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字理识字法在小学汉字教学运用中的策略研究

2017-08-29张帅李晓琳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7年8期
关键词:字理识字汉字教学策略研究

张帅 李晓琳

【摘 要】汉字在演进的过程中,有意识的通过汉字的构形准确性的描绘出汉字所表达的意境,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随着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物质生活的丰富,精神世界也逐渐丰满,语言不断层出新的形式,汉字复杂的构形带来了难度,字理识字法可以有效地提升汉字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字理识字;汉字教学;策略研究

1字理识字法

湖南岳阳市教科所贾国军先生在《字理识字教学法》中提出:“字理识字法主要是依据汉字的构形规律,运用汉字形、音、意的关系进行识字教学的方法。通过对汉字象形、指示、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造字方法的分析,运用联想、直观的手段突出字形这个关键,达到识字的目的。”字理识字教学法的基本原则是科学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和开放性、兼容性原则。

从汉字的教学来说,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文字不表音而表意。一般来说,汉字的字音与字义之间大多没有必然的联系,笔画组织变化也多,不像西方拼音文字仅有26个字母组成,只要认识字母,掌握了拼读方法,英语单词可以一拼即认。并且汉字的发展有一定的阶段性,汉字的构形及其所负载的词义都有可能发生变化,有一部分汉字的构字理据,也会脱离最早的构形、构意,出现一字多音,一字多形等现象,这些都给汉字初学者加大了难度。“字理识字”则是解决汉字初学繁难问题的有效途径,因此贾国均先生的“字理识字”教学法自诞生以来,得到了许多专家学者的首肯,和教育工作者的青睐。中央教科所副研究员张田若先生热情支持,认为“字理识字”自成一派。并且鼓励其继续实验,不断发展。

字理是由汉字的性质决定的。由于汉字是形、音、义三位一体的表意文字,所以人们对于汉字构造进行分析,形成一种理论——“六书说”。班固分析过去的汉字,根据汉字的构形及造字的理据在《汉书.艺文志》中提到六书时谈到:“古时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教国子,教之以六书,谓之以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

2字理识字法在小学汉字教学中的具体策略

2.1讲授汉字的文化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汉字从未改变其表意文字的性质,汉字符号作为记录华夏文明的载体,它发生与发展都可映衬出文化的缩影。

汉字中的家族文化,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家庭概念极重的地位,家庭是社会文化的缩影,早在甲骨文中“家”字从“豭”,“豭”声家。《说文解字》注释:“豭”居也,从宀,豭省声。”豭是象形字,指的是较大的公猪。《诗经》中就有“言私其豭,献豭于公”的说法。从构形上也可推出,家的构造由古代人住二楼,家畜圈养在一楼的居住环境演化而来的。

家庭给人踏实的归属感,但是家庭是如何产生,何时产生,汉字的构形上我们可以探索到答案,家既是人们心灵皈依的港湾,更是社会文化的缩影。认真研究汉字字理可以发现,“家”字字形并不从宀从豕,而是从宀从犬。从这一角度我们可以看出人们的生活方式正在由游牧逐渐转变成种植水稻,饲养家禽。而此时当人们定土而居之后,才算真正有了家。

2.2构形教学与学生实际相结合

从汉字的发展历史上看汉字的性质;汉字在演进的过程中,有意识的通过汉字的构形准确性的描绘出汉字所表达的意境,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随着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物质生活的丰富,精神世界也逐渐丰满,语言不断层出新的形式,根据语言文化的不断成熟,汉字也随之发生着有意识的变更。王宁曾著述:“当意义发生变化或符形笔势化以后,汉字常要改造自己的符形和对字义的解释,以创造形义统一的局面。”例如:”砲“字古代以石头为战争时期攻击敌人所用的工具,因此用”石“字旁表示,随着时代发展,到了清代火大量的运用于战争,出现了火炮,随着火炮的产生,”石“字旁被”火“字旁取代,为了更好的表达汉字的意义。

此外,汉字在演进过程中有意的进行字体的简化,在不影响其示意的前提下笔画逐渐精简,精简中逐渐放弃汉字的变音特性,将透过构形表达字义的特性保留了下来。但这样的变化为今日学生汉字学习提升了难度。因此字理识字法的提出极大的提升了学生对于汉字的学习能力。

2.3独体字带复合字法

无论是错字还是别字,其实问题的根源处于复杂的汉字构形上,汉字自身的难写、难认是根因;有些汉字的字形十分相近,例如“土”和“士”构件完全相同,只是笔画长短上的区别,以“士”为偏旁部首的是“壮、壳、声、壶、壬、夀、壺、壴、壿、夁、壻、壸、壯、壹、壽、壭、壱、壼、壷、壵、売、壾”以“土”为偏旁部首的土偏旁的字:场、坡、塑、塔、地、壁、圾、坐、塘、坪、在、土、垃、块、堆、墙、城、坝、增、坚、垫、埋、境、堡、塞、填、培、袁、坛、墓、垂、坑、型、堂、坏、址、墨、堵、域、垒、坤、圣、坊、埂、堤、坦、垮、基、塌、均、垦、墩、垢、堪、坠、壤、垠、墟、坷、坎、埃、垄、坨、坟等。“土”字做部首多處于左方和下方,“士”做部首则多在上方,这样微弱的差别,衍生出的汉字却是复杂多样的,往往教师对于这样造字规律,由于课时有限的原因,很难将其带入课堂。

例二:“目”与“日”两者相差“-”,从构形上对于小学生来说很难区分,极易马虎写错,以“目”字为偏旁部首的字有“眠、眼、睁、眨、直、眉、盼、盯、着、睛、看、瞧、睡、真、目、盲、省、瞪、眯、瞄、睬、督、瞬、盾、鼎、瞒、眶、睫、眺、瞟、瞅、眈、瞭、瞠、瞎、睦、眷、瞰、瞻、睹、矗、睑、眸、瞳、眩、瞩、瞥、瞌、眦、睽、盹、瞑、睢、矍、瞋、眴、瞷、睇、眄、睰、瞤”等。综上所例,我们不难看出一个偏旁部首下附属着许多毫无关联的汉字,这给汉字的学习记忆造成了很大的难度,但是如果再将“日”字为偏旁部首的汉字旧、晶、晓、昆、春、晚、晒、暗、景、映、是、晨、昨、早、星、晴、时、明、暖、昏、旦、暴、显、旷、晰、易、智、暑、昂、晾、旺、晕、晌、旱、昌、晏、昼、暮、昔、晖、昧、晋、旨、暂、暇、暄、旬、旭、曙、昭、昙、暝、曩、晗、曝、晦、簪”等字,便可发现,仅仅“-”之差可以表达完全不相同的概念,“目”字多以眼睛有关的汉字,而“日”则以表达太阳相关的概念为主。往往教师教学中缺少此基础上再对以上汉字进行构件解读。

例三:“礻”与“衤”两者相差“、”这样的细微差别对于小学生有限的认知水平是很难区分的,由“礻”构成的字有礼、祖、神、祝、视、福、禅、社、祸、祥、祈、祷、祁、祠、祀、禧、禄、祚、祗、禊、禗、禎、祫、禕、祃、祅、禓、祪、禌、禃、禙、禔、祵、禱、禵、禰、祴、禇、禯、祍、祓、祜、禷、禮、禬、禚、禠、祏、祮、禣、禪、祒、祾等诸多字。“衤”构成的汉字有褐、被、初、褂、袍、衫、襟、补、裕、衬、裤、裙、袄、裸、袖、袜、袱、裆、袒、褪、褴、裨、襦、裱、褛、褥、衿、袂、襜、裉、裪、袚、裺、裯、褄、袥、褞、袛、褘等等。

3结语

综上字例,我们可以看出许多汉字之间笔画差异小,且一个简单的汉字会衍生出许多其他的汉字,这大大的增加了学生学习汉字的难度,教师可以根据汉字的构形部件进行系统的划分,让独体字代复合字记忆,进而大大提升汉字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宁著.《汉字构形学导论》[M].商务印刷馆.2015年版.第25页

[2]孙钧锡.《中国汉字学史》学苑出版社.1990年

注:长春师范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课题编号:cscxy2017009)

猜你喜欢

字理识字汉字教学策略研究
浅谈零基础留学生的汉字教学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研究
多媒体技术在幼儿识字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论汉字偏旁部首在改善留学生汉字畏难心理中的作用
试论怎样利用汉字中的文化因素进行对外汉语汉字教学
理趣识字
运用字理教学提高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