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孝文化生态教育初探

2017-08-25冯译冉张坤孙志勇

关键词:生态教育孝文化大学生

冯译冉 张坤 孙志勇

摘 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增强生态意识、加强大学生公德教育为其重要内容,这些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资源。中华优秀传统孝文化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和谐生态思想,新形势下以孝文化生态思想为切入点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能够实现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有效融合,能够增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实效性。挖掘孝文化,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辩证的观点对其思想进行批判性地继承,探索增强理论研究、开展社会实践以及营造浓厚氛围等途径,对大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引导和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孝文化;生态教育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7)06-0081-0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讲话中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1]为此,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环节。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增强生态意识、加强大学生公德教育为其重要内容,这些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资源。中华优秀传统孝文化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和谐生态思想,新形势下以孝文化生态思想为切入点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能够实现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有效融合,能够增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孝文化蕴涵着丰富的和谐生态思想

“孝”作为我国儒家文化中的核心精神观念,对延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起源于传统中国农业社会的孝文化主张“天道合一”人与自然和谐,蕴涵着丰富的生态和谐思想,在道德缺失现象较为突出的今天,这些思想对进一步提升当代大学生的德育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孝文化:涵养和谐思想的重要资源

“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人们的想象、思维、精神交往在这里还是人们物质行动的直接产物。”[2]传统孝文化作为重要的中华民族传统思想,也是古代中国现实物质生产活动的重要产物。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社会是孝文化得以产生的重要社会基础。而在这样的传统农业社会的基础之上,鉴于有效的资源配置、风险抵御、经验传承、家庭扩大再生产之需要,“善事父母”为本意的孝道文化便应运而生,并成为儒家文化的核心精神,传承至今。“孝”经过长时期的演变逐渐成为主要由孝行为和孝道实践构成的具体包含行孝之原则、制度、规范、观念等在内的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其中,人与自然的和谐思想便是其应有之义。从经济发展角度讲,我国传统孝文化的产生和演变离不开传统农业的生产,符合传统农业生产的周期性和规律性,由此就决定了孝文化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尊重生产规律,注重经验文化,崇尚养老文化,蕴涵着丰富的扎根于自然的和谐生态思想。

(二)孝文化:蕴涵着丰富深刻的生态思想

一是孝尊重自然规律,敬畏自然,内涵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孝经·开宗明义》)古代中国将人作为自然的一部分,并把仁爱的精神扩展到大自然万物。二是遵守孝道要求人们恪守季节规律,反对奢侈浪费,注重人们的生活与自然之间的融合。“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孝绎·庶人》)。三是孝要求尊重生长规律,注重可持续发展。“树木以时伐焉,禽兽以时杀焉。……断一树,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礼记·曾子大孝》)也就是说人们在向大自然索取时,应建立在充分尊重大自然的自身发展规律基础之上,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之然之间的可持续发展。四是孝不仅要求人们尊重自然规律,还要求在社会中奋发图强积极为推动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孝经·开宗明义》)即为此意,体现了孝文化的社会意义。

二、加强大学生孝文化生态教育的意义

在日益深化改革的当代中国,正在面临着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挑战,可持续发展成为关键性问题,绿色发展为必由之路。值此背景下,深挖中华传统孝文化的生态思想内涵,加强大学生生态公德教育显得尤为必要。

(一)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力军,应该是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人才,尤其是具备高度生态环境保护素养并自觉践行生态环境保护思想的高素质人才。高校应该承担其育人的神圣职责和使命,尤其是大学生的德育更为重要,应整合各种资源,发挥最大育人效应,将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生力军。但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过多的注重大学生的智育,对其德育重视则相对不足,尤其是在雾霾严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当下,对大学生的生态公德教育更是如此,据“大学生生态保护意识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普遍存在生态意识薄弱问题,这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生态教育作为大学生德育的重要内容。生态教育是以大自然或人与环境的关系为核心而开展的教育。当前,随着我国长期以来过多地关注GDP却相对忽视了环境保护,以雾霾为特征的环境污染现象令人堪忧,为此付出了沉重的环保代价,人们的生态教育尤其是对大学生的生态教育迫在眉睫。新形势下增强大学生生态教育的实效性,有效融合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失为一条重要途径,尤其是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孝文化。因此,在国家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和美丽乡村建设战略进程中,深挖孝文化中的生态思想,增强大学生生态意识,培养大学生绿色生态理念,积极引导大学生养成爱护自然环境的生态意识和行为规范,反对奢侈浪费,崇尚勤俭节约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公德,进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推进生态文明进步。

(二)有助于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在国家大力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今天,可持续发展也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高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这四大任务也必须紧紧围绕、服务于这一战略。在以往的各级教育投入中,重规模轻质量,代价惨痛,值得我们深思。新的时代背景下,应坚持以绿色发展的理念引领高校的发展,按规律办学、按规律育人,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从教育的视角出发,家园的环境建设,可以分为人与人、人与大自然之间关系的建设,分别对应着生命教育和生态教育。”[3]而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教育,既能使培养出来的人才具备现代的生态意识,同时,在“教学相长”过程中,又能够使高校科研人员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智力优势,更好地进行生态研究并做好社會服务工作,并通过生态保护的加强,来共同维护中华民族文化赖以存在的基础。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更好地完成高等教育所承担的社会任务,实现高校可持续发展。

三、培育大學生孝文化生态教育的路径

文化离不开传承,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孝文化亦是如此。挖掘孝文化内涵,吸取孝文化精髓,积极探索当代大学生生态教育路径,既是传承孝文化的有效形式,也是提升大学生思想素质的有效路径。

(一)深挖孝文化生态意蕴,加强理论性研究

对待传统孝文化,应坚持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既要看到它的精华有益部分,又要注意到它的糟粕不合理部分,进而结合当下实际,对孝文化进行批判性的继承。孝文化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意蕴,尤其是其生态思想。这就需要高校有针对性地整合资源,打造孝文化生态思想理论研究平台,如湖北工程学院的中华孝文化研究中心等。一是整合校内资源,开发孝文化生态教育课程。如整合马克思主义、文学、历史等师资资源,组建研究队伍,针对大学生群体进行有效的开发孝文化生态课程。如可以实现大学生的生态教育与学科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编写交叉学科的相关教材,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教育,内化大学生的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进而激发广大学生的责任感和积极性,强化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增强大学生生态教育的实效性。二是整合校外资源,融合社会资源强化孝文化生态教育理论研究。高校可以与其驻地的政府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将孝文化生态有关思想与当地孝文化古迹和现时代有关孝道优秀人物事迹结合起来,对大学生进行形象而具体的生态教育,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进而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公德意识和德育素质。总之,实现校内外社会资源的有效融合,可以为推动孝文化生态教育提供一个易行的孝文化生态思想理论研究平台,进一步指导大学生孝文化生态教育的实践开展,取得预期效果。

(二)注重“谨身节用”,增强大学生自我修养

大学生孝文化生态教育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其中“内化于心”是前提和基础。“谨身节用”是中华传统优秀孝文化的重要内涵,勤俭节约、注重内在修养是其内在要求。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随着社会的变迁发展,大学生铺张浪费、片面追求物质现象较为突出,如过度消费、在外就餐时的浪费等。从物质资料生产角度理解,这些被浪费的资源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带来了较大程度上的压力。大学生作为消费者,很大程度上,大多数大学生大学期间的费用完全由其父母负责。由此可见,这些浪费行为在可以视为是对父母劳动成果的不尊重,属于“不孝”的范畴。为此,在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生态教育时,应坚持绿色发展的理念,增强大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如石家庄学院的“光盘餐”活动,就是很好的事例。总之,在加强当代大学生态教育过程中,必须从孝文化中汲取精华,急需树立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营造“谨身节用”的良好孝文化生态宣传氛围,进而提升大学生的自我修养水平。

(三)开展生态教育实践,践行孝文化生态理念

在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孝文化生态教育的过程中,将其形成的生态理念“外化于行”付诸于实践也甚为关键。将大学生通过理论课程教授而形成的孝文化生态理念贯穿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之中,对践行孝文化生态理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华民族传统孝文化要求广大民众积极融入社会,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为此,其应有之义就是要求民众,特别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力军大学生们,在充分了解生态环境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要积极参与社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如,大学生们可以利用暑假或寒假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工作、志愿服务工作,充分发挥自身的引领示范效应,通过大学生这一社会高素质群体的努力,来带动整个社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提升,进而在建设“美丽中国”的实践过程中践行孝文化生态教育理念,增强自我修养,提升综合素质。

总之,在加快推进“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增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大学生生态孝育是提升大学生德育水平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离不开挖掘涵养大学生生态德育资源的孝文化,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辩证的观点对其思想进行批判性地继承,探索增强理论研究、开展社会实践以及营造浓厚氛围等途径,对大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引导和教育。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赵婀娜.生命教育 不容缺位[N].人民日报,2013-05-23(17).

〔4〕孝经·开宗名义[M].北京:中华书局,1980.

〔5〕杨志刚.《孝经》与孝文化[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4.

〔6〕肖波.中国孝文化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 赛汉其其格)

Abstract: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t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to strengthen the ecological consciousness and strengthen the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morality.Chinese traditional filial piety culture contains rich and profound ecological thought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to filial piety culture ecological ideas to carry out ideolog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starting point, can realize the effective integration of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he ideolog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college students can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education.Mining the culture of filial piety, need to adhere to the Marx doctrine of dialectical view of the thought of critical inheritance, explore to strengthen the theoretical study, carry out social practice and create a strong atmosphere of a full range of guidance and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Keywords: College Student; Filial Culture; Ecological Education

猜你喜欢

生态教育孝文化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试论科技价值观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