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从脾论治消渴病研究进展

2017-08-30王栋虞梅

糖尿病新世界 2017年8期
关键词:运化胰岛脾虚

王栋+虞梅

[摘要] 目的 综述近年来中医从脾论治消渴病的研究概况,为临床和科研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 方法 查阅当代医家的专著、论文、医案,进行归纳、分析及总结。 结果 中医从脾论治消渴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理法方药,实验检查等多方面进行研究,多层次多方面揭示中医从脾论治消渴病的研究进展。 结论 中医从脾论治消渴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研究价值。

[关键词] 消渴;脾;综述

[中图分类号] R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4(b)-0197-02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现代医学认为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 mellitus,T2DM)是由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的以糖代谢异常的复杂性代谢性疾病[1]。中医治疗消渴[2]多以阴虚立论,认为其基本病机为阴虚燥热,1970年以来,众多医家经过临床观察及总结,不再墨守成规,多从肝郁、脾虚、痰浊、血瘀入手,极大丰富了中医治疗消渴病的临床思路,其中尤以脾虚致消渴越来越被广大中医学者认可,众多医家从脾论治消渴,往往能得到满意的临床疗效,现将近年来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1 脾在消渴病中的机制作用

在解剖结构上,胰腺被认为是中医“脾”的重要形态学基础。《脾胃论》曰:脾长一尺,掩太仓。《医林改错》:“津管一物,最难查看,因上有总提遮盖,总提俗名胰子,其体长,于责门之后,幽门之左,正盖津门。”《医学衷中参西录》:“脺为脾之副脏”。可见“脾”与胰腺密不可分。《类经图翼》云:脾者,形如刀镰,与胃同膜而附其上之左”。“刀镰”的描述与胰腺极其接近。中医学认为:脾主运化,人体所摄人饮食物质,都由脾运化为水谷精微,即在脾的运化功能影响下消化吸收及代谢。消渴病以多饮、多食,多尿,易饥为主症,符合脾病的特点。广州军区总医院曾报道脾虚患者可见血清淀粉酶及尿淀粉酶总活性偏低,即脾虚患者胰腺分泌淀粉酶功能下降,毛炯认为脾气虚弱致脾阴不在,运化失司,皆致胰腺分泌糜蛋白酶明显低下[3],从而佐证,脾虚是胰腺功能下降的重要原因。

2 从脾论治消渴病的历史沿革

自三消辩证以来,历代医家根据自己的临床心得体会,结合对传统医学的理解认识,创造出许多新的认识,如:脏腑、气血阴阳、痰湿瘀毒辩证,分型辩证等各具特色,其中从脾论治消渴备受推崇。经过长期的临床与研究,认清脾脏致消渴的病因病机。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有病口甘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溢在脾,令人口甘”,指出消渴病的临床表现及病因病机。宋代《圣济总录》: “消痰者,膏粱之疾也。肥美之过,积为脾痰,痰病既成,乃为消中,皆淡阳无阴,邪热偏胜故也”。李东垣:“养脾则津液自生,参苓白术散主之。脾胃得键,纳运有常,散精有力,灌溉四旁,脏腑得滋……脾能为胃行其津液,则胃阴得源,胃热自消,消谷善饥得治”明代张景岳:“久病或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易致身体羸瘦,久病及肾,精气亏虚,时时恐惧,夜尿如膏之证”。古代医家从临床症状及病因阐述出因脾致消渴,并提出相应的治则。

3 病因病机

脾的功能失调是消渴病发病的根本内因,正如《灵枢·本脏》云“脾脆则善病消瘅易伤”。脾失运化则消渴自生。其素体脾脏虚弱,饮食不得节制,情志不畅,内倦劳伤、失治误治等原因致使脾失健运,不能运化水湿,痰湿内生,痰热互结发为消渴。怒气伤肝,肝郁气结,疏泄失司,脾脏虚弱,饮食不节,肝郁乘脾,脾胃失健则痰湿自生。脾失运化,气血生化乏源,精气不能上呈于肺,肺津无以输布,故见口渴多饮等肺燥症候;脾虚不能运化水湿,脾胃失和,津液耗伤,郁而化热,胃阴灼伤,则见消谷善饥,脾弱则清阳不升,水谷精微下注膀胱,肾与膀胱失调,故见尿多,尿甜。

4 辩证论治

胡梅芳[4]以益气健脾为治疗消渴大法,分为脾气虚,痰湿困脾,脾脏虚寒,脾阳虚4型进行分型辩证。梁幼雅等[5]认为脾胃为消渴病发病关键,临床治疗消渴分脾虚痰湿内阻型(方选加味钱氏白术散加减),脾虚气滞型(方选四君子汤合逍遥散加减),脾虚兼痰瘀型(方用选味钱氏白术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脾阴虚兼燥热郁结型,胃阴虚兼燥热内结型,胃阴虚兼瘀热内结等6型。宋郁珍等[6]认为消渴病,脾虚为其病理基础,兼夹 湿、 热、 痰、 瘀,临床分型脾虚湿阻型,肝郁气滞型,阴虚燥热型,气虚血瘀型,治疗以健脾益气为基础。张国建[7]从脾论治消渴,分湿热蕴脾、脾气亏虚、脾肾阳虚3型,分型论治以健脾益气、清热渗湿,温补肾阳,临床收效甚佳。

5 专方治疗

丁学屏等[8]统计自汉唐以来治疗消渴病方300余首,其中含有健脾之法者达超过半数。张锡纯治疗消渴,组方玉液汤,重用黄芪,党参,取其助脾氣上升,散精达肺而燥渴自除之意。江清林等[9]发现,黄芪甲苷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可升高大鼠GLP-1酰胺水平。徐梓辉等[9]通过观察薏苡仁多糖对四氧嘧啶致白鼠胰岛β细胞损伤的影响研究,发现薏苡仁多糖能够延缓四氧嘧啶致胰岛β细胞损伤,从而起到保护胰岛功能的作用;从而佐证中医辩证重用健脾化湿药是降糖的中药方剂组成部分。陶枫等[11]自拟健脾清化方,观察DM大鼠血清GLP-1浓度的变化,分析得出健脾清化方正是通过提高血清GLP-1水平,而达到降糖作用。卜洪艳[12]以健脾消糖颗粒为实验组,阿卡波糖片为对照组,发现实验组胰岛素敏感指数及抵抗指数均优于对照组,认为健脾消糖颗粒可改善胰岛素抵抗,促进胰岛素分泌,抑制肝脏糖原异生,增加肝糖原合成,促进外周组织酵解葡萄糖,从而达到控制血糖的效果。童蓓丽等[13]自拟养阴清热活血消脂化浊汤,(黄芪30 g,黄精30 g,女贞子15 g,玉竹10 g,葛根30 g,虎杖10 g,丹参15 g,当归10 g,陈皮10 g,白术15 g,山楂15 g,枳壳10 g)较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得出中药治疗使血糖降低的作用机制是胰素敏感性增强所致的结论。吴成江等[14]以升阳益胃汤治疗2型糖尿病脾虚痰湿证56例,结果症状改善,血糖下降,总有效率为82.14%;赵美燕等[15]以益气养阴、健脾益肾为治则,以复方(黄连、肉桂、麦冬、黄芪、熟地、山茱萸等十二味中药材)治疗100例。发现该复方能够有效地缓解胰岛细胞β功能缺陷,指出其降糖功能机制可能与二甲双胍类似;阮永队等[16]温阳健脾汤(熟附子15~30 g,生黄芪30 g,干姜10 g,炙甘草10 g,红参10 g,肉桂6 g,白术15 g,云苓30 g,熟地30 g,山萸肉30 g,淮山15 g,吴茱萸10 g,当归15 g,柴胡15 g,白芍15 g,鬼箭羽15 g)治疗70例脾肾阳虚患者。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81.43%,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更有无不良反应的优点。

6 小结

消渴病基本病机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然临床多有神疲乏力、四肢困倦、腹胀体胖、少气懒言、舌淡胖苔浊腻等脾虚症状,结合各位医家临证经验,强调消渴以脾虛为本,痰瘀毒为标。临床以健脾化湿法为基础,配合应用益气清热、化痰祛瘀通络等法,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mellitus[J].Diabetes Care,2008, 31(Suppl.1):S55-S60

[2]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78.

[3] 李中南.名医论治糖尿病[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32-60.

[4] 胡梅芳.糖尿病从脾论治分析[J]. 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3, 19(4):351.

[5] 梁幼雅,陈蔚文,李建平.从调理脾胃升降之枢论治糖尿病[J].新中医,2002,34(4):5.

[6] 宋郁珍,李琳,杜鸿瑶,等.从脾虚论治初发2型糖尿病[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19):2326-2327.

[7] 张国建.从脾论治2型糖尿病[J].中医杂志,2007,48(8):764-765.

[8] 丁学屏,沈稚舟,王耀萍,等.中西医结合糖尿病学[M] .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5.

[9] 江清林,姜吉文,吕学诜,等.黄芪甲苷对类胰升血糖素肽 - 1 作用的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3,23(1):52-53.

[10] 徐梓辉, 周世文, 黄林清.薏苡仁多糖对四氧嘧啶致大鼠胰岛 β 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0, 16(6) :639- 642.

[11] 陶枫,朱蕴华,姚政,等.健脾清化方对糖尿病模型大鼠 GLP-1表达的影响[C]//首届国际中西医结合内分泌代谢病学术大会暨糖尿病论坛.北京: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2008:664-668.

[12] 卜洪艳.健脾消糖颗粒对糖尿病前期胰岛功能的影响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4,5(9):18.

[13] 童蓓丽, 仇年芳,谢芳,等.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50例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药杂志,2010,31(5):21-28.

[14] 吴成江, 张耀煌.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2型糖尿病56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0,16(8):16.

[15] 赵美燕,王海燕,郑瑞莲,等.中药复方对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细β胞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5):317-319.

[16] 阮永队,马春玲,陈红梅,等.温阳健脾法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70例临床研究[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8(2):113-116.

(收稿日期:2017-01-20)

猜你喜欢

运化胰岛脾虚
临床胰岛移植发展与现状
瘦成一道闪电先过“脾虚”这关
为什么那么多人“脾虚”
从《黄帝内经》认识脾的作用
胰岛β细胞中钠通道对胰岛素分泌的作用
推拿结合热敏灸治疗脾虚湿滞型假性近视的临床疗效观察
家兔胰岛分离纯化方法的改进
非编码RNA在胰岛发育和胰岛功能中的作用
脾虚证的辨证要点与临床举隅
脾主运化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