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边城》中翠翠的形象

2017-08-18李英哲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7年7期
关键词:翠翠边城形象

李英哲

内容摘要:《边城》是一首“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的恋歌,是一首“天地存肝胆 江山阅鬓华”的赞歌,是一首“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的挽歌,翠翠天真、善良、忧郁的个性特征是其中最鲜明、生动而又完整的音符。也正如汪曾琪所说,翠翠是沈从文“含蕴既久,一朝得之” 的形象,是“沈从文长时期的‘思乡情结茹养出来的一颗明珠”。

关键词:《边城》 翠翠 形象

古老的湘西,同样古老的沅水悠悠流淌,流过沈从文的童年,流过他心中的桃源。这里的白云清风,覆盖着一个人类远古的沉沉大梦。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一个美丽的边城,那是古风犹存的童谣,那是美善同源的人性之歌。《边城》的主人公翠翠,是沈从文倾注“爱”与“美”的理想的艺术形象,彰显了作者对于生命彻悟的大智慧和深沉之爱。

翠翠有一个天籁般美丽的名字,她有着十五岁的花样年华;她有一个为爱而死,飞扬着生命的母亲,对她来说,是永远的宿命一般的憧憬和向往;她有一个爱她、疼她,与她相依为命的白发的爷爷;她有一个爱她,为她闯滩而死的天保;她有一个爱她、他爱,为她不要碾坊要渡船的傩送;她有一个初雪无迹、美梦无痕的梦幻;她的生命因美丽而曲折的误会而精彩滟滟,她有过雁过、风过、云过、雨过的甜蜜的忧愁。湘西的这一方水土养育了美的精魂—翠翠。

一、野性与天真的自然之美

翠翠是山野间的女孩,一切都自然而然,没有雕饰,一派天真浪漫,就像她的名字:野性天真,绿色纯天然。

这种“美”,有别于中国传统审美习俗中的“肤如凝脂,腮如新荔”,翠翠的肤色是“黑黑的”,是健康的;翠翠的眼睛也有别于《诗经》中“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顾盼生辉,而是“清明如水晶”,是纯净的。疏朗几笔的肖像描写,我们的眼前仿佛立着这样一个美女:璞玉浑金、玲珑剔透、健康明丽,你由衷地赞叹:真美啊!然而,这种“美”还有更丰富的内涵,请看接下来的两个比喻:“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如山头黄麂一样”,前一个比喻,意在突出翠翠的天真活泼,后一处比喻意在彰显翠翠的善良纯真。仔细思考,作者为什么青睐于动物作比?读到“小兽物”三个字,你可曾联想起中国古语“静若处子,动如脱兔”?当然,不仅仅如此,还因为“小兽物”“山头黄麂”喻示着原始的,未经开化的朴质,因为这里是湘西边境,是茶峒古城,古风犹存。当然,翠翠的纯净自然、健康明丽,最根本的成因还在于作者两次强调的“长养”,因为自然的养护,才有了翠翠的健康成长。

二、善良与诗意的人性之美

人称“《边城》是歌颂人性的至美”,是“表现人性美的力作”,是“人性美的赞美诗”。 沈从文曾说:“这世界上或有想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山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匀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小,是我理想的建筑。这神庙供奉的是“人性”。翠翠纤尘不染、心机全无、乖巧聪明、尊老爱幼、忠于恋人,的确闪烁着动人的人性美的光辉。

翠翠乖巧、心善。她和爷爷相依为命,对爷爷关心备至。当爷爷努力想说服翠翠自己并不老时,“翠翠睨着腰背微驼的祖父,不说什么话。”翠翠看着祖父的腰背,心中涌起的是对祖父衰老的事实的无言怜惜。翠翠明知爷爷极高兴到河街上玩,当孩子气的爷爷一时贪玩,过了与翠翠约定的时间才回家时,翠翠却从不埋怨爷爷,反而为了避免爷爷的害羞,把爷爷的秘密替他保留着,不说出来。“我要坐船下桃源县过洞庭湖,让爷爷满城打锣去叫我,点了灯笼火把去找我。”翠翠在得不到爷爷的理解时对爷爷的"惩罚"手段仍然是建立在两人亲情深厚的基础上,她深知爷爷爱她,所以让他尝尝失去她的痛苦。更感人的是后面,只是这样一个念头,就吓坏了翠翠,她不敢想像没有爷爷的生活,竟不顾爷爷正忙着摇船,一次又一次叫爷爷回家,仿佛晚一点他们真会分开。

翠翠勤劳,热情。天气渐热时,老船夫为来往过渡的乡亲准备一缸茶水,勤劳的翠翠对此非常赞同,每早上就烧一大锅开水来,倒进缸子里,再往缸里加些茶叶,有时放下用火烧焦的锅巴,“乘那东西还燃着时便抛进缸里去”。读到这里,我们眼前仿佛跳跃着翠翠那快乐而善良的身影来,她的快乐很简单,只是因为自己和爷爷能为乡亲解渴。

翠翠的爱情充满诗意美,是善与美的结合,人性的诗意、山水的诗意。翠翠为什么会喜欢二佬,其实非常吸引翠翠的二佬身上最本质的品质,就是他的诗意。最初见到二佬是在翠翠十三岁那年的端午节龙舟竞渡结束之后,天已经黑了。翠翠在那里等爷爷等不来,正在害怕的时候,二佬赶鸭子从水里面上了岸。在这样一个时刻,实际上二佬充当了她的保护人。二佬让她去他家等爷爷,翠翠误会了,以为欺负了她,就骂他:“你个悖时砍脑壳的。”后来二佬回家,因为翠翠对他有误解,二佬就叫他们家的长工打着火把把翠翠送回家。翠翠后来知道真相时沉默了一个夜晚,对傩送产生了一种难以言说的少女情感。他们初次见面这个场景非常浪漫,非常有诗意。翠翠在爱情中的表现向来被视为人性美的表现。“茶峒人的歌声,缠绵处她已领略的出,她有时仿佛孤独了一点,爱坐岩石上去,向天空一片云一颗星凝眸。”翠翠的爱情世界是那样的纯净、美好,超越了世俗的利害关系,当她最终迎来人生的风暴:祖父去世,二佬负气出走时,她依然在痴情地等着……这个少女的形象是何等的善良、动人!

三、孤独与忧郁的悲情之美

《边城》的故事结构里凸现着悲与美的二元对立与统一,在讲述边城自然风俗美、人情人性美的同时,人物的命运和结局确是非团圆的、悲剧式的。翠翠和两兄弟之间的感情纠蓦令人心伤,随着爷爷的去世,她的悲苦的命运就像水上那只老渡船,泊在河滩上,等待着不能预料的搭船人……

翠翠的童年是不幸的,她从小父母双亡,与爷爷相依为命,爷爷教给她怎样才配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一个大人不管有什么事也不许哭,要硬扎一点,结实一点。”“要来的都要来,不必怕啊!”

翠翠坐在溪边,"忽然哭起来了"。哭得那么的突然,那么的深沉,那么的久长。翠翠的哭,祖父自然不理解,连翠翠自己都觉得好笑。但正是这哭,反映了翠翠内心对祖父的负疚感,无人解怀的孤寂感以及梦与现实的矛盾感。淋漓尽致的刻画出一个青春少女的躁动不安的心理。翠翠怀着满腔心事,无人能诉说。渡船上人们悠闲地过渡,又有谁能了解她的心事呢?船上的人的安闲和翠翠内心的波动,形成动与静的对比,更使翠翠感到孤独寂寞,所以哭了起来。

忙碌一天的世界要休息了,翠翠也闲坐下来。看着天上的红云,嗅着空气中残留着的白天热闹的气息,不觉寂寞惆怅涌上心来,看世上万物都那么生机勃勃,而自己的生活却"太平凡"了,觉得"好像缺少什么"。内心骚动不安的爱情,却不能像雀子、杜鹃、泥土、草木、甲虫那样,热烈勃发。和周围的景物相比,不由得感到"薄薄的凄凉"。翠翠心中涌出的“薄薄的凄凉”,是一种少女春情初萌而又茫然无依、说不清道不明的凄楚与忧郁。

小说的最后,慈祥的祖父在雷电暴雨的夜晚身心交瘁地离开了人间; 憨直健壮如小牛的天保驾船离开了茶峒葬身桃源,美丽的白塔终于坍塌了,那个在月夜歌唱,将姑娘从梦中浮起的傩送出走了也许永远回不来了。翠翠那一双“清明如水晶般的眸子”,不得不“直面惨淡的人生。” 这不能不使人陷入无边的怅惘,让人感到一种忧伤、缺憾的美:到了冬天,那个圮坍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那个在月下歌唱,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轻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没有人能告诉她要孤独地等到什么时候。翠翠怀着一颗“软软,酸酸的心”等着“也许永远不回来也许明天回来”的傩送。

《边城》是一首“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的恋歌,是一首“天地存肝胆 江山阅鬓华”的赞歌,是一首“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的挽歌,翠翠天真、善良、忧郁的个性特征是其中最鮮明、生动而又完整的音符。也正如汪曾琪所说,翠翠是沈从文“含蕴既久,一朝得之” 的形象,是“沈从文长时期的‘思乡情结茹养出来的一颗明珠”。

(作者单位:河北农业大学)

猜你喜欢

翠翠边城形象
灰狼和山羊
塞翁失马
翠翠
熏风四月到天涯
翠翠的心事
皈依真·善·美
初遇二老傩送
初遇二老傩送
论导演创作的指挥棒
《水浒传》宋江形象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