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持定力 深化改革

2017-08-24王梅

中国粮食经济 2017年5期
关键词:临储玉米价格入市

文/王梅

保持定力 深化改革

文/王梅

自去年3月28日国家公布东北三省一区取消玉米临储政策,实施“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新机制以来,至今已一年有余。回首一年来的变化:籽粒玉米种植面积开始下降,倒挂的国内外玉米价格出现反转,临储库存不再增加,玉米产业活力得以增强,替代品进口一度减少......这些变化表明,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实现了玉米价格形成机制的重大转变,市场运行总体平稳,改革成效斐然。然而,在改革进程中也曾出现收购价格深度下跌、收购进度一度滞缓的状况。近期,随着余粮见底、价格呈现快速反弹,导致本已呈现下降的进口替代数量又有所攀升。面对市场波动与反复所带来的诸多问题与挑战,改革应怎样继续?在产区新年度春播即将开始之际,3月23日国家发改委网站发布消息说,2017年国家将坚持市场定价、价补分离、主体多元的改革方向,在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继续实施和完善玉米市场化收购加补贴机制。这表明玉米市场化改革方向没有改变,同时也进一步彰显了中央继续深化改革的决心。

一号文件把关定向

2017年2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文件颁布,这是自2004年起中共中央国务院以“三农”工作为主题连续颁布的第14个一号文件。今年的一号文件不仅再度聚焦“三农”,而且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一是继续调减非优势区籽粒玉米。按照稳粮、优经、扩饲的要求,结合落实粮改饲、粮改豆补助政策,今年将再调减玉米种植面积1000万亩,加快构建粮经饲协调发展的三元种植结构。二是坚定推进玉米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改革,激活市场。“深化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健全生产者补贴制度,鼓励多元市场主体入市收购,防止出现卖粮难。”三是发展规模高效养殖业。引导产能向环境容量大的地区和玉米主产区转移。采取综合措施促进过腹转化、加工转化,多渠道扩展消费需求。据此,积极稳妥地推进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已成为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头戏,也是紧紧围绕市场变化之需,顺应粮食由增量到提质之变、坚持质量兴农的必然选择。

加工奖补激活市场

在实施玉米深加工收购新粮奖补政策基础上,今年春节后,财政部、国家粮食局联合发出《关于支持实施饲料加工企业补贴政策的通知》,拟对东北三省一区饲料加工企业实施奖补政策。处于政策覆盖区的玉米大省吉林省率先出台了《吉林省饲料加工企业财政补贴管理办法》,对2015年实际饲料产量5万吨以上、符合条件的饲料加工企业,在规定期间收购加工省内2016年新产玉米,给予每吨200元的补贴。随后辽宁、黑龙江和内蒙古也都相继出台了各自的奖补办法。日前,吉林省粮食局网站还公布了《关于确定纳入饲料加工企业奖补政策补贴范围企业名单的通知》,根据审核结果有14户企业纳入奖补政策补贴范围,且对“省内未纳入年产量5万吨以上的饲料企业补贴范围、年设计生产能力2万吨以上饲料加工企业,给予每吨120元的补贴”作了补充规定。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估计,受玉米深加工及饲料企业补贴政策提振的影响,仅吉林省玉米需求就将比上年增加近400万吨。此举不仅对下游生产企业利润增加形成直接利好、扩大新产玉米就地加工转化的规模,而且还激发了中小企业加快入市收购和储备玉米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进一步刺激并拉动了深加工企业和贸易商入市收购的力度,市场购销随即活跃,使不断下滑的新玉米收购价格止跌回升。

价格回归 流通顺畅

“市场定价”是根据市场供求形成价格,让价格回归市场,农民随行就市卖粮,各类市场主体自主入市,粮食收购由“政策市”变为“市场化”。毕竟今年是取消临储收购的首年,由以中储粮一家独挑大梁的垄断性敞开收购模式,变为各类多元主体入市收购之举,在新粮上市之初着实引发种种担心。由于雨雪天气、运力不足和起初农民对价格不认可而产生的惜售心理等因素叠加,导致新粮上市后至春节前相当一段时间里价格不断下跌,玉米收购进度颇显滞缓。春节后,特别是2月下旬以来,随着多项举措不断加力,多元主体入市收购全面展开,市场粮源下降提速。据国家粮食局统计,截至4月20日,东北三省一区累计收购玉米10016万吨。其中,内蒙古收购1532万吨,辽宁2267万吨,吉林2910万吨,黑龙江3308万吨。东北三省一区的收购进度已高于该地区本年度玉米总产量,市场化收购改革进展超出预期。目前,主产区基层余粮大幅度减少,市场流通粮源基本见底。由于大部分玉米深加工企业为满足备库需求不断提价收购以应对快速下降的粮源,从而推动了玉米价格大幅度上涨,玉米价格止跌回升,并逐渐蔓延至整个玉米现货市场。其中吉林省南部地区收购价格上涨较快且幅度较大。在需求鲜有明显好转、玉米供大于求的背景下,是什么原因推动玉米价格快速上涨呢?一是政策奖补刺激作用。政策奖补使深加工企业产品利润暴增,呈现少有的“春天”,开工率大幅提升,加工收购积极性空前高涨。据了解,大多数加工企业目前已经将五月、六月甚至七月份的加工用量提前收购入库。特别是春节后,饲料加工企业也受到政策鼓励,中小企业入市收购积极性大增,助推市场粮源迅速下降,导致价格上涨。二是市场定价激活市场。市场形成价格机制的建立,使玉米的总体价格回归到符合供需关系的合理水平,不仅使产销区顺价,而且还开始形成品种间、品质间的合理价差,使贸易商的热情得到恢复,入市积极性受到激发,库存普遍高于同期,不仅终止了玉米向主产区的逆向流动,而且使南北粮食流通市场活跃。据悉,东北玉米的铁路运输量比上年增长5倍多,创出历史最高水平。近期有消息称5月玉米库存销售不会低价入市打压市场,也成为当前市场看好玉米的较大支撑。三是多措并举助力收储。2016年是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实行“市场化收购加补贴”新机制的第一年,各级地方政府对于可能面临的诸多挑战与问题予以高度重视,吉林省粮食局提早预案,提早谋划,各职能部门积极协调、随时掌握收购情况与进度,按照“政府引导、风险共担、市场运作、粮贷挂钩”的总体要求,一方面,想方设法、加强协调,积极引导多元化主体入市收购,督促“中字头”央企始终在市、均衡收购,切实保证“有人收粮”,发挥引导和稳定市场的作用;另一方面,精准调度仓储能力,解决“有仓收粮”的问题。同时,积极探索建立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切实抓好收购资金的筹措,以化解部分企业收购资金不足的难题,确保“有钱收粮”。多措并举促进了多元主体入市收购力度的加大,集中释放了用粮企业的收购需求,推动了收购进度,减轻了农民卖粮压力,规避了卖粮难情况的出现。

临储拍卖大幕将启

国家粮食局《2017年粮食流通工作要点》指出,加快推进粮食去库存,深入研究消化粮食特别是玉米库存、扩大有效消费新途径,加快粮食加工转化,配合做好扩大燃料乙醇产量和使用区域工作。按惯例,进入5月临储竞价拍卖将如期举行。根据近期政策层面传出5月库存玉米销售不打压市场的信息推测,临储拍卖价格将会接近于目前市场价格。近悉,4月7日中储粮网上拍卖玉米价格为一等1880元/吨,二等1830元/吨、1820元/吨,共成交12683吨,成交率60%,此次拍卖价格无升贴水和出库费用,符合预期并未打压市场。另据了解,3月份整体猪市缺乏利好,各地养殖环保压力上升,同时酒精及副产品蛋白饲料等呈现弱势行情。在需求没有太大改观的背景下,加之大多数加工企业因前期备货充足,恐怕不会有太大的兴趣马上参与拍卖,补贴收购期结束后,临储拍卖价格将左右后期的市场价格变化,临储拍卖去库存有可能不那么尽如人意。因此,未来几年若无大的自然灾害发生,恐怕在相当一段时间里,整体供应宽松的格局势必会限制玉米价格上行波动的幅度,收购价格会处于上涨不易、回落亦难的僵持状态,且玉米价格涨跌或成为常态。不过,扩大燃料乙醇产量和拓展其使用地区对于加速2012、2013年的库存消化既是明智之举,也是重要途径。随着结构性调整的不断深入,可以预期我国玉米供需结构正朝着渐为良性的方向发展。

深化改革 保持定力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场攻坚战,核心是“转方式、调结构”、“三去一降一补”,而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主题,必须以问题为导向精准发力。首先,应贯彻落实好“新的粮食安全发展观”。即保住“两大”口粮,地方政府重农抓粮和广大农民务农种粮的积极性。稳定是大局,是深化改革的关键。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补齐科技短板,巩固提升粮食产能。其次,要着力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注重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尽量避免和减少政府这支有形之手过度干预。形成“市场定价”机制、实现“价补分离”,才能培育并激发市场活力。市场经济制度是当今最佳资源配置制度,在进一步深化改革中,要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把市场与政府有机结合起来,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一方面,政府是经济管理和调控的主体,政府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参考市场的消费偏好、需求倾向、生产成本及产品价格带来的市场波动等因素,通过法规、政策、制度加以引导与协调,不断完善调控机制,切不可过度主导和干预;另一方面,市场是把政府同各类微观经济运营主体连接起来的桥梁,配置各类资源的基础环节。市场这个无形之手对农业结构的影响也需要借助政府的有形之手来推动和纠偏。因此,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关键在于寻求政府行为和市场功能的最佳结合点,通过深化改革实现提质增效、融合发展的市场环境和体制机制,从而促进玉米供给与需求的基本吻合和再平衡。最后,积极稳妥地推进玉米收储制度改革。今年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之年,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开局良好,成效显著。接下来面对更复杂的市场情况,要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与保护农民利益并重的原则,“补贴”精准、不宜过度。继续保持改革定力,稳市场、增信心,逐步理顺供给与需求、政府与市场、价格与补贴、长期与短期等多方面的平衡和制约关系,进一步化解农业供给侧结构性矛盾,积极稳妥地推进玉米收储制度改革,不断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作者单位:吉林省粮食经济研究所)

猜你喜欢

临储玉米价格入市
玉米价格每吨暴涨千元 背后发生了什么
玉米价格开始上涨了
有老人
市场先弱后强 玉米价格是否大幅上涨
我国玉米临储收购量创新高库存压力凸显
对目前养老金入市策略的几点思考
政策将成玉米市场“引路者”
今年玉米临储政策或提前公布
西南油气田入市页岩气突破1×108m3
2014年临储油菜子价格或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