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

2017-08-22王晓青

求知导刊 2017年13期
关键词: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

王晓青

摘 要: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文章通过论述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分析了制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原因,同时,就如何发挥新媒体优势,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出了一系列对策。

关键词: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政治工作过不了网络关就过不了时代关”,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置身于“只有想不到,没有搜不到”的环境当中,能否保持清醒头脑,自觉抵制各种侵蚀和诱惑带来的巨大挑战,值得我们深思与警醒。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为探索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新媒体时代,先进的数字技术和多样化的传播形式相融合,形成互联网、手机与电视网络之间的交融与互动,使得信息传播具有超地域、跨文化的开放特征,实现了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能以任何终端获得想要的信息。这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创新发展平台载体,同时也带来了巨大挑战。

1理想信念的培塑难度加大

大学生是高校的主体,更是国家蓬勃发展的中流砥柱,我国高校一贯重视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塑造。作为思想观念更趋开放、价值取向更多元、生活方式更丰富多样的新一代大学生,他们置身于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变革时代,正处在“三观”的“提炼期”“成形期”,理想信念的“淬火期”“强化期”,这时的教育对其成长成才非常关键。当前,新媒体传播无国界、超地域、跨文化,超量无序,呈现全方位、全领域、全时空的整体态势,由于新媒体不仅是传播工具,也发挥着塑造思想和建构观念的功能,故不同意识形态都可以利用它宣传、争夺受众。新媒体介入后的校园信息发布、传播和使用更加自由,不断通过新媒体传播输出其意识形态、价值观念以及生活方式,甚至肆意捏造虚假事实,歪曲分析政策形势,虚化放大个别事件,大肆诋毁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形象。大学生尚未形成稳定的价值观念、理性的判断能力,若长期身处是非难辨、美丑不分的负能量环境,长期受不良信息的影响,必然会影响其价值判断和思想认知,导致理想信念迷失、法制道德意识弱化,从而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增加难度。

2核心价值的认同难度增大

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呈现分散化、多维化,具有不确定性和离散性,错综复杂、多样化的超量信息,影响着大学生对信息的正确辨别和选择。近年来,网络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影响越来越大,课堂教育的效果愈发力不从心。因为现实生活中,媒体所传达的快餐文化、低俗文化,甚至触及了社会道德和价值观的底线,干扰着人们的观念、情感和态度,冲击着大学生的价值判断、生活方式,甚至是理想追求。加上网络意识形态杂音不断,西方实施了互联网“文化冷战”和“政治转基因”,部分大学生受西方价值观念、腐朽生活方式、社会阴暗现象影响,思想道德意识弱化,社会责任感下降,理想信念破灭,信仰不够坚定。不同的价值视角和多样化的新媒体传播内容使部分大学生失去了正确的价值观念,精神意志也随之消泯,从而导致他们难以认同和接受核心价值观。

3身心健康的培育难度增加

网络新媒体环境的虚拟化,容易使部分大学生脱离客观现实,导致在现实交往中出现人格障碍,不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際交往关系。加上在虚拟世界中的时间过长,容易导致其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交往出现困境,从而疏远了现实群体。研究发现,沉迷于网络世界的大学生容易出现性格孤僻、沉默寡言、人际关系交往障碍等现象。同时,虚拟世界中的虚假信息,容易导致大学生接触过多的负面、消极内容,不利于大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大学生沉迷于网络世界中,承受着淫秽色情、暴力血腥、炫富拜金等恶俗文化的冲击碰撞,形成不良的生活习惯,影响到身心健康,这就大大增加了大学生身心健康培育的难度。

二、制约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原因分析

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是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传播速度超快、渠道多元、工具微型便携,信息网络存在于生活的各方面,加之自媒体时代特征日益显著,信息管控难度越来越大。发言门槛消失、沉默螺旋打破、意见领袖泛化、网络水军泛滥等新特点,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原有模式效果不佳,难以适应新媒体的时代要求。

1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甚微

从教育本身入手是提高教育效果的根本。当前,影响教育效果的原因主要有:一是绝对话语权势微。一些西方国家加紧攻击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试图在我国实现“颜色革命”,意识形态领域安全面临空前挑战。过去,教育者凭借个人的信息获取优势,掌握了绝对话语权,这种绝对权威在新媒体时代已经不复存在。二是教育吸引力不够。有的教育者照本宣科,忽视教育本身的同步性、趣味性和参与性,使大学生对思想教育观念知之不解、知之不深,时间一久便失去兴趣,甚至出现抵触心理。三是教育内容空洞。有的偏离主题,什么内容好讲就讲什么,什么形式好看就看什么,失去了教育本身的意义。有的不敢对当前热点敏感问题进行解答,只在边缘问题上下功夫,这也会失去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

2教育战术及形式方法滞后

网络技术在新媒体时代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有些教师在教育学生时没有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一是新媒体的技术优势利用不够。媒体融合不是简单地“超级链接”,而是把不同主题、不同内容的声、光、电等多元化信息以不同形式的媒体表现出来,从而达到不同“声部”同唱“一曲”的效果。二是教育形式不灵活。传统教育往往表现为“我讲你听”,新手段新方法少,网页信息更新不及时,缺乏吸引力,没有创新性。三是引导监督不够。制度措施少,硬性监督制度机制不够,教育引导大学生利用网络新媒体资源学习生活不力。

3思想政治工作者素质达不到时代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说到底还是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教育质量好坏与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能力素质高低密不可分。一是网络思维陈旧。部分人存在“看问题弊端多,看积极作用少”等问题,面对网络新媒体带来的挑战,表现得思想死板、保守,总本着“敬而远之”的原则,认识不到开展网络新媒体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二是综合素质不高。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然而,一些思想政治工作者却对网络新媒体信息置若罔闻,对信息技术知之甚少。他们缺乏直面新媒体的勇气,不愿主动积极地应对网络、引导舆论、利用传媒,从而失去了把握应对网络新媒体主动权的机遇,耽误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三是培养目标定位模糊且渠道方式单一。在培养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者方面,一些高校机关已着手提高其信息素质,但还缺乏详细的培养计划和完善的培养方案,对高校缺少什么样的信息网络人才,应该怎样有针对性地培训缺少明确的方案和实施办法。

三、提升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1建好新媒体平台,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空间

一是抓好新媒体平台建设。加大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校园网和院系主页,开设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应用平台;借鉴互联网的微信、QQ等即时交流工具,开发校园新媒体软件,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纵横向载体,使之从线下走向线上线下结合,从平面走向立体,从静态变为动态,从而形成广阔的信息共享平台。二要建立规范化工作制度,形成制度保障。对新媒体应用过程中由谁来做、做什么、怎么做进行具体规范;建立信息发布制度,增强对受众的吸引力;建立信息监管制度,对各类有害信息及时进行过滤和清理,实施有效信息管控;对各类突发事件提前做好应急预案,形成健康的网络环境。

2提升新媒介素养,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

一是强化运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要增强紧迫感,强化借助新媒体平台、用网言网语开展教育引导工作的思想意识;提高自己做意见领袖、微博大V的主动性,掌握网上话语主动权。二是把握运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三是提升运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开展新媒体工具使用拓展培训,掌握驾驭新媒体、引领网络文化的必备技能,成为运用新媒体的行家里手;积极拓宽新媒体应用渠道,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新领域,开发思想政治教育新软件,提高内聚力和向心力。从而打造一批媒介素养高、理论水平扎实、熟悉大学生发展的专业化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3发挥新媒体优势,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力

一是发挥新媒体主体多元、交互性强的优势。充分运用新媒体工具,丰富教育内容、教学手段,激发大家上好网、用好网的热情,及时了解大学生所思所想,关注其新媒体环境下的利益诉求,营造新媒体环境下的人文关怀,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辐射力。二是发挥新媒体话语权平等的优势。思想政治教育应当更加贴近生活,以平等的身份,更加简便、灵活、直接、亲切的方式让大学生欣然接受。三是发挥新媒体传播速度快、内容短小精悍的优势。要针对大家存在的思想认识问题,发挥短、平、快的特点,主动出击,积极作为,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形成多元教育机制,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一是拓展新媒体教育渠道。宣传、文化以及党团组织,要运用新媒体技术,整合各部门的信息资源,打造“贴近实际、贴近师生、贴近生活”的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发挥“渗透式”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媒体环境下的作用。二是形成新媒体教学互动机制。要利用 E-mail、QQ、MSN、BBS、博客、微博等新媒体平台,针对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加强交流互动,形成积极向上的思想政治教育舆论导向,将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三是营造健康向上的新媒体校园文化氛围。要发挥新媒体优势,把握切入点,精心设计,通过专题新闻、学术讲座、热点讨论、辩论演讲、榜样宣传等方式,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净化校园文化传播环境,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四是构建“学校微环境—家庭—个人”教育机制。实现新媒体与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有机融合,从点滴中获取教育效果,在耳濡目染中坚定理想信念。

参考文献:

杨红霞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构建与创新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4(3).

段志英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拓展研究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

猜你喜欢

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
“主讲主问主评”工作法:提升党课教育吸引力实效性
利用微视频提高小学美术教学实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精梳巧练 理性分析——提升小学数学复习课实效性的教学策略
优化作业设计 提升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