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音乐文化传承与乐理教学

2017-08-22张辰希

神州·上旬刊 2017年7期

张辰希

摘要:在现代音乐教育当中,乐理教学是其中一项至关重要的教学部分。而音乐在我国自古有之,并且经过漫长的发展历程已经从原来单纯地对人民生活情况进行直接反映,慢慢转变为一种文化形式得到了人们的传承和发展。乐理教学当中涉及的大量专业内容也在某种程度上成为音乐文化的一种真实写照。因此本文将通过重点分析音乐文化传承和乐理教学,希望能够为开展乐理教学提供相关教学思路。

关键词:现代音乐教育;音乐文化传承;乐理教学

引言:

音乐带有强大的包容性和开放性,任何国家的文化内涵均可以通过音乐的形式展现出来,而即使语言不通、文化不同,人们仍然可以使用音乐相互交流、传情达意。作为每一位音乐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之一,乐理知识是其学习音乐和传承音乐文化的关键基础,可见音乐文化传承与乐理教学之间拥有极为紧密的关系。

一、音乐文化传承与乐理教学的内在联系

(一)乐理教学和音乐文化传承相辅相成

对于许多音乐生而言,学习乐理知识非常困难。这主要是由于乐理知识大多具有纯理论性,且知识点十分繁杂,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增添了不小的困难。但音乐文化则能够充当连接各乐理知识的桥梁与纽带,通过利用音乐文化当中精妙的曲风、蕴含的深邃情感以及动人心魄的音乐故事,可以使得乐理知识变得更加生动形象,串联起原本分散的各个乐理知识点,从而有效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而反过来,乐理知识和乐理教学也成为了传承音乐文化的重要载体,音乐文化当中的深刻内涵能夠以乐理知识的形式进行准确表达,这对于推动音乐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1]。譬如说在某一时期形成的音乐形式,其背后也往往会体现出当时人们创作音乐的习惯,通过这一音乐形式真实地反映出当时音乐家和人民群众对音乐的理解以及具体的审美特点。而学生通过学习这一乐理知识,不仅能够学习一种新的音乐创作方法,同时还可以准确了解当时人们的审美倾向和创作音乐的想法与理念,感悟当时独特的音响造型,进而使得学生们可以从学习乐理知识中了解音乐发展历史,实现音乐文化的传承。

(二)乐理教学拥有传承音乐文化的职责

在当前我国大部分学校当中,使用的音乐乐理体系均引进于国外。虽说“音乐无国界”,但由于我国积累形成的传统音乐风格和从西方音乐风格当中提取出来的乐理知识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异,因此使用西方的音乐乐理体系开展乐理教学,传承我国音乐文化困难巨大[2]。我国悠久的历史当中所发展而成的音乐类型、音乐形式,均与当时的阶层文化有着极为紧密的关联。譬如说在封建统治社会当中,帝王和贵族阶层中流行的是曲风华丽、规模宏大的宫廷音乐,而在市井小巷当中,平民百姓之间流传的音乐则多为民间小调,旋律简单、朗朗上口。宫廷音乐当中使用的乐器也颇为考究,从选料、制式到演奏均大有讲究,但在平民阶层当中使用的乐器则更为平常,演奏技法以实用为主,炫技较少。我国历经多年的发展过程所形成的音乐文化当中高度凝结了我国众多先人的智慧,是我国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因此乐理教学有责任、有义务在开展乐理知识教学的同时传承音乐文化,使得学生能够更多的了解我国优秀的音乐文化,以实现自身在音乐学习方面的全面发展。

二、在音乐文化传承下开展乐理教学的建议

(一)提升学生学习乐理积极性

乐理教学需要以向学生传授基本的乐理知识作为直接的教学目标,将传承音乐文化作为根本的教学目的。因此教师在开展乐理教学的过程当中,首先需要想方设法提升学生学习乐理的积极性,并使其能够正确认识学习乐理与传承音乐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主动加入到音乐文化传承的队伍当中。考虑到乐理知识本身具有一定的枯燥性,教师可以通过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等感官感觉,以生动、立体的方式帮助学生完成乐理知识的学习。譬如说教师在讲解和声大调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动态的课件图片乡学生展示和声大调的具体结构,使得学生可以明确I-VI间的小6度音程以及VI到VII间的增2度音程是和声大调最为显著的特征。而为帮助学生加强记忆,教师可以选择对比的方式,将自然大调与和声大调的相似之处和区别之处利用表格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准确掌握和声大调的主和弦与自然大调一致,只是VI有所降低的知识点。此后教师可以通过使用视唱练耳的方式,带领学生演唱谱例,在一边纠正学生演唱错误的同时,一般引导学生注意判断谱例的特性音程,仔细倾听是否出现b6,从而在帮助学生加深对和声大调体会的基础之上学会对曲子是否为和声大调进行明确判别。

(二)整合乐理知识与音乐技术

此外,教师在开展乐理教学的过程当中,还需要主动引导学生将其与音乐技术进行有机整合,使得学生能够实现全面发展,并利用音乐技术作为载体实现音乐文化的传承。譬如说教师在讲解十二平均律、二十四个大小调的乐理知识时,可以在完成基础知识讲解之后要求学生运用所学乐理知识进行音乐独立创作,并最终使用乐器演奏出自己创作的音乐作品[3]。在这一过程当中,学生的作曲能力、创作能力和演奏能力均能够得到有效提升,而将乐理知识运用在实践当中也更有利于学生加深对乐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其在一边使用所学乐理知识一边进行音乐创作的过程当中,可以感受到调性、泛调性的不断变化,从而认识到音乐世界的多样性,感受我国多种多样的优秀的音乐文化,并由此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认同感,以主动进行音乐文化的传承。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现代音乐教育当中,教师在开展乐理教学时除了需要对学生传授基本的乐理知识之外,更重要的与学生建立起积极良好的音乐互动关系,使其能够在提升学习乐理积极性的基础之上,将乐理知识与音乐技术进行有机整合,进而从中领悟到乐理知识与音乐文化传承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引导学生能够在一边完成乐理知识学习的同时,一边可以为传承音乐文化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蔡梦.乐理教学与音乐文化传承[J].人民音乐,2013,08:63-65.

[2]李玫.中国古代燕乐二十八调理论与现代乐理的整合——文化传承对于音乐教育更新的呼唤[J].中国音乐,2013,01:78-81.

[3]施咏.21世纪音乐教育对乐理教学的新要求[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4,02:44-4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