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实践体会

2017-08-25吴晓兰

速读·下旬 2017年8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

摘 要:数学是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学习数学的本质,就是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思维能力的优劣决定着数学思维品质的强弱,进而言之,学生学习数学的优、劣、高、下,思维能力发挥关键作用。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是我们每一个数学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体会,跟大家分享。

关键词:小学数学;培养思维能力;实践体会

一、充分挖掘教材特点,根据教材的逻辑程序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组织教学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数学知识有它的系统性,又有它的阶段性,因此在研读教材时,不仅要看每节课、每个知识点的教学目标,更要立足单元看全册,通过全册看整体,弄清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处理好各年级、各册之间数学知识的衔接,再回到单元看每节课、每个知识点,这样才能根据教材的逻辑程序,挖掘教材特点,更好地把握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达到训练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目的。

例如,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统计与概率领域的内容分布在教材里的情况,许多内容都具有双重性,他们即使前面所学的内容继续与发展,又是后面内容的基础与前提。如统计与概率这节课所学的内容,学生在三年级的学习中,对随机事件的“可能性”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到了五年级,学生要学习定量描述可能性的大小,我们就要把随机事件与概率概念进行深入,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为学生提供观察、猜测、动手实验、合作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亲身经历活动过程中体会、理解随机事件现象的特点:单一事件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见性;事件在经历大数次重复实验中表现出规律性。随机事件对于个别试验来说无法预知其结果,但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大量的重复试验时,却又呈现出一种规律,这就是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性。一个随机事件的发生既有随机性,又存在着统计规律性。随机事件的统计规律表现在:随机事件的频率几次事件发生的次数与试验次数的比值具有稳定性,即总是在某个常数附近摆动,且随着试验次数的不断增多,这种摆动幅度越来越小。这个常数就是这个随机事件的概率。所以我认为这一节课的教学必须解决以下问题:①让学生再次感受到什么是随机事件;②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随机事件的体会,正确认识随机事件的不确定性,才能培养学生的随机思维,让学生学会用概率的眼光去观察大千世界,而不仅仅以确定的、一成不变的思维方式理解事物;③让学生体验和认识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知道可以用统计的方法找出某些事发生的规律性;④让学生经历猜想、试验、领悟的过程,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经过精心设计,一系列教学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二、要求教师以趣引路,调动学生发现规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要使学生思维活跃,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例如,在“约数和倍数”这节课教学中,由于新概念多,我补充了一些活动,以此增强对概念的理解。在练习环节中设置了“找朋友”这一游戏,让学生每人按顺序拿一张卡片,然后,我拿出一张写有8的卡片,说:8的朋友快快来!学生对照自己的卡片,思考是不是8的朋友,我让“6的朋友们”分别说出原因(即自己的数字能不能被8整除,自己是8的约数还是倍数?)较好的巩固了对本节知识(整除、约数、倍数)的理解。通过这一游戏,拓宽了学习应用数学的空间,使内容更加活泼生动,数学充满了灵动之气,真正使学生动了起来,思维活跃起来,实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在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发展思维的目的,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建构数学知识思维能力。

三、教师适当引导,善于点拨、解疑,使学生变学为思

教学中要创造一个提供给学生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发现创新的机会,引导他们独立思维,开动脑筋,使他们的思维意识和思维品质得到最大限度是发挥。同时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点拨、解疑,使学生变学为思。

例如,教学“圆柱的侧面积”时,可先出示与侧面积相近的空心纸筒和实心圆柱各一个,然后问:“请同学们猜猜看哪个圆柱的侧面积大?”当学生为哪个圆柱的侧面积大而争论不休时,教师请同学们拿出这两个圆柱,想想用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组织学生思考、讨论。教师适时启发引导,将前面展开硬纸侧面重新围起、展开、再围起,让学生发现圆柱的底面周长就是长方形的长,高就是长方形的宽,再用绳子测量出实心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后,求出它的侧面积。顺势,让学生推导出圆柱的侧面积计算方法:S=2πrh。这时,教师问道:如果圆柱展开是平行四边形,是否也适用呢?学生动手操作,动笔验证,得出了同样适用的结论,通过教师的点拨,解疑,引导学生思维,使学生真正参与教学,领悟到知識的形成逻辑,变学为思的意识得到极大提高。

四、通过精心设计练习,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学生的知识必须经过训练,才能转变为技能。因此,在教学中,应当结合课本中的例题,采用变换多种练习形式的方法,以达到培养学生灵话应用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一桶油,倒出2/5,是40千克,这桶油还剩多少千克?

解法一:根据分数乘除法的运算意义求解。

40÷2/5=100(千克)2求100克的3/5是多少千克?得出答案:60千克。

解法二:根据分数意义求解。

把一桶油看作“1刀,平均分成5份,倒出其中的2份是40千克,还剩下3份,这3份是多少千克?

40÷2X(5-2)=20X3=60(千克)或者:40÷2/5X(1-2/5)=60(千克)。

解法三:代数求解。

根据部分与总量的分合关系列方程求解。解法三设还剩下X千克油。由倒出的+剩下的=总量。

列方程:40+x=40÷2/5;得出答案:60千克。

这样教,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同时又从不同的方面说明问题的实质,使知识的前后联系更加自然,也使学生思维适应多种变化,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总之,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通过各种手段,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就必定会有所成效。

参考文献:

[1]周新闻.小学数学教学应用的探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作者简介:

吴晓兰,本科,小教高级,研究方向:小学教育教学。

重要荣誉:本文收录到教育理论网。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