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培养

2017-08-21张华

科技视界 2017年10期
关键词:职业化思想政治工作辅导员

张华

【摘 要】辅导员最初的工作主要是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近几年来,教育部频频下文,越来越重视辅导员在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中的重要作用。当下国际国内形式形势风云变幻,高校辅导员的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工作职责和角色定位不断的变化。在新形势下,我国适时加大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成效逐渐显现,但也遇到一些矛盾和问题。

【关键词】辅导员 职业化 思想政治工作

1 辅导员职业化的必要性

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就是把学生管理工作作为毕生的事业,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自己的专业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并就本职工作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不断提高和完善自身整体素质。在新的形势下,适时加快辅导员的职业化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也是贯彻以德树人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

首先,辅导员职业化是形势发展的需要。国际国内形式的复杂变化,加大了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作为高校辅导员也需要更高的素质和能力,适应新常态、新工作。其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是切实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力保障。再次,加强辅导员职业化是加强和改善队伍建设的需要。根据调查,辅导员队伍存在着自身素质良莠不齐,人员流动性大的现状,辅导员一般被看成是辅助人员。

最后,辅导员职业化的培养也是贯彻高校以德树人的教育方针的需要。辅导员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着直接具体的影响,所以辅导员的素质和能力是高校德育工作成败的关键。

2 职业化培养的困境

2.1 工作重心“下移”,职业认同感偏低

“辅导员”是由“政治辅导员”演变而来的简称。基本任务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近年来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弱化,高校辅导员更多的被定为为“勤杂员”、“消防员”,甚至“保姆”。这种管理模式和工作模式与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培养是格格不入的,不利于辅导员自身素质的提高。辅导员整天沉浸事务工作的同时,必然带来职业认同感的偏低。甚至某些高校专业教师群体、学校管理层对辅导员身份、地位一定程度的轻视也加重了职业的倦怠。

2.2 知识结构不合理,理论水平较低

从当前各高校辅导员选聘情况看,选拔人才只重视学历层次、形象、气质的选拔,专业是心理学和思想政治学科的占比只占不到1/5,许多入职的辅导员没有任何的心理学和思想政治工作常识,把握不住思想工作的规律,只会具体的事务性工作,学生的学业规划、情感教育等,都不从入手,从而导致不能适应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

2.3 发展空间狭小

一方面,我国高校辅导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素质能力方面不符合时代的新要求,另一方面入职后的高校辅导员存在着发展空间小,晋升机制不健全的发展瓶颈。从笔者调查的情况看,高校辅导员不管是在职称评聘还是在行政职务的晋升上,都处在弱势地位,从笔者调查的情况来看,职称在副高以上的寥寥无几,在行政职务上,副处级以上少之又少。可见辅导员的双重身份并没有带来自身职业发展的有力优势。

2.4 工作强度大、压力大

许多高校规定了作为辅导员的具体职责,有的甚至多达100多项,涉及学生管理方方面面的内容,学生的学习也要管、学生的情感问题也过多的干预,宿舍小矛盾也要辅导员帮助解决,学生的思想教育、评优评比、贫困助学活动的开展,劳动卫生、早晚自习、早操、寝室报修,什么都要做,什么都要管,日常的琐事占据了绝大多数时间,很难有时间能专心去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种高强度、高压力的工作,让刚刚出校门的大学生难以胜任。

2.5 年龄偏低,流动性大,队伍不稳定

据统计,现在高校辅导员普遍年轻化,大多在30岁上下,60%以上都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所以,社会经验缺乏、人生经历少,目前一些高校的有关规章制度没有完善,让他们看不到希望,看不到未来,所以很大比例的辅导员缺乏工作积极性,工作疲于应付,工作基本都安排学生去做,事事依赖班干部,有些辅导员甚至连自己班里的人都认不全,不知道谁是谁。大量的精力放在考公务员上,仅仅把辅导员工作当做跳板,人员不断的变动,辅导员队伍不稳定。

3 职业化培养的建议

我国高校辅导员逐步职业化的进程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辅导员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但是仍然不少困难,笔者建议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快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培养的进程。

3.1 完善拓宽高院辅导员的职业发展空间

首先应该解决辅导员的职业归属问题,根据教育部的有关文件,辅导员是教师同时也是管理干部,作为教师,辅导员可以晋升职称,作为管理干部辅导员可以晋升职务。高校应当建立辅导员的职业级别晋升序列和机制,实行的“双向晋升”制度,进行倾斜无疑是重要的。但我们要在实践中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完善。

一方面,建議探索建立独立的职称评聘体系,可以建立“初级、中级、高级、特级”辅导员评聘体系,对应教师的初级、中级、副高、高级四级体系。另一方面,建议在行政职务上,可以根据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年限和工作表现,建立副科、正科、副处、正处级别晋升体系,逐渐形成与职业化要求相适应的独立的岗位能力评价标准和职务晋升制度。

3.2 建立多元化的辅导员职业准入制度,确保辅导员队伍的数量和质量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高校辅导员队伍来源比较单一,基本都是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中选任,或通过人事代理或通过事业单位统一招考。建议逐步探索从社会相关专业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中进行选聘,保障辅导员队伍的多元化;建议探索兼职辅导员机制,选聘学校的专任教师、行业的专家来充实辅导员队伍,弥补应届毕业生经验不足上的缺陷,建立知识结构合理、优势互补的专业化辅导员队伍。

3.3 健全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职前培训和职后培训

据相关调查,目前高校辅导员各层次的业务培训每年人均不到50小时,远远不能满足职业素质能力提升的需求。建议做好之前和职后两方面的培训,实现辅导员培训的专业化,不仅仅重视单纯的理论知识学习,更重要的是帮助辅导员提升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首先建议切实做好职前培训。培养和提升辅导员业务素质和学术研究能力,对新聘任的辅导员进行职前培训,系统学习有关政治理论知识、心理学相关知识、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知识及职业道德方面,做好辅导员的职前培训。

同时,建议进一步探索辅导员的多元化的职后培训体系。做好做好常规培训的同时,建议逐步探索特色培训、主题培训。可以以职业能力大赛为依托,不断开展各项专项的培训,不断提升辅导员的思想政治素质、专业能力素质和学术研究能力,促进辅导员职业化的进程。

高校辅导员整天忙于事务性工作,其实辅导员只有两项工作,一是,思想政治工作,二是,学生管理工作,两项内容围绕一个终极目的即:培养人。不断促进辅导员职业化的进程,有利于提高辅导员队伍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有利于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落实党和国家的高等教育方针,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赵惠.《当代大学生视域内的辅导员专业化发展――基于浙江省六所省属高校的调查》,华东师范大学.

[2]张欣.《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平原大学学报》,2008.

[3]江本智.《浅谈高校辅导员职称评聘现状及对策》,《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

[4]宋冬冬.《民办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现实困境与理想追求》,《南昌高专学报》,2012.

[责任编辑:张涛]

猜你喜欢

职业化思想政治工作辅导员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关于完善军代表职业化制度的思考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职业化建设解决村官带头乏力问题
中国篮球职业化发展探析
职业化院长尚无生存空间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