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校园贷发展及对策建议的探讨

2017-08-24汪家会

财税月刊 2017年6期
关键词:超前消费校园贷贷款

摘 要 近两年来,随着校园贷的野蛮式发展与普及,校园贷成为了大学生信用贷款的主要方式来源,在给大学生消费、学业和创业等带来便捷的同时,其负面新闻也层出不穷,因无法偿还巨额贷款而致大学生自寻短见、裸照流露甚至被逼走上犯罪道路等例子屡见不鲜,校园贷成为了当下社会最受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在校园贷霸道盛行的背景下,如何正确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如何加强对校园贷市场的监管与治理是当下我们所要思考与讨论的。

关键词 校园贷;超前消费;贷款;监管

自2004年第一张大学生信用卡由金诚信用与广发银行联名发行后,进入校园贷市场的缺口开始出现,各大银行随后纷纷进入给大学生发放信用卡的行列中,市场行缺口被打开。2009年,银监会发文明确大学生信用卡的发放条件,将大学生贷款发放纳入监管,要求各家银行不得向未满18周岁的学生发放信用卡,向经查已满18周岁无固定工作,无稳定收入来源的学生发放信用卡时,须落实第二还款来源,并确认第二还款来源方以书面同意承担相应还款责任。各家银行自此相继停止了对大学生信用卡的发放。随着电商的普及,网购成为了人们的日常必备生活工具,大学生消费能力日渐提升,其实际购买力的需求也局部加大。需求造就供给,大学生消费水平外部性表现在对购买力的需求上,针对大学生的分期贷款在2014年纷纷如雨后春笋一般拔地而起,从分期乐到趣分期,再到爱学贷,这三家P2P平台纷纷遍地铺洒自己的“渔网”,单月销售额突破一亿。在开阔的市场前景的诱惑下,至2016年,校园贷平台数量呈现跳跃式增长。

大学生对消费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网购成为了大学生群体的主要消费习惯,分期消费成为了大学生的时尚标签,而校园贷恰好能在大学生群体缺乏资金捉襟见肘时帮助大学生提升购买力。但由于大学生缺乏收入来源,超前消费对于没有收入来源的大学生而言只会造成每个月都在负债下生活或陷入“以卡养卡”的滚雪球窘境,而大学生在超前消费后需要面对动辄年化利息率十几甚至几十校园贷平台,大学生群体的还款能力在这时便受到了巨大的考验,在校园贷市场参与方良莠不齐的情况下,校园贷问题暴露,大量校园贷诈骗案件频频发生。2016年4月至今,据媒体曝光后报道的校园贷诈骗案件就达到41起,涉案区域遍及国内22个省市;据不完全统计,仅在数据汇总时有据可查的校园贷诈骗案中受骗人数高达3679人,涉案金额巨大,高达5496万余元。

作为一种便捷的短期资金融通手段,帮助大学生勤工俭学,完成学业或者是用来解决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出现资金短缺等问题才应该是校园贷平台的初衷,这本来是一种社会一种责任的体现。但是一些校园贷信贷平台为了牟取暴利,以各种名义向大学生提供无抵押的方式来贷款,实际上到了最后演变成为了“利滚利”式的高利贷还款方式。大学生在生活费不足的情况下选择校园贷平台贷款超前消费,成为了不良校园贷平台违法作乱,牟取私利的重要诱因。

一、整治校园贷,监管是基础

2016年4月,教育部联合银监会出台《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对于校园贷市场进行了前所未有的行业整顿,通知明确限定校园贷业务的开展主体,并暂停所有网贷机构开展在校大学生的校园贷业务,此后,建行,中行,工行纷纷进入校园贷业务区域。

大学生消费行为被诱导、校园贷行业秩序混乱、校园贷平台贷款行为与手续不规范显然是歪曲校园贷产生初衷甚至导致校园贷行业产生大问题的主要原因。在没有有关部门和监管条件约束的情况下,各家校园贷平台的肆意妄为行为,使校园贷行业对社会造成了十分恶劣的影响。监管成为了整治校园贷行业的首要基础,要想把好校园贷的关,相关部门就要在监管的广度、深度以及力度上狠下功夫,从源头解决校园贷的突出问题,逐步对金融行业的市场秩序进行规范,提高监管的效率,将校园贷融入金融市场秩序的整治中。

二、教育为本,对大学生消费观念的引导是关键

类似于校园贷事件的大量发生,另外的主要原因是大学生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观念不合格,大学生的风险防范意识和信用水平不够强。大学生通过网贷平台进行借贷的过程中,由于金融相关知识实在匮乏,导致他们对于利率水平和还款金额的概念意识不强,因而使得大学生容易陷入“高利贷”还款的陷阱,在“滚雪球”式的利息积累下,还款日期逐渐迫近,迫于高额的利息以及巨大的还款压力,再加上贷款机构的言语和人身威胁,大学生不得不走上“拆东墙补西墙”、“以卡换卡”的不归路,最后只会使他们的欠款越积越多,直至出现十分严重的后果。

因此在监管部门大力整治校园贷市场的同时,各高校更应该注重对大学生金融知识以及消费心理的教育,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消费意识;高校教育要從大学生校园贷实例切入教育,提升教育质量;家长也要加强对子女本身的监督,减少甚至杜绝大学生在校的贷款超前消费行为;大学生在校需要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从实际出发,学习金融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增强防范风险能力。

参考文献:

[1]谭浩俊.整治校园贷关键是监管到位〔N〕.国际金融报,2017年6月26日,第016版

[2]赵永峰.信息化时代引导大学生远离“校园贷”的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年,第16卷,第3期∶281

作者简介:

汪家会(1996~),男,汉族,江西上饶人,江西财经大学,学历:本科。

猜你喜欢

超前消费校园贷贷款
“00后”大学生超前消费现象调查研究
从“蚂蚁花呗”浅析超前消费行为
超前消费与社会认可度的关系研究
旧信封
从众心理对大学生“校园贷”的影响浅析
厘清“校园贷”潜在风险:大学生当心跌入人生陷阱
论我国“校园消费信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大二学生被“校园贷”夺命
俄气从中国银行获得20亿欧元贷款
长白山农商银行一季度贷款实现开门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