抑郁的情绪得以有效缓解(P<0.05);对照组的血糖水平、FDG、2 hPG、HbAlc等均比干预后的观察组低,观察组的血糖水平控制情况显著(P<0.05)。见表1。

2.2 观察组与对照组SF-36表中各项评分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SF-36表中各项评分均比对照组的各项评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进行护理干预对患者的抑郁情况有着显著的改善,见表2。

3 讨论

根据国外一项描述性研究显示,抑郁症多发与2型糖尿病患者,其发病率大约是正常人患抑郁的概率的两倍[5],而在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中,未婚女性居多。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患者,其病情控制情况不佳,不利于病情的好转,疗效不明显,不仅会增加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6],同时不利于患者病情的好转,导致患者精神压力,情绪低落,对治疗不积极,情绪悲观,血糖水平长时间得不到控制与缓解,形成不良循环。因此,针对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更好的控制病情[7],对患者进行一定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情况及提高患者预后生活水平。临床上主要依据护理诊断的特点、护理的研究成果、患者相应功能的恢复潜力、护患关系的能力这4个方面来制定护理干预措施并进行细致而全面的分析,加以实施应用[8]。对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应今早实施护理干预措施,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变化,预防并发症、改善患者的生活习惯及悲观抑郁的情绪。

该文研究结果显示:进行护理干预后的HAMD(15.77±2.03)分与未进行护理干预的患者的HAMD(32.56±2.55)分相比数值明显降低,说明患者的抑郁的情绪得以有效缓解;护理干预后的患者的SF-36表中各项评分均比常规护理患者的各项评分明显提高,说明进行护理干预对患者的抑郁情况有着显著的改善。且在护理干预过程中,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糖尿病有关知识的宣传与讲解,认真耐心的倾听患者的叙述,帮助患者摆脱抑郁低落的情绪,帮助患者及其家属重拾信心,使得患者自身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改善抑郁症的发展控制糖尿病病情。

综上所述,护理干预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利, 叶蕾. 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17):2349-2351.

[2] 刘洋.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抑郁的情况分析及护理[J]. 糖尿病新世界, 2015,35(6):194.

[3] 秦艳玲, 巩越丽, 李会丹,等. 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护理对策[J]. 中国实用医药, 2015,10(17):214-215.

[4] 蔡胤浩, 张亚华, 范良敏. 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炎症因子及胰岛素抵抗与抑郁严重程度的关系[J]. 中国老年学, 2015, 35(22):6577-6578.

[5] 周剑平, 朱建林, 朱文杰. 心理干预对糖尿病精神抑郁障碍患者的影响[J]. 饮食保健, 2016, 3(15):113-114.

[6] 蒋菊芳, 张紫娟, 许玉芳,等.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在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病人康复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 2015,10(30):3757-3760.

[7] 张云, 郝兴梅. 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依从性及抑郁情绪的影响[J]. 临床研究, 2016, 24(4):190-191.

[8] 龚意, 何燕, 陈云,等. 糖尿病合并抑郁症影响因素和护理干预的研究现状[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6, 22(6):882-885.

(收稿日期:2017-02-22)

猜你喜欢

情况情绪血糖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主谓一致”的十种情况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妊娠期血糖问题:轻视我后果严重!
猪的血糖与健康
新情况新举措
新情况新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