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爱玲散文创作的人本主义特色

2017-08-22李佳奇

神州·上旬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人本主义张爱玲散文

李佳奇

摘要:张爱玲的散文不同于她小说的荒凉,反而充满了对世界、对人的热爱很真切的投入。在她的散文中,充满了人本主义特色,她一心向之、求之,在浮华的世界里寻求一点真。本文主要分三个部分分析了张爱玲散文中的人本主义特色,赞美了她心中的精神家园。

关键词:张爱玲;散文;人本主义

张爱玲的散文充满了对世俗、对市民和物质生活的投入和热爱。读张爱玲的散文,我们可以从中看到20世纪40年那灯红酒绿的上海,市民们看电影、读小报,优雅而不做作,对比当代的生活,我们不禁感叹:这才是真正的生活。接受了“五四”人本主义文化洗礼的张爱玲在散文中一方面强调人应该享受一切,另一方面强调人的力量和追求。

一、揭开人脸上的面具

鲁迅的作品大都揭露了国民的劣根,振臂高呼,以唤醒民众。而张爱玲的散文则不同,它充分尊重人的的本来面貌。张爱玲说过“人是为了要求和谐的一面才斗争的”,这表达了她反对文学作品中追求“和谐”。张爱玲的散文中“没有战争,也没有革命”。20世纪40年代,新旧文化不断碰撞,第二次世界大战更使张爱玲的世界里只剩下“饮食”和“男女”这两项,她在《流言》中说“人类的文明努力要想跳出单纯的兽性生活的圈子,几千年来的努力竟是枉费精神么?”,反应了她的困惑和不解。

在散文《烬余录》中,她把战争比喻成一个人坐在硬板凳上打了个盹,轻描淡写;描写伤员,几乎毫无感情;写战争中的医院看护为病人的死而欢喜雀跃,仅仅是因为病人的死减轻了他们的工作负担而已;而张爱玲本人更是“悠然自得”,在香港的街头寻找每位。这篇散文展示了战争中的渺小的芸芸众生,包括她自己在内充分展示了人性的自私和她对这种人性的深刻理解和同情。

在张爱玲看来,人生本是充满了“虱子”,只有丑陋和美好才共同构成了完美的人生。张爱玲有理想,正是这理想才是最真实的人生。读张爱玲的散文,我们仿佛看到一个鲜活、真切的人,他们要生存、要吃喝拉撒,要享受这美好的人世间。

二、重新审视女人

从精神层面看,张爱玲的人本主义理念诞生于“五四运动”,她的思想和理想不是一般的爱,而是男女之爱、性爱。张爱玲散文中的女人敢于追求今天的幸福,敢于享受今天的一切,敢于彰显人活着的意义。张爱玲把“女人从神坛请下人间”,“女人还是女人”。

在《忘不了的画》中,张爱玲直言上等妇女“有着太多的空闲与太少的男子”,因而羡慕、幻想过妓女的生活。这触动了自命不凡的贵妇的痛楚,还原了世俗女性的心理世界,直面女性矛盾的感情世界。

在《谈女人》中,张爱玲说,女人无论是身体还是思想都依附于男人,一些女人甘愿成为男人的附庸,用婚姻要挟男人,在婚姻中终老一生。而所谓的新派女性,虽然表面上接受了西方的物质生活,通过谈恋爱找灵魂伴侣,但最终仍然挣脱不了以男人为支柱。

《中国的日夜》中,张爱玲用“不确定的笑容”、“翘起两只手”等将一个女人的矫情造作充分展示了出来,这个女人“像冰箱里的一条鱼”。期间,张爱玲对女人恪守妇德感到悲哀和无奈,“反男权”,用现代的眼光审视女人的灵魂、批判了女人的奴性。

作为女性作家,张爱玲对女人的深刻领悟可以说是入木三分。女人其实很简单,向往安稳的生活,乐于花男人的钱;但女人又很复杂,她们择偶的眼光不仅仅是以貌取人,懂得女人难处,理解女人的一往情深。

三、优雅地享受生活

接受了“五四精神”的张爱玲在散文中把生活还原成了生活,反对来世,强调对当下幸福的追求,享受现有的一切。在张爱玲的散文中,平淡的衣食住行和优雅的琴棋书画一样值得品味。张爱玲的散文十分關注平常人以及他们生活中的琐事,与当时的文风迥然不同,她淡化了政治意识,摒弃了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关注战乱中的平凡人物和他们的世俗生活。

在《道路以目》中,一个女佣冒着生命危险也要回去做饭,对小国民来说,“吃”是人生的第一追求。在《谈吃与画饼充饥》中,张爱玲反对节俭清淡,历数城乡的各色小吃,让人感叹生活的真和美。《更衣记》中,张爱玲用细腻的心去观察这个世界,用宽容的心包容“那撒手骑车的男孩”,在平常生活中汲取乐趣。

在《公寓生活记趣》中,张爱玲演奏了一曲世俗生活的交响曲,看似嘈杂的生活在她的笔下变得悦耳动听。在公寓中,她享受这世俗生活,不管是开电梯的人还是肉店的老板娘,他们都不是英雄,但他们都有着自己的个性和喜好,他们是那个时代最底层的、最有力的支柱。

只有享受眼前的一切活着才有信心。在那个动乱的年代,对小市民来说,有个安稳的生活才是最真实的。张爱玲用自己的笔建立了属于小市民的精神家园,挖掘生活的美、还原人的本来面目。张爱玲的散文中,人本主义的光辉熠熠夺目,驱散着眼前的迷雾,而她也一心向之、一心求之,用自己的力量推动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陈晖.张爱玲作品中现代主义的总体特征[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3).

[2]黄明智.生命的悲剧感及调适——论张爱玲40年代创作[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04).

[3]罗昌智.唯一的张爱玲——以张爱玲散文的“世俗”为话题[J].名作欣赏.2006(22).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本主义张爱玲散文
弗洛姆人本主义精神分析的启蒙价值*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九月雨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人本主义视域下的城市环境污染与治理
梦里梦外——评张爱玲《天才梦》
阿瑟·韦利中国古诗英译中的“人本主义”透视
卡尔·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