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中年级语文预习效率途径的研究

2017-08-24张春燕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教学效率小学语文

张春燕

[摘 要]語文教学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应该先从预习入手,课前预习是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推动学生不断进取的“前奏曲”。预习抓得好,就学得主动,课堂教学效率就高;反之,如果预习抓得不好,就会学得被动,课堂教学效率就低。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效率;预习途径

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预习存在以下问题:一些教师和家长对课前预习不够重视,认为读一读,写一写就可以了,预习作业较随意,较少督促检查,往往流于形式。小学中年级的学生自制力较差,对预习认识不够,自主阅读刚起步,不能自觉预习,收效甚微。因此,这一阶段的预习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是预习的指导者,也是引导者。如何指导学生课前预习,才能既有实效又易于操作呢?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本人尝试对小学中年级语文课课前预习的有效途径进行研究。

一、课前预习的意义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优化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自学潜能,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成了教学的主要目标。语文学习和其他科目的学习是一样的,也是分三个步骤--课前预习--上新课--课后复习.预习作为学习过程的起始阶段,在提高学习效率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所谓预习就是学生在课前预先独立地学习有关资料,为课堂学习做准备。课前预习已被实践证明是一种良好有效的学习习惯。小学中年级段是小学阶段培养语文习惯的关键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不仅增强学生听课的目的性,提高听课的效率,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其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预习一定要明确预习的任务和目标--课前何时预习、预习什么、预习多少,哪些是重点、难点,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切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

二、小学中年级语文预习有效途径

1.强化预习意识,激发预习动机

中年级的学生比较贪玩,自制力不强,只有让他们认识预习的重要性,才能长期坚持。

(1)强调预习,强化训练。有压力才有动力,对于自我约束还不强的中年级学生而言,适当的压力能形成学习的动力。要促使他们课前自觉预习,必须家校配合,教师精心设计预习作业,每课布置。家长督促,配合检查预习,并签字。安排作业负责人,与各组长负责检查预习情况,并登记。课前向老师汇报。只有这样强化训练,学生才会真正认识到预习也是一项很重要的作业,应该认真完成。

(2)家校双评,促进预习。预习往往在课外完成,通过家长会、校讯通等与家长交流,让家长检查预习,签字,配合查阅资料等,促进家长认真对待课前预习。这样家校合力,抓好预习习惯的培养才更有效。采用双评奖励机制激。对每课预习实行双向评价,家长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动。采用量化方法,如:加分、评星等评比方法激励学生自觉预习。通过双评,不仅提高学生预习的积极性,体验到预习的乐趣,而且养成课前主动预习的良好习惯。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概内容

初读是学习课文的第一环节,承担着读准课文、读通课文和初步感知课文的任务,为下一步的重点研读乃至全文的学习打下基础。要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了解课文大意。要做到这点,就要将课文中出现的“拦路虎”——生字新词读正确,利用工具书,弄清字词的音、形、义。这也就是自学生字新词,理解课文中出现的一些词语的意思。铲除读书路上的“拦路虎”。铲除了“拦路虎”,接下来就要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思考一下课文的大概内容。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把自己欣赏的词、句、段,哪怕是一个标点的使用好处,都可以用简洁的文字批注在书的空白处。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这些词、句、段来表达中心思想的。最后再综合起来分析,考虑整篇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文章的写作特点。这样不仅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而且长期坚持下去,读书分析能力会逐步提高。

在细读课文过程中,注意文章内容,思想意义,了解文章写的人、事、物、景和作者想说明的东西。要做到:读了课文,我知道了(懂得了、明白了)什么?要注意文章结构,写作方法。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来告诉我们的?在预习过程中,发现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做上记号,以备与同学或老师交流。

3.完善预习检查评价方案

充分发挥学生自我评价、小组合作评价、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的综合作用力。从评价的标准上要突出差异性,不能以同一标准来衡量。

在指导预习《七月的天山》时,可带着过渡语提示问题,初读课文,并读准生字,找出新词。通过整体感知,提问学生“文章似乎是个向导,带着你游览,你能看出导游线路吗?”(让学生列出作者的游览路线),让学生说说作者分别写了哪些景物。同时正音、解词,通读句子。如疑难词有:炎暑、山涧、饮马、索绕等。你觉得哪些语段、词句写得好?这段话或这一词语好在哪里?在阅读中思考,说出感受,请同学发表看法,不理解的可以请教老师。如:写雪峰、雪水时的确切比喻;“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桠,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一句,用了许多叠词,读起来别有韵味,让人感受到原始森林幽静的美;还有描写花海的排比句;“人浮在花海上”中的“浮”字等,都是值得研读的句子。课堂上,他们踊跃发言,他们读得比以往有感情,这些与课前充分有效地预习是分不开的。

坚持预习不仅能为课堂学习做好充分思想准备,而且能让学生获得课堂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实现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质量,高效率”的教学。

4.预习过程中要学会与他人合作

当今社会是竞争的社会,更是需要合作的社会。在预习过程中也要学会合作,可与同桌合作,也可小组合作,互相检查督促,取长补短,以取得共同的进步。

5.及时反馈预习效果,激励学生

人都有一种惰性,所以对于预习的效果要及时反馈,这也不失为一种激励学生搞好预习的一种手段。上课前,可以让小组长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也可以老师自己检查。预习好的同学能在课堂上找到如鱼得水的感觉,所以信心百倍,兴趣盎然。对于预习好的同学予以表扬,激励促进预习不够的同学。

三、结语

总之,预习有法,但无定法。预习既要有简单易行的有效的操作模式,又要有趣,既要指引,又要有一点难度。跳一跳,摘到的果子更甜。设置一定的预习目标,让学生适当努力能完成,通过预习让他们有成就感,促使他们喜欢预习。喜欢了,才能坚持。培养自主预习的良好习惯需要一个长期持续的实践过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参考文献:

[1]吴春霞.小学语文预习习惯的培养初探[J].教师,2015(19).

[2]倪雪雁.如何进行小学语文有效预习.小学时代:教师,2016(2).

[3]刘国兵.如何提高学生课前预习的效果.七彩语文:教师论坛,2016(7).

猜你喜欢

教学效率小学语文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谈如何提升农牧区小学汉语文教学的效率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