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味__

2017-08-22易新

作文通讯·初中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秦淮品味蓝天

题目

大自然有无数美丽的风景值得我们品味;生活中有许多感人的画面值得我们品味;品味大千世界,就是品味人生。我们观察着、感受着、品味着、思索着……请以“品味__”为题写一篇作文。

题解

“品味”是一个富有诗意的话题。“品味”是一种主观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带有极强的个人主观和感情色彩。世界是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充满酸甜苦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感受和体验,细细品味,对生活便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所以“品味”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需要深深植根于生活这块肥沃的土壤。要写好这个题,首先要有一颗热爱世界、热爱生活的心。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才会怦然心动,产生好奇心、探求欲。其次,还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只有善于观察的人,才能在别人司空见惯、不以为然的细节中,有自己独到的发现和领悟。当然,要写好这个题目,还要善于提炼。大千世界,五光十色,值得我们欣赏与品味的事物太多太多,我们只能“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化大为小,化繁为简,文章才能有更鲜明的形象、更独特的感怀、更深刻的领悟,才能有更打动人心的品味。

学生例文

品味茶糕香

南京师大附中树人学校初二 吕笑颜

金秋已至,落叶飘飞,满园菊花桂香。九月初九正重阳,寻糕问津正当时。

长长的屋檐下蒸汽升腾,黑瓦白墙的小巷里传来淡淡清香,斑驳的青石板遮不住芬芳,迈着急促的脚步踏入久违的小铺,残破的门帘后映出老人佝偻的背影。

操作台占据了这家小铺子的绝大部分空间,长长的木台被屋内的蒸汽浸润得水汪汪的。老人站在木台旁的小炉边忙碌着。数十个硕大的竹蒸笼一层层堆放在炉上,团团蒸汽缭绕。老人粗大的手掌将木台上已塑好形状的面团一个个放入蒸笼,手艺娴熟灵巧。几分钟后再揭开竹蒸笼的盖子,稍稍冷却一会儿,老人的双手蘸些冷水再一个个取出来,原来的面团变成晶莹方整的茶糕,香气四溢。蒸好的茶糕浇上芝麻糖,再两两叠起来,最后在茶糕上盖上红色的颜料,自然的红花印渗透到茶糕之中……苍老的脸上目光专注,仿佛面对的不是茶糕,而是可爱的儿孙们。

一生只为一件事,一事只为一热爱。曾经精益求精的传统手艺几乎被喧嚣的粗制滥造湮没,如今在这古老南京城的城南旧巷里被重新发现;光阴似水,在淡淡的茶糕香中寻觅到昔日的热爱和美好,“工匠精神”不仅是遥远的日本匠人的执着,更是茶糕老人的人生内涵。那红红的印花是对自然的敬畏,香糯的夹心中埋藏着对顾客的诚意。茶糕是文化的传承,已融人中华民族的精神和血脉里。

品味淡淡的茶糕香,品味融化在血液里的热爱、执着与付出。张狂的青春摒弃浮躁,增添了一份沉着坚守。让我们背起行囊,踏上传承之路。

教师点评

一缕淡淡茶糕香把我们引领到金陵老城一隅。在黑瓦白墙的小巷深处,从蒸糕老人一丝不苟制作茶糕的专注眼神中,从竹蒸笼下一方方雪白晶莹、整齐排列的茶糕里,从一枚枚精致鲜艳的红色印痕里,我们寻觅到了古老手艺中蕴含的一种民族精神,这种精神是对自然的敬畏、对技艺的尊重、诚恳待客的实诚、对文化的传承,而这里体现的“工匠精神”,正是现代国人缺失的。希望淡淡的茶糕香能唤醒我们对传统的回归和传承意识。悠悠怀古情和深邃的思考自然结合,体现了小作者深厚的写作功力,令人称赞。

(易新)

品味静美时光

南京师大附中树人学校初二 刘天玉

美食需要品味,恬静的时光更需要细细咀嚼,在静美的日子里,你会发现自己的心也柔软起来。我想,外婆的生活是幸福的。

我的外婆是一位农民,生长在宁静的水乡。在阳光、细雨的沐浴下,在日日劳作中,粼粼碧波、绿油油的麦苗、金灿灿的菜花,这一道道亮丽的颜色、一缕缕甜美的芳香,早已融进她的骨子里,每当她手握锄头,一点点耕耘着属于她的田地时,那就是品味着静美时光。

随着我的出生,外婆离开了那片洒遍青春的热土,来到城市,抚养我长大。每次牵着外婆的手在小区里的枇杷树散步时,望着金灿灿的果实,她总是闭上眼,深嗅着空气中的味道,微笑着说:“该是收麦子的时候了。”仿佛她的脑海里已有一片片金黄的麦田,麦浪随风涌动,飘散着成熟的芳香。外婆在枇杷树前、城市的水泥地上,静静地回味着乡间成熟的味道。我知道,那是她在品味昔日的静美时光。

我长大了,外婆终于放心了,她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但我始终不明白,乡村的日子比起城市里的舒适生活,不是辛苦多了吗?

放假了,我回到老家看望外婆,终于明白了她一直魂牵梦萦的、品味着的静美时光。

清晨,伴随着开水的“嘟嘟”声,伴随着袅袅炊烟,外婆推开房门,深吸一口新鲜空气,眼前就是她精心布置的小院。小院里有两棵含苞欲放的桂花树,前面是一条水波粼粼的小河,河对岸就是她热爱的田地。外婆在桂花树下甜甜地笑着,那是她品味新一天的开始、新一天的静美。

中午,烈日炎炎,外婆迫不及待地拉着我去地里望望。哦,因为她放心不下那些幼小的菠菜苗、青菜秧。回去的路上,我和外婆走在松軟的田埂上,她欣喜地告诉我这是南瓜、那是扁豆,旁边还有一块花生地……外婆的脸上扬起得意而自豪的笑容。这是静美时光的馈赠,是她的心血凝成的。

灿烂的夕阳斜洒在外婆的田地里,也映红了她的脸庞。她静静品味着属于她的静美时光,再嚼成一丝丝、一缕缕,永远珍藏在心问。

教师点评

在每个人的生命中,总有那么一段时光珍藏在记忆深处。在小作者的笔下,那粼粼碧波的池塘、绿油油的稻田、大片金灿灿的油菜花是那么恬淡静美,让我们情不自禁地想起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而热爱着这片田园并为之挥洒着辛勤汗水的姥姥又为这片桃源增添了一丝温馨幸福,令人沉醉。品味一段静美时光,就是品味外婆一生的幸福,品味一段离我们渐行渐远的光阴。文章语言优美流畅,清新自然,故事娓娓道来,情思绵绵,意境悠远。

(易新)

品味蓝天

南京师大附中树人学校初二 王杭之

梅雨季节,南京的天空总是乌云密布,或是消散不尽的雾霾,鲜有真正的蓝天。因而那天早晨,当我看到一道阳光从瑞士湛蓝的天空洒落时,就像见到了久未谋面的老友。

搭上开往少女峰峰顶的火车,爱在车上睡觉的我却情不自禁地望向窗外,望向窗外的蓝天。阳光灿烂又不让人感到炎热,空气像窗外清冽的河水一样缓缓流动着,清新凉爽,在我的面颊和指尖上跳着轻盈的舞。而那天空,在绚丽的阳光笼罩下,在纯净空气的包裹下,是我从未见过的蓝。

天空像一块巨大透亮的蓝宝石,散发着华丽的光芒;又像一片波澜不惊的大海,深不可测。远处的天空与高聳的山峰几乎融合,而头顶上的天空则在阳光中格外清澈明亮。

火车缓缓向上行驶,我离天空越来越近。天空中只有几块淡淡的、如雾般的云彩,先环绕在远处的山峰旁,又似乎触手可及,模糊了一会儿后,很快又徘徊在山间。

漫长的等待之后,火车终于停了下来。走过站台旁长长的山洞,我终于毫无遮拦地站在蓝天下。观景台上人流涌动,我站在栏杆旁远眺。天空已经蓝得不真切了,放眼望去比地面上看到的还要淡。看得久了,便觉得它就像无底洞,紧紧抓住了人们的视线。

感觉有些高原反应,我深吸一口气。海拔4000米的寒气涌入我的口腔、鼻腔,像要从肺部渗入骨髓,渗入全身每个部位似的。待寒意渐渐散去,我惊奇地发现,一股不知来历的淡淡甜味从口腔深处涌出来,像是山巅之雪融化成雪水的滋味。这就是蓝天的味道吗?

不知因为寒冷还是兴奋,轻微的颤抖从脚下升起,传遍全身。颤抖带来的温暖包裹了全身,就像投入母亲的怀抱。

哦,这就是蓝天的味道。

教师点评

又是阴雨绵绵的梅雨季节,连日的阴霾让蓝天显得分外珍贵。我甚至想,蓝天、白云会不会永远不在我们的头顶上出现?即使是一瞬间的念头,却令人不寒而栗。蓝天,是纯净高远的世界,离我们那么遥远。但是,如果没有蓝天,这个世界一切的美好都会失去意义。在瑞士,湛蓝的天空仿佛触手可及,小作者感受到了蓝天的纯净清新,甚至品味到蓝天沁人心脾的味道,这怎能不勾起我们对蓝天的怀想与渴望。文章文笔细腻清新,与文中对蓝天的描写相得益彰。而小清新的文笔中却蕴含着令人深思的主题。

(易新)

片段

几百年前,秦淮河畔歌酒不断。秦淮的美女,多是刚烈忠勇的奇女子,就像这里的风,轻柔拂过你的脸颊的同时,也会告诉你血脉中流淌的坚韧。

我在这里居住了十三年,经常听到老人们口口相传的小调儿,也没少去繁华富丽的秦淮灯会。这让我品味到秦淮从古至今、与生俱来的美丽热闹的一面。我喜爱这富丽繁华的秦淮。

但褪去外衣,秦淮的另一面却令我回味。

秦淮从来不像别的小镇,是典范的柔情江南。它也许曾柔情过,但几番眺望历史,它明白不能再柔情下去,于是变得坚韧、不屈不挠。不管命运夺走过它多少次繁华和自由,它都会站起来大声怒吼。它不是任人欺凌的柔弱秦淮!

秦淮的雨多是凉丝丝的,一点一点地下。秦淮不常下大雨,因为它感情很细腻;虽说雨柔软,但我从其中的清凉和坚定中感到这雨仿佛带了秦淮自己的性子。

从雨中不免又想到几百年前,也会这么下雨。秦淮的柔情和坚韧,从那时开始孕育,然后诞生。我可能花费这一辈子,也很难品味出其全部的世间情怀吧。

——南京师大附中树人学校初二 茅雅琪

猜你喜欢

秦淮品味蓝天
秦淮:“123”工作法打造有“情怀”的侨务工作
秦淮古今不了情
炫舞蓝天
品味桂峰
秦淮看月记
臻迪无人机在蓝天中飞向未来
秦淮是道任意门
品味四季
同在一片蓝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