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在文内,考在文外

2017-08-29乾宇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28期
关键词:契合点散文教学

乾宇

【摘要】 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诸多内容中,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耗时最多,而往往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主要是不能兼顾语文素养和应试能力培养的双重要求。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文学作品中的散文进行了教学与备考对接的探索。探索着重落在用怎样的方法引导学生在教学与考试之间找着一个契合点。让“考在课外,教在课内”统一和谐。为一线语文教师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

【关键词】散文教学 中考备考 契合点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8-0045-01

中考以课外文本为主,一直以来,怎样将“教在课内,考在文外”完美结合是一线教师苦苦思索的难题,《新课标》针对阅读教学提出目标。但是面对各地中考要求,在实际教学备考中,教学的内容和采用的形式与实际的考查产生了分离,甚至是背离。在中考压力背景下,我们无法根治多年积下的痼疾,但是我们的语文学科在教学与考试之间应该找到一个契合点。只有这样,学生在备考中才不至于无所适从,语文课在学生的成长历程中获得人生情趣才能彰显出来。

就散文而言,在平时的教学中如何才能实现教学与备考的对接呢?本文试从作品的形象、情境和语言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求拨云见月。

一、把握形象

散文,是一种描写见闻、表达感悟的自由灵活的文学样式。作者不论是述说人生,还是描写自然,不论是说“自家事”,还是说“人家事”,无不从自我感悟出发。这种感悟,是散文要表现的思想感情、意味情趣,即主旨。把握作者“个性形象”、作文中的“特指形象”是欣赏出作者情感寄托的核心主旨的第一步。

首先是作者的“个性形象”,作者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源于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的体验。也就是说,通过作者披襟剖心,真诚道白,让读者从文中见出作者本人的经历、个性、趣味、爱好、志向、学识、修养……结合背景在读者面前出现一个“个性立体形象”,通过形象欣赏到“作者直感直觉中的世界”不同。如鲁迅的《藤野先生》,描写作者一生中最难忘的一段求学生活,如果把握作者当时作为弱国子民备受异族人欺辱,内心又充斥着一腔爱国热情的个性形象,就很容易解读出这篇散文表现出的爱国情怀和对异邦师长毫无民族偏见教诲关心自己的感激深情。这亦是此文核心主旨。

其次是作文中的“特指形象”,文学形象的多义性,决定了读者对文学形象及其社会意义理解的不确定性,因此还需要把握文中的“特指形象”,多角度地探究文章主旨。如:朱自清的《背影》,“送别的背影”、“混入人群的背影”、“想念的背影”、“泪光中的背影”……虚虚实实的精描细绘中“慈父”的“特指形象”出现了,才让“我的眼泪又来了”“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这样的真挚的抒情落到学生心中。

文学形象的挖掘,让我们的课堂变得“人味十足”温情款款,而且与应试紧密相关。中考考题大都考到了人物形象特征的分析与概括。初中语文课本中至少有五六十篇文质兼美的写人叙事散文,塑造的人物形象多达上百。通过人物形象的分析既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还很好完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

二、创造情景

接下来需要关注的就是创造情境。在应考中,文本的正确理解也是我们寻找问题解答的唯一凭证,没有文本的正确理解,问题的解答就成了无基的建筑。就现阶段的考试看,“文本中心”仍然是命题者坚持的原则。

怎样才能做到对文本的正确理解呢?散文教学中“创造情境”手段可以驱遣联想和想象,调动情感,运用形象思维,对文本“综合地感受”,进入阅读佳境,使读者与作者共鸣。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写景抒怀,其中对“像一条瀑布”的“一片辉煌的淡紫色”藤萝胜景描写淋漓尽致,调动联想、想象,联系文本内容,我们创造出一个“鲜艳明媚生生不息的生命藤萝花开的意境”,自然悟出了“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一深刻哲理。

再如张岱的《湖心亭看雪》,张岱前往湖心亭看雪与“写”《湖心亭看雪》时的心境是截然不同的。我们进入文本思考当时与现今心态的差别,进而创造两种看雪情境。当年,作为富家公子的张岱,“独往湖心亭看雪”时,是因为深知“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故而格外风雅。同时,也有对世人不识此景,而感到的孤傲之情。但数十年后,国亡家破,亲人离散,此刻再回想起当年的景情,天地之间似乎只剩下他一个人孤独的背影。现今的孤寂自然与当时的孤傲相融,于是就化成了他笔下的一片空寂的雪景。

对于一篇文章,如果都能够用这样的方式方法去解读、品味,文本中还有什么样的哲思情味我们搞不明白,还有什么样的问题解决不了呢。

三、品读语言

散文的语言具有朴素、自然、流畅、简净等特点。而且,散文的语言经过情感的陶冶、锻炼,又有很强的抒情味和感染力。同时也是考试的重要内容。以《乌鲁木齐市初中毕业生语文学业水平测试说明》(中考说明)为据:“对于现代文阅读能力的考查与测试,具体分了三个层次,共涉及七个考查点中,直接涉及语言考查的就有三点,基于此,无论是应试,还是准确地把握文本的内蕴情思,品读语言都是必须的,语言不只是一种形式,一种手段,应该提到内容的高度去。

一篇篇散文就是一座座形态各异的建筑,语言品读就是打开这一座座精妙建筑的“窗户”,让我们领略美好情致。如朱自清的《春》中有这样的句子:“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写得很动情,很有韵味,有一种自然流动的节奏,品读起来特别愉悦。

依托教材文本进行言语训练,让学生言语表达有根可寻,有样可照,读得轻松,学得愉快。长此以往,学生自身积累的语言得到激活,考试和教学做到了双赢。

总之,“教在文内,考在文外”,“教是为了不教”,“授之以鱼”仅可能解一时之饥,“授之以渔”方可终身得鱼。散文的教学我们如果能够关注形象、情境和语言,把教与考很好的对接,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不会是“出力不讨好”的瞎忙活了。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北京師范大学出版社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九年级下册(2013年5月)》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3]《乌鲁木齐市初中毕业生语文学业水平测试说明(2016年版)》

[4]董建成.岳学贤编订.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新疆电子音像出版社

猜你喜欢

契合点散文教学
小学英语口语训练与普通话口语训练契合点探索与实践
寻找知识“契合点” 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注意力经济时代的出版业危机
由《故都的秋》谈高中散文教学思路
巧抓散文教学之根
试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如何在散文教学活动中进行有效导问
美文美教
找到大学英语与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的契合点,提高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