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外贸政策演变对自贸区建设的启示

2017-08-24李玲珑

对外经贸 2017年6期
关键词:贸易保护上海自贸区

李玲珑

[摘要]从我国对外贸易历程来看,对外贸易政策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的演变: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前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和加入WTO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日益加深,我国同世界各国的经济贸易往来也日益密切。为了顺应世界经济和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于2013年9月设立了第一个自由贸易区——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同时积极推进自贸区的相关建设。通过梳理我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历史,结合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对目前自贸区外贸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出优化建议。

[关键词]外贸政策;上海自贸区;贸易公平;贸易保护

[中图分类号]F75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7)06-0035-03

对外贸易政策是一个国家在商品和服务的生产和贸易活动中采取的各种措施,是一个国家在特定时期内对进出口贸易实行的政策。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政策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从国家统制的外贸管理过渡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开放贸易,并逐步与国际贸易规则相适应。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推动着我国外贸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外贸事业的实践也促使我国对外贸易政策不断调整。我国的外贸之路正是这样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因此我们要以史为鉴,从对外贸易政策的历史演变中积累经验,为自贸区建设提供有效的指导。

一、中国外贸政策的演变

纵观世界各国的对外贸易历程,外贸政策的调整是外贸事业的主旋律。没有一成不变的理论,也没有一劳永逸的政策。在对外贸易实践中,我国逐步调整外贸政策,使之与世界贸易规则接轨。我国外贸政策的演变主要经历了以下三个时期。

(一)国家统制型趋向开放的保护贸易政策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实行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采取封闭式对外贸易政策,具有明显的保护贸易主义色彩。直至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我国提出改革开放的政策,重新调整了经济发展战略,并开始重视对外贸易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改革开放后,我国实行的是计划商品经济体制下的国家统制型趋向开放的保护贸易政策,一方面强调国家统治的效力,一方面强调开放的对外贸易思想,这是因为我国处在改革开放初期,对外贸易事业也是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期,必须在保护中逐渐走向开放。因此,在这一时期我国实行“奖出限入”的对外贸易政策,并采取了出口导向战略和进口替代措施。

(二)国家管制型倾向贸易自由化的保护贸易政策

虽然改革开放政策打开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大门,但是国家经济体制与贸易政策的种种束缚使得我国对外贸易事业发展异常缓慢。1992年,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采取倾向贸易自由化的保护贸易政策。在经济活动中开始强调市场的作用,逐渐放松国家管制,大大增强了我国对外贸易的自主性。在改革开放的深化时期,我国注重“鼓励顺差”“出口创汇”的外贸思想,在对外贸易方式上也较为单一,主要以加工贸易为主。

(三)WTO规则下公平与保护并存的外贸政策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由此开启了我国对外贸易的新篇章。在世界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是我国在特定时期做出的符合我国国情的选择,有利于我国经济贸易更深层次的发展。为了更好地适应国际贸易规则,我国再次转变对外贸易政策,确定了WTO规则下公平与保护并存的外贸政策。该项贸易政策强调公平与保护并存,一方面我国既已加入WTO,就要遵守WTO的贸易规则,在与世界各国进行贸易活动时恪守公平的原则;另一方面,我国外贸事业起步晚,发展程度较西方发达国家落后,国内存在很多幼稚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因此对这些产业进行适度的保护是十分必要的。

在这一时期,为了适应国内经济形势的需要,我国将外贸政策目标调整为促进经济均衡发展,加快产业结构优化,促进进出口商品结构优化。这些更为细致更符合国际经济发展趋势的举措也进一步推进了我国外贸事业的发展。

二、我国自贸区外贸政策建设现状及相关建议

2013年,美欧启动“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协议”谈判,加之此前美国提出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如果这两个自贸区的设想得以实现,將成为全球经济规模最大的自贸区,国际贸易的规则和格局也将被改写。而这两个自贸区都没有包含中国,因此在国际舞台上中国面临着被排挤到国际自由贸易体系之外的风险。反观国内经济形势,自2012年起,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结束了近20年10%的高速增长,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阶段,2012年我国的经济增长率为7.8%,2013年为7.7%。面对国内外严峻的经济形势,我国政府为适应世界贸易转型且满足国内经济增长的需要,在党的十七大会议上把自贸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十八大更是提出要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2013年9月我国第一个自贸区——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成立,成为我国一项关键举措。

以上海自贸区为例,作为连接中国同其他各国贸易往来的枢纽,区内的外贸政策既要符合我国国情又要遵守WTO贸易规则。

(一)贸易公平

世界各国关注的贸易公平问题主要包括贸易政策合规、知识产权保护、贸易倾销等。我国在自贸区政策制定中更是将公平放在首位,2015年国务院批准的《进一步深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中明确提出要推动公平竞争制度创新,完善相关法律,保护市场环境;要推动权益保护制度创新,完善知识产权的行政管理和执法体制机制;要推进外商投资和境外投资管理制度改革,指出在负面清单以外的领域,遵从内外资一致的原则,即“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相结合,对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着力打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然而,由于我国的自贸区建设尚处于探索完善的时期,相关的法律制度和政策的不足之处在实践中日益突出。2016年,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发布了2013—2016年涉上海自贸区审判工作白皮书及十大典型案例,白皮书披露在自贸区成立的三年里,受理各类涉及自贸区案件共21538件,在十大典型案例中就有3件关于知识产权纠纷的案例,分别涉及著作权、商标权和不正当竞争等。另外我国的国际贸易形势也不容乐观,2016年海关总署发言人表示,我国已成为全球贸易摩擦最多的国家之一,即使像自贸区这样区内实行低关税或零关税也无法彻底避免贸易摩擦。例如,2015年,在中国东盟自贸区成立的首年,印尼发起涉及我国出口产品的反倾销案件2起,泰国对我国瓷砖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菲律宾对我国角钢产品征保障措施税等。就这些情况来看,上海自贸区在以后的发展中是否会面临同样的问题,我们还不得而知。

对于上述有关自贸区贸易公平的问题,可以从以下方面作出改进:一是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建设,加强法律制度实施力度。在遵守WTO规则中有关贸易公平规定的前提下,及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违法惩戒机制,以保证市场公平竞争;发挥自贸区内各监督部门的作用,督促企业落实各项法律制度;进一步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完善自贸区的负面清单制度,放开外资准入门槛,力求做到内外资一致。二是强调政府监管作用,调整政府监管模式。政府除制定国家安全审查制度外,还应建立反垄断审查,金融审慎监管等机制;通过建立风险防御体系,加强风险管控。三是加快自贸进程,促进双边贸易交流。建立双边或多边自贸区是减少国际贸易摩擦的重要方式,因此我国应积极开展自贸区建设,加强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在自贸合作的谈判中,双方应充分沟通,就贸易争论如贸易救济体制等方面提出解决办法,建立成熟的贸易争端解决机制,避免双边贸易纠纷。

(二)贸易保护

本文所讲的贸易保护是指在WTO规则下,我国制定的符合国情的外贸政策,即在自由贸易原则下对国内幼稚产业实施适度保护。首先,作为WTO的成员国之一,完全自由贸易战略显然不符合我国经济贸易发展的实情,因此结合国际贸易环境和国内经济转型需求,建立有适度贸易保护的自由贸易战略是我国在比较优势理论指导下的必然选择。我国上海自贸区的各项外贸政策也遵从了这一原则,就上海自贸区负面清单来说,从2013年的190项特别管理措施到2015年实行至今的122项特别管理措施,并且商务部发言人表示未来将对负面清单进一步压减,这都表明了我国自贸区秉持自由贸易的原则,坚持扩大国际贸易领域的决心。其次,WTO规则下贸易保护的外贸政策一并指出了保护的重要性。在2015年12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若干意见》中首次提出“研究建立贸易调整援助机制,在减少政策扭曲、规范产业支持政策的基础上,研究建立符合世贸组织规则和我国国情的贸易调整援助机制,对因关税减让而受到冲击的产业、企业和个人提供援助”,并且强调要“继续做好贸易救济工作,维护国内产业企业合法权益”。这些政策均体现出我国政府在自贸区建设中日益重视对部分企业的适度保护。

然而粗放型的扩大产业放开范围难免会对实力薄弱的企业造成冲击。据《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总体方案》规定,要扩大投资领域的开放,其中涉及文化产业、金融产业、建筑产业等相关领域。例如,自贸区在吸引大量外资文化企业后,外资企业凭借其技术优势和资本优势,将减缓本土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和创新的能力,建筑业、金融业以及其他产业也面临着同样的风险。如何真正做到自由贸易下的有效“保护”,是我国政府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仅从以下方面给出建议:一是优化调整负面清单。目前自贸区实行的负面清单共122项特别管理措施,政府在压减负面清单条例的同时,应充分结合实际情况,力求做到完全涵盖我国待保护的幼稚产业,实现负面清单的最大“保护”作用。二是落实贸易调整援助机制的相关政策。我国应借鉴其他国家建立贸易调整援助机制的经验,尽快落实《若干意见》中研究并建立贸易调整援助机制的相关政策要求。同时,进一步完善有关贸易救济的相关立法和具体操作,降低自由贸易带来的风险。三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强自贸区服务贸易建设,以拉动我国商品贸易的发展;调整外资结构,提高传统优势产业和中小企业吸引外资的能力;对国内相对弱势的产业可适当进行长远保护,延长其开放的年限。

三、总结

我国的外贸政策从开放到自由,最后到公平与保护。外贸政策的转变、自贸區的建立以及双边自贸关系的改善,均体现了我国政府正在积极主动地应对国际贸易环境转变,灵活有效地制定符合国情的外贸政策。未来自贸区的建设、双边贸易关系等将不断迎来新挑战,相信我国的外贸政策也会与时俱进,开启我国对外贸易的新格局。

[参考文献]

[1]曹震.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与新时期外贸政策的调整[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2).

[2]陈志阳.加快我国自贸区建设面临的四大困难与对策[J].对外经贸实务,2012(11).

[3]张学敏.浅析上海自由贸易区[J].财经界(学术版),2014(11).

[4]杨曼曼.新时期中国对外贸易政策演变研究[D].山东轻工业学院,2012.

(责任编辑:乔虹)

猜你喜欢

贸易保护上海自贸区
国外对华贸易救济措施发展趋势研究
金融危机与贸易保护主义研究
上海自贸区对中国物流地产发展的影响探讨
国际反倾销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黑龙江省复制上海自贸区税收政策可行性研究
上海自贸区跨境债券问题研究
对上海自贸区税收法律制度的分析
对上海自贸区税收法律制度的分析
上海自贸区的贸易自由化与贸易便利化研究
浅析上海自贸区金融服务业的开放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