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

2017-08-24王利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情感教育技巧

王利

[摘 要]情感教育是教师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要求,通过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的情感领域发生积极变化,产生新的品质的过程,也是教师在尊重学生情感的基础上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过程。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情感教育;技巧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他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可见,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应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教育。

一、创设情境,触发真情

俗话说:“触景生情。”学生的情感往往是在某一特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在教学中教师可有意识地结合教材内容创设情境,触发学生的真实情感。为唤醒学生情感,须尽量诉诸学生感性,培养学生语言感受,让他们用心去感知,用心去感受,用心去体悟,使课堂教学进入叶圣陶曾经描述过的那种境界:“一个教室,四五十学生,心好像融化在一起,忘记了旁的东西,大家来读,来讲,老师和学生一起来研究。”这是一种审美的氛围,师生融化在自由平等的气氛之中,都有一种积极饱满的精神状态。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能更好地得到语言形象、语言意义、语言情感的感悟。为此,在阅读教学中,可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语言理解与体验的“情感场”。

二、情感朗读,以声传情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语言如果没有情感的血液在流动,就苍白无力、索然无味。”感情朗读是激发学生情感的一种手段,能以声传情,以情动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用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共鸣。同时,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情朗读,也会格外投入,从而领悟文中所表达的情感。让学生不知不觉进入了“角色”,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加深了,对文章表达的感情也理解深刻了。特别是古诗教学中,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在读中理解诗意,在讀中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当然就必须加强对古诗的朗读指导。

三、创设情境,入境生情

小学生的情感往往是比较肤浅的,带有很大的情境性,容易受老师情感的影响,也容易被课文中具体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所感染、所支配。因此,创设一个与课文内容相应的情境,营造一个适宜的情感氛围,不但能有效调动和活跃学生的情感体验,还能唤起学生相应的情感,成为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起点。 教师所创设的情境要与课文内容协调一致,利用图像播放,语言描绘,实物摆设等手段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之中,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并激发想象与联想,让学生在情感的氛围中产生情感体验,进而发展认识,陶冶心灵为“动情”到“晓理”打下情感基础。

四、品读课文,体验情感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应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的基础训练,也是发展语言和思维的有效途径,同时还是学生感受和理解教材,获得良好语感并陶冶情感的重要途径。充分利用课文语言的音韵美、节奏美、对称美、声响美、方言美、色彩美、语符美、诗意美来教育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及情感,让学生把上语文课当成是一种自觉的欣赏、参与,以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从而激发学生的热情。如果在语文教学中,只注重教师朗读,学生欣赏,忽略了学生品读的重要性,致使学生无法真正体验到文章的丰富情感。文章的情感不是外在的东西,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而是透过语言文字渗透在字里行间的。因此,教师必须指导学生自己朗读,指导学生注意与表情达意有直接关系的语气、语调、停顿、重音和节奏等,要帮助学生根据课文所蕴涵的情感定好朗读基调。让学生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激发情感,并使其真正走进课文,走进作者的内心,获得与作者脉搏跳动的同频,心灵呼唤的同声,也因此才能体验到文章的丰富情感。

五、拥有体验,丰富情感

语文教学不是教师一个人的事,教师满堂唱独角戏引不来学生的兴趣和情感,更不用说达到什么教学目标了。语文教学应该是教师与学生情感交流和沟通的过程,教师费尽心思地创设情境就是为了学生能够触“境”生情,积极地参与进来,让他们自己去感受,自己去体验,最终能真正深刻地体会到文中的情感;同时他们也希望通过文中的真善美去培养学生的人生境界,丰富学生美好的心灵,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 小学生有一触即发的丰富情感,而且想象力也十分丰富,他们喜爱表演并善于模仿。由于他们的思维具有鲜明的具体性和形象性,因此他们喜欢模仿教师或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的情感态度,通过具体形象的表演来感受那些情感,并试图表现自己。这样老师就可以在教学时结合小学生的这些特点,在学生触“境”生情之后将情感“动化”,即让学生通过动脑思考、集体讨论、自由发言、和动手实验等,在“动”中表现和体验情感。这不但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还能强化情感教育。

六、语文教师要注重自身的情感影响

要想学生有情首先要教师有情。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情感也同样能感染学生,引出学生的情。要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富有情感的人。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自己的情感,他就不能发展和培养好别人的情感。” 首先,教师要具有一股爱学生的真情,给学生亲切感,信任感。在课堂上时时给学生以微笑,期待和赞许,与学生进行直接的感情交流,当学生回答正确时及时给与赞许,当学生回答错误时及时给与鼓励,尊重信任学生,尤其对差生要给与更多的关心。 其次,教师要时刻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一进入课室马上投入作为教师角色中,融入到课文的感情中来,绝不把个人不健康的情绪带进课堂,以免影响学生的情绪。

七、语文教师要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

教师形象是课堂教学视觉造型的主体。教师良好的视觉形象,可使学生产生临场感。只要教师出现在讲台上,就可把学生引入教学情境,进入智力“角色”。教师的视觉形象,是由自身的仪表、气质、教态等来塑造的,尤以教态为重要。教师的一颦一笑、一挥手、一转身,看似简单,却能传情达意,具有即使性、直观性、形象性。教师不可端出一副凛然不可侵犯的“尊严”的架子,让人敬而远之;也不可给学生马马虎虎,自以为是之感,令学生厌弃。教师形象的客观效果是可亲、可敬、可信赖。由于教师的性格、气质各异,课堂形象也不能强求一律。或是视容端肃、气宇轩昂;或是态度和蔼,笑容可掬;或是落落大方、神采奕奕均能体现含蓄美,富于魅力。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方法还有很多,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课文采取不同的、最合适的方法,真正使学生的情感受到教育,从而达到使学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精神世界的目的。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教学情感教育技巧
肉兔短期增肥有技巧
指正要有技巧
强化师生互动, 保持课堂活力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