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修辞学角度分析罗斯福总统四次就职演讲

2017-08-25荣玉

关键词:修辞词汇

荣玉

摘 要:富兰克林·D·罗斯福从1933年至1945年连续四届出任美国总统,针对当时不同的社会背景,他所发表的四次就职演讲折服了数以千计的美国民众。罗斯福四届成功的连任包含了诸多因素,但演讲中修辞手法的使用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本文主要从交际修辞和美学修辞两方面在词汇层面分析了罗斯福总统的四次就职演讲。

关键词:修辞;罗斯福四次就职演讲;词汇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7)06-0125-04

一、修辞与演讲

修辞渗透于我们人类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修辞理论也是一个古老的研究课题。英语中“修辞(rhetoric)”一词源于希腊语“rhetorica”和拉丁语“rhetorike”,其本意都是“精湛的演讲术”。由此可见,修辞和演讲从起源上就是密不可分的。所谓修辞,就是选择和安排最佳的话语形式,即通过选用合适的词语,改变句法结构以及统筹安排段落,从而使语篇的表达效果达到最佳状态。修辞的目的就是要使语言更加洗练、鲜明、生动、深刻,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并更富有感染力和说服力。美国总统一直都很重视在就职演讲中使用高超的修辞手法,巧妙地运用句法结构来表明他们的立场和阐明他们的观点,目的就是引起听众情感上的共鸣,达到说服效果,实现他们的政治目的。

由于总统就职演讲的研究是属于政治公共演讲研究的一个分支,其实在西方国家有很多这种类型的研究。Geis《政治语言》(The Language of Politics)(1987)关于语言和政治做了详细的论述。Wilson在《政治演讲》(In Politically Speaking)(1990)中,从多个方面提出政治公共演讲,其中他详细介绍了代词在政治演讲中的使用,并被认为是政治演讲中最为重要的一点。Kurt Ritter和Martin J. Medhurst编写了《总统演讲写作》(Presidential Speechwriting)(2003),特别探讨了总统的政治演讲。因此,不难看出总统的就职演讲总是语言学家所关注的研究重点。

二、罗斯福就职演讲中词汇的使用

陈汝东认为,在演讲的交流过程中,会有很多变数影响到演讲者的演讲结果。这些突如其来的变数被分成三种:第一种变数就是社会心理因素,包括社会态度、社会道德价值和社会审美价值;第二种是不同的社会角色,包括职业角色、性别角色、年龄角色和种族角色;第三种就是不同的社会角色关系,包括平等的角色关系、疏远的角色关系等(陈汝东,1999)。?譹?訛

在富兰克林·D·罗斯福的四次就职演讲中所使用的词汇恰恰体现了这三种不同的变数,抽象词语的使用体现了演讲者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心理方面,人称代词的使用代表了社会角色关系,这些都是从交际修辞方面研究的。另外,演讲中在词汇层面上的修辞也体现了美学修辞。

(一)抽象词汇

美国总统的就职演讲是相当正式的,富有力量感和震慑力的,从这些政治演讲中我们可以很自然地找到大量抽象词汇。在富兰克林·D·罗斯福的四次就职演讲中也可以找到此类词汇,例如:

(1)We do not distrust the –the future of essential democracy. (第一次演讲)

(对于基本的民主制度的将来,我们不怀疑)。

(2)… for all the people that security and peace essential to pursuing happiness.?譺?訛(第二次演讲)

(我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就是早日实现安全与和平环境,追求快乐与幸福。)

(3)…who sought here, early or late, to find freedom more freely. (第三次演讲)

(無论是高层次的人,还是普通的人都渴望有一天能无拘无束地寻找自由。)

从上面的三个例子不难看出,罗斯福在他的四次就职演讲中,多次提到“和平(peace)”、“民主(democracy)”与“自由(freedom)”,这三个词汇就是上文谈到的抽象词汇。从交际修辞角度来看,这些抽象词汇不仅是美国总统在发表演讲时最喜欢使用的词汇,同时也会调动听众的情绪,因为自古以来美国就是一个崇尚和平、民主与自由的国家。人们认为只有在一个拥有和平民主的国家生活,才能追求幸福。罗斯福充分地理解交际修辞的有效功能,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在演讲时注重词汇的准确选择,符合民意,恰到好处地发挥了语言的交际功能。

(二)人称代词

从交际修辞角度来看,罗斯福在四次就职演讲中人称代词的选择别具匠心,严谨妥帖。为了拉近与听众的距离,融入到听众的情感之中,罗斯福多次使用“我们(We)”,强调认同感和包容感,同时也为避免做错事而一个人承担责任。而当他强调自己的个人贡献——“新政”时,则是使用“我(I)”,突出自己的伟大,赢得听众的支持与拥护。罗斯福很少使用第二人称“你们(You)”,因为它会拉大与听众的距离,增加陌生感,不亲民。

(4)We know that we still have far to go; that we must more greatly build the security and the opportunity and the knowledge… (第三次演讲)

(我们深知,我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我们必须在国家资源和能力的基础上…… )

(5)I shall spare no effort to restore world trade by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adjustment… (第一次演讲)

(我将毫不余力地通过国际经济调整来恢复世界贸易……)

上面的两句话是随意从罗斯福的四次就职演讲中找出来的,当罗斯福向听众表明目前的困难形势时,他喜欢使用“We”,如例(4)中,他说“我们知道我们仍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必须尽最大努力构建安全,把握机会”,让每个人都感觉到国家安全人人有责,而不使用“You”,会疏远听众。例(5)“I”很明显地可以看出罗斯福强调他提出的“新政”时,表示作为实践性的政策,他首先支持。他会毫不余力地通过国际经济调整重塑世界贸易,表明了罗斯福实现经济复苏的坚强决心,也期望得到人们的支持。

(三)词汇修辞

掌握一种语言不仅需要演讲者准确地使用,也要求他着重表达自己的观点。因此,诸多优秀的演讲者发表讲话时使用修辞手法。通过对罗斯福四次就职演讲中词汇层面上的修辞统计,使用了多种词汇修辞手法:暗喻,明喻,拟人,反复,排比,对比,提喻,移就,陈述等。在这些修辞中,暗喻、明喻、拟人、反复、排比和对比使用最多,下面从美学修辞角度分别分析一下各自的用法及其意义:

1.暗喻(Metaphor)

暗喻,也称隐喻,也是一种比喻,但不像明喻(Simile)那样有比喻词,而直接把一事物当作另一事物。当今很多人认同这一定义,即把一个词从最基本的含义转化为一般不能换用然而却十分相似的另外一个词汇,主要强调两者之间的相似性。这种比喻关系是隐含在句子之中的,常常使用在写作、演讲和诗歌之中。准确的暗喻表达能使政治家的演讲更生动,更深刻,增强语言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从而和听众达到情感上共鸣,实现政治家的人格诉诸。

罗斯福善于在演讲中使用暗喻,暗喻也是他四次就职演讲中使用最多的修辞。在演讲中运用暗喻的修辞手法,往往会使演讲生动形象,更容易被听众记住,利于广泛流传,有时甚至比政治宣传更具有说服力。下面分别看一下他的演讲中含有隐喻的例子:

(6)…the withered leaves of industrial enterprise lie on every side… (第一次演讲)

(……工商业界枯萎的落叶随处可见……)

(7)… tyranny and slavery have become the surging wave of the future—and the freedom is an ebbing tide. (第三次演讲)

(暴政和奴隶制度已成为未来汹涌的潮流,而自由却在退潮)

暗喻的使用使罗斯福可以通过少量的词汇却别具一格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思想,使不同教育背景、不同社会地位的听众更加容易理解其讲话含义。除此之外,暗喻的使用也符合社会美学心理。通过说“These dark days”,“withered leaves”和“the surging wave of the future, freedom is an ebbing tide”,听众不仅理解罗斯福所指的是什么,也可以在他们的头脑中形成鲜活的形象。例(6)中的“枯萎的落叶(withered leaves)”指的是百废待兴的工业,强调了经济危机时美国工业的废弃,号召人民支持“新政”,重建工业。而在例(7)中,“暴政和奴隶制已汹涌澎湃,而自由却逐渐被吞噬”,其实就是暗指当时的法西斯军国主义已侵犯到美国人民的自由,号召人民团结一致,共同抵抗侵犯自由民主的魔鬼。

比喻的运用使演讲者自己的感情也变得很强烈,因此,暗喻被认为是一座“理性的桥梁”。换句话说,演讲者使用听众熟悉的概念转化为另一个听众不熟悉的相似的概念,这就是暗喻。

2.拟人(Personification)

拟人是罗斯福就职演讲中的另一主要修辞手法。拟人是指把无生命的事物、自然现象或抽象概念等拟作人,赋予它们人的思想特性、行为方式、活动和情感的一种修辞方式。在罗斯福的四篇演讲中,他把“国家”、“民主”和“政府”等拟人化,例如:

(8)This great nation will endure, as it has endured, will revive and will prosper. (第一次演講)

(这个伟大的国家在坚持,也将一直坚持下去,国家会复兴、会繁荣的。)

(9)For each age is a dream that is dying, or one that is coming to birth. (第二次演讲)

(因为每个阶段都是一场梦,不是在消亡就是在诞生。)

(10)Democracy is not dying. (第三次演讲)

(民主没有死亡。)

在例(8)、(10)中,罗斯福把无生命的“国家(nation)”和“民主(democracy)”拟人化,赋予给它们生命,说“国家在坚持”,“政府没有放弃”和“民主不会死亡”。一般而言,只有人才能忍受痛苦、疾病、折磨等,只有人才能呼吁呐喊,只有人或动物才有生老病死,上面的例子将人具有的感受赋予给“国家”、“政府”和“民主”,更形象具体地展现在听众面前,易于理解讲话内容,也拉进了总统与公众之间的关系。而例(9)是拟人、暗喻与对比的结合,罗斯福首先把“每个阶段”比喻成“梦”,将“梦”拟人化,然后通过对比说“梦”或生或死。通俗贴切的比喻拉近了和听众的距离,比较赋予了生死的每个阶段,使听众深知目前国内情况的紧迫性。

3.反复(Repetition)

在词汇层次上,另一个常用的修辞就是反复。反复,顾名思义,指的就是相同的词汇或句子多次重复使用的语言方式。运用在演讲中,是用来强调或是表达强烈的感情,紧迫的呼吁,演讲者想把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感情通过多次重复抒发出来,给听众以强烈的震撼和感染,同听众产生共鸣,渲染了气氛,强化了演讲者的观点,可以把演讲推向高潮。但是反复不同于冗语,它是一种积极的修辞手段。本文主要探讨词汇层面上的反复,即词语的反复。例如:

(11)They have no vision, and when there is no vision the people perish.(第一次演讲)

(他们目光短浅,因为目光短浅的人是要灭亡的。)

(12)In every land there are always at work forces that drive men apart and forces that draw men together. (第二次演讲)

(世界各地,总是存在着这样一股力量,或使人分离或使人聚合。)

罗斯福的四次就职演讲中主要使用了间接反复,这种反复形式能使演讲词音调铿锵、节奏鲜明,给人以强大感染力。此外,他使用反复修的同时也结合了其他的修辞手法,如:排比、对比、双关等。例(12)中就是对比和反复的结合,反复部分是“forces that drive men”,强调力量的重要性,驅使人们“分离”或“聚合”。“apart”和“together”在这里形成对比,“分离”还是“聚合”?强调其中的紧迫性,表达了演讲者强烈的感情,渲染了气氛,感染了听众的情绪。

三、总结

本文分析了富兰克林·D·罗斯福四次就职演讲中词汇层面上的修辞,得出如下结论:其一,罗斯福的四次演讲遵循着一个共同特征,就是都大量使用了一些抽象词汇,如“和平”、“民主”与“自由”。这些词汇的使用是和社会、文化和心理因素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满足了当时社会背景的需求,也符合美国人民的价值观,也和听众的情感相一致。同时也在句法层面运用了一些修辞手法,如暗喻、明喻、拟人、反复、排比、对比等,将其作为一种手段表现了演讲者的语言美,是美学修辞的体现,引起了听众情感方面的共鸣。

总之,在词汇层次上修辞手段的使用不仅帮助演讲者更有效地解释事物,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也可以成功地说服听众,从某种程度说也展现了演讲者的知识水平。毋庸置疑,一个经过良好教育的领导者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

参考文献:

〔1〕胡曙中.美国新修辞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2〕覃先美,李阳.英语修辞学概论[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李元授,邹昆山.演讲学[M].湖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4〕陈汝东.社会心理修辞学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5〕陈宏新.论英语演讲的几个问题[J].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2).

〔6〕韦世林.“得体性原则”应是修辞的最高原则[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1999.

〔7〕白意良.对罗斯福总统就职演讲的批评话语分析[J].外语交流,2012,(6).

〔8〕杨文谛.富兰克林·罗斯福就职演说的人际功能.[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2.5.

〔9〕http://wenku.baidu.com/view/f26a3818fc4ffe473 368ab0c.html.

〔10〕Ryan. H. 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 Rhetorical Politics and Political Rhetoric. [M]. Texas: Texas A&M University Press, 2003.

(责任编辑 赛汉其其格)

Abstract: Franklin D. Roosevelt was elected as the American president for four consecutive terms from 1933 to 1945. Based on the different social background, he delivered four inaugural speeches which made great impress on thousands of American people. Roosevelt' success includes many factors, of which the rhetorical factor appeared in his speeches can not be ignore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hetoric factors of the four inaugural speeches from the lexical level.

Keywords: Rhetoric; Roosevelt's Four Inaugural Speeches; Lexical

猜你喜欢

修辞词汇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浅析设计中的修辞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本刊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