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让学生爱上文言文

2017-08-29关俊

黑龙江教育·中学 2017年9期
关键词:文言文言文语文

关俊

对于语文学习,学生往往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三怕”中的第一怕就是文言文,可见文言文学习已经成为学生的负担,让他们闻之色变。可是作为一名教师,我心里很清楚这个让学生“深恶痛绝”的文言文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015年,我国科学家屠呦呦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并发表《青蒿素的发现:传统中医献给世界的礼物》的主题演讲。这件事在国际上引起轰动,而青蒿素的发现源于她对中药典籍的深入研究,尤其是从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获得了很大的启发。如果她不懂文言文,又怎能有效利用这个巨大的知识宝库,萃取传统文化的精华?而文言文也是每年高考试卷中除作文外占分值最大的一部分,得分多少与学生前途命运息息相关。所以,无论是眼前的高考,还是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学好文言文都势在必行。那么,如何才能让我们的学生爱上文言文,在轻松的学习中打下坚实的语文功底,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呢?

诚然,传统的方法必不可少。注重背景知识的介绍,可以知人论事;注重吟咏背诵,可以读出美感 ,背出成绩;注重字词句的翻译,学会归纳整理文言知识,可以夯实学生的文言功底。可只有这些还远远不够。如果学生在学习中缺乏参与的主动性,对所学文章毫无兴趣,那整个文言文的教学就会显得过于苍白。基于此,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不断摸索,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来攻克文言文学习中的难关。

一、激发兴趣,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文言文涉及的内容、背景与学生的生活相去甚远,学生往往从心里排斥文言文。于是课堂上常常会出现老师台上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台下昏昏欲睡的场景。因此,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比较重视“串讲”,对于文言文学习中的重难点,这固然是一个不错的办法。可这种“串讲”往往会将一篇完美的文章拆得支离破碎,让文言文的课堂变得有“言”而无“文”,学生也就更认为其枯燥乏味了。于是在教学中我力图通过一些途径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1.重视课程导入

教学中我会声情并茂地朗诵《大风歌》,与学生共赴鸿门之宴;我会给学生讲王羲之的奇闻轶事,领学生参加兰亭集会;我会给学生讲述苏轼坎坷的人生经历,让他们与苏轼一同游黄州,观赤壁,实现自我的突破;我更会为学生播放一首《苏武牧羊》,让他们感受苏武不屈的气节。一次次情境的设置,一次次氛围的营造,学生们被深深地吸引了,学习文言文的热情也空前高涨。

2.教学方式多样化

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喜欢文言文,享受文言文带来的心灵的陶冶和感悟,这才是文言文的“正确打开方式”。教授《鸿门宴》《苏武传》时我会给学生开一个小型的辩论会:探讨项羽在鸿门宴上放走刘邦到底是“妇人之仁”还是“君子之度”;让他们在辩论中明白苏武不是愚忠而是对内心的坚守。每次讲《廉颇蔺相如列传》,我都会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把课文改成一个三幕的话剧。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文笔,巩固了戏剧常识,又让学生广泛地参与到创作和演出中来,真正做到了“我的课堂,我做主”。

3.多媒体进课堂

科技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文言文教学自然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现如今电脑、手机充斥于人们的生活,甚至有人患上了手机依赖症。不过,对文言文教学来说,电脑、手机绝不是洪水猛兽,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催化剂。我会让学生在课堂上大大方方地拿出手机,查找相关翻译,大家再共同探讨研究。我也会领学生观看《中国诗词大会》《中华成语大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节目,让他们接受美的熏陶,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许多学生对场上选手会产生“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慨叹,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更浓厚了。

4.以剧导读,以读导读

繁重的課业压力、忙碌的现代生活使学生试图去寻找一些放松自我的方式,而有着各种人物形象和精彩曲折故事情节的电视剧以及一些课外书籍自然就成为了他们的首选。许多家长和老师对此忧心忡忡。而我经常会在教学中利用一些热播的电视剧、畅销的书籍(尤其是历史题材的),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比如《美人心计》热播时,我和学生说:“其中的周勃和周亚夫在历史上是父子俩,而在电视剧中二人互不认识;窦长君的“长”应读作“zhǎng”,因为他是窦太后的兄长(她还有一个弟弟叫少君),而在电视剧中把此字读作了“cháng”。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开始查找《史记》中的《孝文本纪》《外戚世家》来读。又如,《明朝那些事儿》是网络连载的历史小说,是纯粹的草根作品。该书以史料为基础,加入了小说的笔法,语言风趣幽默,因而一出版就受到读者热捧,风靡一时。我向学生推荐了此书,许多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对明史产生了深厚的兴趣。后来有一次语文测试,文言文试题选自《明史》,我发现班上的几个学生竟然先做了文言文。

如果这些电视剧、畅销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爱上文言文,那么,让学生放心去看又何妨?

二、滋养兴趣,根固方能叶茂

学习语文不是一夕之功。我们很容易激发出学生的兴趣,却很难让他们对文言文有长久的热情,并坚持不懈地对其进行探究。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用理性抓住学生,引导他们对已生成的兴趣进行滋养。我主要采用拓展阅读的方式,让学生对已有的知识进行巩固,让文言文学习真正成为学生内心的需要,并逐渐将这种兴趣转化为正趣、雅趣。

1.文言小语段

高中课本中的文言文往往篇幅较长,内容对学生来讲也较为枯燥。所以我经常给学生找一些小的文言文语段,让他们翻译,尤其是一些耳熟能详的成语故事,如《刻舟求剑》《掩耳盗铃》《南辕北辙》等。这些小语段故事性强,学生看得懂,自然就不会厌烦,内容理解了,自然就会把关注点放在字词句上。

2.《乌有先生历险记》

在每届高三学生进行文言文复习时,我都会带领他们学习张孝纯先生为高考复习专门撰写的《乌有先生历险记》。这是一篇2 000字的文言文,其中囊括了初高中课本中几乎全部的文言词法、句法知识:人称词23个,时间词36个,通假字66个,文言虚词46个,重点文言实词200多个,固定结构、特殊句式30个,词类活用30例。最好在学生结束必修课程后再学习这篇文章,让他们在生动的故事中掌握文言知识,将对以后的文言文学习大有帮助。

3.《古文观止》

想要提升学生的文言文学习能力,仅靠课内文章是远远不够的,而最好的辅助资料莫过于《古文观止》。高一时,我就让学生人手一本《古文观止》。学过《烛之武退秦师》后,我就领学生读《郑伯克段于鄢》,因为他们同属于《左传》中的文章,其中很多词句、语法现象都相同,这样的比较阅读对课内知识有着很好的补充作用。另外《榖梁传》中也有一篇《郑伯克段于鄢》, 我们又把两篇《郑伯克段于鄢》进行了比较阅读,从而发现两本书的不同风格,并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对同一历史事件进行评价。后来我们又读了相当于《烛之武退秦师》续集的《蹇叔哭师》。学生的胃口又一次被调动起来,于是课下很多学生又去翻阅了《崤之战》。

总之,语文教学肩负着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任务,所以我们学好文言文不仅是为了提升高考语文分数,更是要通过对文言文的学习丰富学生的人生底色。我也会继续在文言文教学的道路上不懈探索,为学生插上坚实的翅膀,让他们在文言文的天地里自由翱翔!

猜你喜欢

文言文言文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文言断句判断法
文言实词50例
文言实词推断法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