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翻译地理学角度赏析《红高粱家族》英译本

2017-08-28田燕娇许建忠天津理工大学天津300384

名作欣赏 2017年24期
关键词:葛浩文英译本人文地理

⊙田燕娇 许建忠[天津理工大学, 天津 300384]

学林漫录

从翻译地理学角度赏析《红高粱家族》英译本

⊙田燕娇 许建忠[天津理工大学, 天津 300384]

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莫言自2012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以来,他的作品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热潮,尤以其代表作《红高粱家族》为甚。而美国著名汉学家葛浩文将《红高粱家族》翻译成英译本,为西方读者了解中国当代小说和中国文化架起了一座桥梁。本文以葛浩文英译本《红高粱家族》为蓝本,从翻译地理学角度赏析葛浩文的英译本《红高粱家族》,为《红高粱家族》的研究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

《红高粱家族》 翻译地理学 自然地理环境 人文地理环境

一、引言

莫言以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为读者生动形象地创作了一篇篇具有浓烈乡土气息的优秀作品。其代表作长篇小说《红高粱家族》的主要内容以“爷爷”余占鳌率领的武装团体抗击日军的过程为主线,以“爷爷”余占鳌和“奶奶”戴凤莲之间的跌宕起伏、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为辅线。其英译本《红高粱家族》自发表以来,广受国外读者的青睐。英译本的研究角度众多,本文主要从翻译地理学角度来赏析英译本《红高粱家族》。

《红高粱家族》英译本使得负载着深刻而浓厚的高密地域文化信息传播到了异域文化环境中,让以英语语言为母语的读者也能够充分领略到中国的文化特色。《红高粱家族》中的地域文化特色随处可见,赋予了这部小说独特的艺术魅力。葛浩文先生对《红高粱家族》进行翻译时深有考究,基于对小说的深刻理解的前提下,通过运用不同的翻译策略,传递出了原文本所蕴含的地域文化信息和文化特色。

二、《红高粱家族》的翻译地理学视角解读

翻译地理学是由许建忠教授于2010年提出的一种创新理论。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边缘学科,翻译地理学将翻译放置在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环境中,研究各种地理因子与翻译的相互关系,主要从翻译自然地理学和翻译人文地理学及其分论方面进行探讨。翻译地理学的主要原则是:协调发展观、人地关系论、文化理论和可持续发展论。许教授认为:“不同国家地理环境的差异导致了语言、文化的不同,而翻译地理学正是从翻译同周围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关系入手,规划布局翻译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促使翻译内部环境的构建与和谐发展。”

(一)自然地理环境

中西方地理条件和自然气候环境的差异,导致译者在将一个特定生态圈里的语言文化传播到另一个特定的生态圈里的语言文化时,要做好其间的协调工作。正如许教授所言,语言文化之间的协调就是追求“包容”与“妥协”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译者既要保留原作的特色又要获得读者的认可。高密地处山东半岛胶东地区,临近海域,境内河道密集,导致高密境内饱受水患之灾,旱灾与蝗灾也时常侵袭此地,如此恶劣的生存环境使当地人难以果腹,人民生活十分艰苦;再加上近代以来战乱不断,人们的生理承受能力也承受了极大的挑战。在这样恶劣的生存环境下,高密人逐渐具备了强烈的生命意识,形成了顽强的生存能力,形成了高密独特的地域文化。因此葛浩文在翻译《红高粱家族》时必须要考虑到这些自然地理环境因素对译文的影响。

1.“墨水河”的英译

墨水河历史悠久,隋朝重建即墨县,将来自三里庄岭下的一条南北流向的小河“因邑而名”为“墨水”。“墨水河”在《红高粱家族》一文中贯穿始终,是养育高密东北乡的一条母亲河,同时墨水河也是“父亲”童年时的“游乐场”,在文章结尾墨水河也具备了神奇的色彩,拥有洗涤肉体和灵魂的作用。对于墨水河,葛浩文译为“The Black River”,采用意译的方式,即根据墨水河的字面猜测,认为这是根据河流的颜色而命名,并没有将墨水河这一历史由来翻译出来,笔者认为直译为“Moshui River”似乎更符合河流的来历。

2.“蛤蟆坑”“大洼子”的英译

“蛤蟆坑”是大洼子里的大洼子,土壤尤其肥沃,水分尤其充足,高粱尤为茂密。”这里的“蛤蟆坑”“大洼子”葛浩文分别译为“Toad Hollow”“a large marshy stretch”“the vast flatland”。其中“Toad Hollow”采用直译的方式,因为下文已有对蛤蟆坑的解释,因此直译就能让目标语读者理解这种地理环境。葛浩文将第一个“大洼子”译为“a large marshy stretch”,将第二个“大洼子”译为“the vast flatland”,采用意译加解释的方式完美地说明了这里的地貌特征。根据水分足,高粱茂密,就足以说明这是个平原湿地地形,译文十分准确到位。

3.“高粱”的英译

由于高密的地形、地势、降水量等特征,在抗日战争时期,高粱是山东高密市主要的粮食作物,既可食用高粱谷粒充饥,又可酿造醇香的高粱酒,因此,高密人民对高粱有着深厚的情感,可以在全文找到关于高粱的描写。葛浩文将其翻译为“sorghum”,将由高粱酿造的高粱酒翻译为“sorghum wine”,根据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wine is an alcoholic drink made from the juice of grapes that has left to frement.”也就是说,wine是一种由葡萄酿造的仍带有葡萄香的酒,而“spirit is a strong alcoholic drink”说明spirit是一种烈酒。我国的高粱酒属于一种无色透明的烈性酒,而非有着葡萄颜色或带有葡萄味道的低酒精度的酒。这说明葛浩文没有协调好人地关系,没有使中英文两种语言和中西方文化之间进行完美的“包容和妥协”,没有保留原作的意味,这样就不能让目标语读者准确了解高密当地的酒文化。

自然地理环境创造了独特的高密语言和文化,作者的生活体验使得他创作的作品打上了作家本人生活过的地方的烙印,也就是说,小说创作是一定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文学相融合的完美呈现。正如《翻译地理学》一书中所言:“人们的语言和文化总是围绕着特定的地理环境发展,而地理环境就如同土壤和水,创造、滋养并丰富着语言、文化,甚至人们的个性。”

(二)人文地理环境

在《翻译地理学》中许教授强调了人地关系,他认为人地是个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关系系统,反映人地关系的理论也不例外。因此,译者在翻译工作开展之前,首先要理解并抓住中西文化环境的差异点,在翻译过程中谨慎处理选词和表达方式,并且要保持源语和目标语之间转化时的文化平衡。翻译不仅要忠实于原文,还应能够为目标语读者所接受。

人文地理环境影响着一个地区文化、风俗和生活方式的形成。不同的生存环境和文化传统往往会形成独特的文化意象。文化意象是一个地域的语言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文学语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语言蕴含着文化意象,凝聚着各地域的历史文化,能够自然地表现文化底色,传递地域文化。人文地理、地名、戏曲小说和民俗文化等等,这些都可以从方言中得到丰富的信息,为地域文化增加厚重感与真实感。

2“.茂”和“吕”的英译

原文:“你茂不茂,吕不吕,什么歪腔邪调?”

译文:“That’s terrible singing!Just awful!”

“茂”和“吕”是指茂腔和吕剧,它们是流行于山东省东部地区的地方戏曲剧种,此处葛浩文采用省译的方式,没有忠于原文,使得西方读者对我们民族的戏剧文化少了一分了解,但是考虑到它们的复杂性,甚至很多中国读者也不是很熟悉,为了使方言翻译与人文地理环境相适应,能更好地被目标语读者所接受,适当的省译显得十分重要。

3.“吹喇叭和唢呐”的英译

原文:“大喇叭小唢呐在轿前吹得凄凄惨惨。”

译 文 :“the horn and woodwindsfore and aft struck up a melancholy tune that brought tears to her eyes.”

原文:“爷爷说:‘老刘,吹号!’刘老号吹起大喇叭,声音凌厉恐怖。”

译文:“Granddad shouted,‘sound the bugle!’The sound of Bugler Liu’s horn chilled the air.”

吹喇叭和唢呐在中国地域文化中有两个意象,一个代表婚丧嫁娶,另一个代表打响战役。“horn”是指一种长金属管状的乐器,而“bugle”是指用于军队发布信号和命令的一种管乐器。葛浩文分别采用“horn”和“bugle”来处理不同语境下的译文,非常贴切,符合高密人文地理因素,使得目标语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两个意象。

语言文化是人文地理环境的产物,《红高粱家族》中的很多素材都源于独特的高密人文环境因素,对这些高密特有的文化进行仔细斟酌,根据协调发展观,处理好人地关系,就能在源语与译语之间达到一种平衡,从而实现文化传递。

翻译地理学主要研究翻译自然地理学和翻译人文地理学,其中自然地理创造了不同的语言和文化。高密的自然地理特征形成了高密当地的语言文化特色。对于高密文学作品的翻译要协调好翻译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随着人类文明的快速发展,翻译的作品比之前有了更多的文化内涵,高密的语言文化也毫不例外地受到了人文地理因素的深刻影响。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也应该充分考虑人文地理因素的影响,将原文本所蕴含的特色文化传递给目标语读者。同时,在翻译过程中,保持源语文化和目标语文化之间的平衡,对促进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①②许建忠:《翻译地理学》,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2页,第2页。

③⑤⑦莫言:《红高粱家族》,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84页,第31页,第67页。

④⑥Goldblatt,Howard.Red Sorghum:A Novel of China,Viking Penguin,1993:76.

作 者:

田燕娇,天津理工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许建忠,天津理工大学教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编 辑:

曹晓花 E-mail:erbantou2008@163.com

猜你喜欢

葛浩文英译本人文地理
《射雕英雄传》英译本历时近十年完成出版
翻译家葛浩文研究述评
从《静夜思》的两种英译本分析译者主体性对翻译的影响
从创造性叛逆视角看葛浩文译《狼图腾》中的重写与背叛
葛浩文的“模糊” 翻译
葛浩文翻译萧红作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