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2017-08-24韩雪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有效课堂师生互动师生关系

韩雪

[摘 要]本文分别从如何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如何把握时机引导互动、如何实施互动、对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数学教学;师生关系;师生互动;有效课堂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方交往、对话、沟通和探究学问的互动的舞台,是学生探究知识、获得发展的场所。课堂中师生互动是我们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主阵地,是创造有生命课堂的主渠道。那麽,师生互动如何去实现呢?

一、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活动是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要实现师生的交往互动,教师首先要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彻底摒弃“师者为尊”的传统意识,给学生充分尊重,让尊重走进课堂。例如在讲述“圆柱和球”时提出问题:“是不是会滚动的就一定是球”时让学生讨论,甲同学:“这不一定,圆柱也会滚动呀。”这时老师不轻易表明观点,在学生继续思考后,教师因势利导共同归纳出:会滚动的不一定是球,圆柱和球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会滚动。教师按上述处理尊重了学生的自尊心,不包办代替学生自己的学习行为,学生从实践中得出结论,也形成了一种无拘无束、平等融洽的教学气氛。

二、把握教育时机,引导互动

教与学是教学活动中两个互动的主体。学生的“动”具有主动性和能动性,但基于自身知识和能力的局限,没有教师的参与引导,很难动得自如、动得深刻、动出创新。一句话,在教学中,学生的言听计从是由教师领导着进行的,只有当教师不失时机地把握教的机会,引导、点拨、质疑、启发、调节,才能调动课堂氛围,激发互动,把握什麽样的教学机会及时“出击”激发互动,是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问题。在教学中,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看书自学遇到难点、疑点时,组织学生讨论,教师参与其中不断点拨,适当提出一些“爬坡”性问题,引导、启发、解惑。

2.求异、探新、延伸遇到困难时,提建议导向诱思,提供信息“铺路架桥”,教给方法,开拓思路。

3.学生因一时成功而自满时,及时设置障碍,然后让他们探索沖破障碍。

4.学生遇挫感到气馁时,提供通向成功的信息,帮助他们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

激发互动的教学时机多数情况下靠自己创设,因此,为了实现课堂教学有效的互动,教师需要在备课时根据所要讲授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对如何互动做出精心的设计。

三、师生互动的实施

实施师生互动的关键是什么?师生互动中,我们遇到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师动生不动”。这里面的原因很多,但是直接原因还是教学内容与教学行为脱离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身心发展规律。因此实施师生互动的关键是一定要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让他们通过自身的实践和情感体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如此,才能使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在师生互动中,教师的导是关键,首先,教师要导出学生的主动自学和思考,要导出师生的共同探究,相互交流,实现认知层次上的互动。其次,教师要极力营造宽松的氛围,创设和谐的情境,情境交融,情感互动,以实现通情达理,促使内化。

1.灵活组织学习材料,创设学习情境

心理学研究证明:小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的过渡阶段,在教学过程中就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数学知识的抽象概括性与儿童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也正是阻碍师生互动的根本所在。因此在教学中组织学习资料时,就要紧密联系学生实际,创造性地使用好教材,开发和利用各种教学资源,选择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并以丰富多彩、活泼形象的形式呈现于学生面前,为学生提供积极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更大的空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

在教学中充分运用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努力从多角度、多方面地展现知识内容,使抽象的教学问题具体化,從而把教学知识结构与儿童原有的认识结构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已有生活经验的支持下,主动地去观察、去操作、去猜想、去探索、去推理。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时,一味地给学生讲元、角、分的换算方法,学生难以接受。如果换一种方法,在学生已经对人民币有所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到超市购物,建立购物的直接经验,初步对人民币进行感知。课堂上组织学生设计模拟超市,教师扮演“售货员”、学生扮演“顾客”等各种角色,然后角色互换。学生仿佛又回到了真实的生活中,参与的积极性高涨,学生凭借自身经验,信心十足地与同伴交流,与“售货员”交流,与“顾客”交流,加深了对人民币的认识,真正体现了“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的基本理念,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互动交往的必要条件。

2.优化教学结构,形成良好心理准备

教学结构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的组织,促进教学内部诸因素间形成比较稳定的联系,进而产生积极的整体效应。教学结构的优化,不仅决定着教学环节能否自然流畅,时刻体现学生现时需要,也决定着教学诸因素的交往是否协调发展,是促进互动交往的关键。教学结构优化包括教师、学生、教材、媒体之间的横向组织结构的优化,也包括激活学生内部动力,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纵向结构的优化。

优化横向结构就是要在教学活动的全部环节,充分发挥教师、学生、媒体间优化组合的整体效应,把整体教学、小组学习、个体学习及个别指导等方面有机组合,恰当协调,以保证每个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掌握最适合于他的学习方法,最终达到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的进步。

综上所述,教学是一个师生双方的互动过程,师生两方面积极性的充分发挥与协调配合,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前提。教学中的师生互动说到底就是要改变“满堂灌”的注入式教学,让学生切实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因此,只有变教师的“独角戏”为师生的“交响乐”并让互动成为其中的主旋律,师生才能在和谐配合的过程中更好地教和更好地学。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第1版.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北京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有效课堂师生互动师生关系
高校英语教学中有效课堂评价策略的建构
试论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论如何打造高效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浅谈技校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