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向柳暗花明

2017-08-22刘丹

作文通讯·初中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竹节虫山重水复柳暗花明

题目

生活中总会遇到“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要想收获“柳暗花明”的欣喜,我们就需要坚守希望,勇于探索,团结协作……请你根据自己的经历或思考,以“走向柳暗花明”为题目,写一篇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题解

该题目取自陆游《游山西村》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不难看出,“山重水复”指的应该是小作者遇到的问题或一种困境;“柳暗花明”指的是问题得到解决或克服了困难、走出困境后看到的光明与希望。从“走向”一词的提示中可以看出,本文的写作重点是解决问题的过程。

坚守希望,勇于探索,团结协作……都指向自己或所在团队的主观努力。可以是具体的进步、成功;也可以是抽象的心理的变化(看法转变、感悟启示等)。

学生例文

走向柳暗花明

北大附中初三 刘锦桐

指导教师 刘丹

爷爷是个书画爱好者,但在老家那一带,也算得上小有名气。他最爱画的,便是齐白石的虾。虾头饱满,虾须纤细,虾尾蜷缩适度又不失生动。看似浓重的墨汁晕染在微黄的宣纸上,总能让我拍案叫绝,我立志向爷爷学习。

我像模像样地坐在木椅上,从错落有致的笔架上挑出一支粗细适中的毛笔,小心翼翼地将笔伸入清水中洗一下,在墨砚上轻轻蘸一蘸,墨汁宛若小鱼般飞速钻进了白色的笔尖。我模仿着爷爷的样子,挺直身子,用笔锋在纸上一画,谁知墨太浓,水又极多,一接触宣纸,就晕成一个大墨块,完全没有形。我的心灰暗了大半,这么难,怎么学嘛!

爷爷握着我的手,将墨汁在砚台旁滤一滤,笔锋在纸上轻轻一压,前粗后细,再运笔一个“回旋”,虾头圆滑的样子便浮现在纸上。笔尖在两侧轻轻划过,轻柔的须子若隐若现。再用“小肚子”由上到下画出一个半弧的身子,最后转笔一提,灵动的虾尾变了出来。这只小虾像在水中游动一般鲜活。“你就模仿这个样子,再画100只。”“什么?100只!”我还沉浸在快乐中,却被爷爷当头一棒,来了个晴天霹雳。“那么多啊,不学了不学了!”“所有人的成功都是经过不懈努力得到的!选择学,就要好好学。坐好,100只。”爷爷把我按在椅子上,转身离开了。

我坐回桌前,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仔细回忆着刚才运笔的动作,再拿起笔来模仿。“用笔不用太重”“及时转笔才能画得圆一些”我反复默念着要领。尝试着再画一个虾头,笔在纸上轻轻按一下,转笔画弧。一个又扁又圆的虾头从我的笔下诞生了。“比上次好多了!”我安慰着自己,继续埋头苦画。圆的方的有形的没形的,什么样的虾头我都画过。强烈的躁动感萌发时,我便鼓励自己:离成功只差这一步了,没有不需要坚持的成功。我深吸一口气,继续和虾头抗争。在我的第117只虾诞生后,我终于成功了。前粗后细,圆滑有致,尽管墨色略浅,还十分稚嫩,不过我真正做到了。我打败了自己的懒惰和烦躁心理,在第116次失败后尝到了胜利的果实,迎来了柳暗花明的“春天”。

教师点评

万事贵在坚持,学一门技艺更是如此。小作者在爷爷的艺术熏陶下,很早便立下了要画好虾的志向。在文章中,小作者运用自己出色的语言刻画能力,呈现出极强的画面感,让我们通过镜头,真切地看到她学画的精彩片段。真正的考验就在那一百多次的不断练习中,每次进步,小作者都刻画得具体生动,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不断坚持和努力的“小画家”形象。

(刘丹)

走向柳暗花明

北大附中初三 徐简洁

指导教师 刘丹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每当吟诵到这句话,心中都有一种豁然开朗之感。不管是谁,走到“柳暗花明”时,心情都会无比舒畅,但是,在走向柳暗花明的路途中,总会遇到暗礁和困难。只有坚守初心,战胜暗礁和困难,才能迎来“柳暗花明”的转机。

那次演讲预赛,我和小贝一起积极准备,忽然,我产生了一个好创意,万分激动地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小贝,她显然也很激动,双眼放光。

小贝的预赛比我早一天开始。我坐在台下看到小贝信心十足地走上台,滔滔不绝,听着听着,我愉快的心情渐渐变得惊讶、愤怒——这,这不是我那天的创意吗?!看着她口若悬河的演讲,我的脑中一片空白。委屈、震惊、难过一起涌了上来。怎么办?还剩一天时间,如何才能完成另一篇演讲稿?我感觉世界一片黑暗,内心苦涩无比。

飞奔回家的路上我难过得想哭。突然想到家里还有以前未废弃的草稿。“小贝,你等着!我一定比你做得更好!”我暗下决心,不能让失落与愤怒主宰自己,这时候计较这些只会面对失败。我心平气和地坐在桌前,重新找来以前的草稿,一个字一个字地修改,每句话都不断斟酌,把每个字都刻在我心上。我不停地翻看资料,上网搜索,借鉴前人的经验,绞尽脑汁思考……中途我也想过撕了草稿,逍遥快活,然而内心总传来一个声音:“我不是那种轻易被绝路堵住的人,我还没有尽全力!”被人打倒后再爬起来很难,但山重水复,不断迷路之后,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的转机和希望。不努力一把,不是我的作风!夜深了,我仍在不停修改,只为明天的战斗……

登上“战场”的我充满自信,我感觉自己的声音来自遥远的天空。当我察觉到评委微微的笑容时,我知道我已经战胜了暗礁和困难,看到柳暗花明的希望了,那种豁然开朗之感是我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换来的。

教师点评

“柳暗花明”是坚持不懈的努力换来的。演讲比赛中,小作者生动刻画了好友借用了自己的创意参赛时震惊、委屈和難过的心情,着重叙述了面对暗礁和困难,如何通过自身努力和付出冲破黑暗,取得成功的经历。正是自己的坚守,换来了希望和光明。文章思路清晰,结构严谨,描写真切细腻,语言流畅自然。

(刘丹)

走向柳暗花明

北大附中初三 颜晓玥

指导教师 刘丹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生活中,不免有各种困难蒙蔽我们的视野,使我们迷失方向,但只要坚守希望、永不言弃,就会走向柳暗花明。

在一次机器人编程课上,老师让我们独立编程使机器人跑完赛道。我拿起机器人对着电脑开始设计,一条条赛道使我困惑不已:究竟设计怎样的角度才能使机器人绕圈走呢?尝试了许多次,不是角度不对,就是反向运动。我的信心一点点被消磨掉了。我坐在一旁看着明亮的赛道,发现别人设计的机器人一个个行驶稳定,我的内心充满悲伤与失望。

为什么别人可以做到,我却不能呢?我究竟错在哪?内心不停挣扎,坚持还是放弃?我看了看手表,又看着满屏的程序,想起了自己在学机器人过程中的付出与收获。我不能让一切努力付之东流。于是我重新拿起机器人,长舒一口气,静心思考,一定是我设计的角度出了问题。我连忙跑去请教老师,耐心地听老师讲解,终于知道了解决办法。我拿着尺子在赛道上仔细测量,计算出角度,修改程序,虽然不断出错,一次次失败,但我咬牙告诉自己:只要有耐心,别放弃,马上就会成功!我揉了揉疲惫的雙眼,睁大眼睛检查我的程序,将赛道印在脑海里,模拟机器人走过的路程。时间一点点流逝,我擦了擦手心的汗,硬着头皮滑动鼠标,一行又一行,慢慢地检查完所有程序。再试一次,应该离成功不远了吧?

我又拿着机器人来到赛道前,开始运行,只见机器人完美地走过每一条赛道,终于稳稳地停在终点。真不敢相信,我终于做到了!站在一旁的老师也对我说:“以后遇到问题别放弃,好好分析,这不就成功了吗!”这一刻,在灯光的照耀下,我的机器人那样耀眼,整个世界也不再灰暗了,终于走向了柳暗花明!

教师点评

这篇文章结构清晰,主题鲜明。开篇直抒胸臆,以机器人编程课上遇到的困难为事例,写出了小作者内心的困惑、悲伤、挣扎与思考;接着以疑问过渡,表达克服困难的决心,详细描述自己的不懈努力,请教老师、独立思考、不断改进,最终迎来“柳暗花明”的成功。

(刘丹)

片段一

一阵翻箱倒柜之后,我终于从储藏室中找到了一根铁棒。我用尽全身力气将它固定在两个门框之间,当作一根简易单杠。看着屋顶的单杠,我咬了咬牙,深吸一口气,用力一跃,抓住了单杠。这次,我没有急于求成,而是先双脚用力,全身微微晃荡,在身子荡起的一瞬间双臂发力,咬紧牙关,双手紧握,将全身之力集中在手掌上,迅速向上拉。与此同时,我也抬起下巴,使下巴尽量够到单杠上方。然后轻轻一跃,我跳到了地板上。看着发红又滚烫的双手,感受着疼痛的双臂,我轻轻一笑——这就是我走向柳暗花明的第一步!

——北大附中初三 黄煦

片段二

我们兵分两路,在山路两边左右开弓,不放过任何一处草丛。走在前面的同学手拿相机,时刻准备照相记录;走在中间的同学手持捕虫网,保证竹节虫不会逃跑;后面的同学手握标本盒,准备必要时采集标本。大家分工合作,有条不紊。“皇天不负有心人”,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寻找,同学的一声惊呼让我们热血沸腾。顺着同学手指方向看去,在灌木丛的一节树枝上,有一根树权显得有些突兀。定睛一看,那树枝的顶端竟然有一对触角和两只黑色的眼睛!“这是……竹节虫?!”我们异口同声地惊呼。这只竹节虫拥有修长分节的身躯,紧紧并拢的细长触角,就像一根竹枝,再加上与树枝颜色接近的保护色,与周围环境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这样一只虫子趴在树上,只要不仔细看,谁都会把它看成一根普普通通的树枝啊!看着眼前这只来之不易的竹节虫,我们的心中有说不尽的欢喜。

——北大附中初三 梅桉琪

猜你喜欢

竹节虫山重水复柳暗花明
柳暗花明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竹节虫
你不懂竹节虫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借道模型转换 收获柳暗花明
山重水复
刨根究底 柳暗花明
农村医改何时柳暗花明
好长的竹节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