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转型期大学英语后续课程改革研究

2017-08-15徐常翠

神州·中旬刊 2017年6期
关键词:转型期应用型

摘要:大学英语这门课作为主干理论课,是普通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体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该课程服务于学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用于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根据普通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的定位、性质与目标,构建通用英语、专门用途英语、跨文化交际课程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作为改革后的课程体系能够使大学英语课程充分发挥其服务性功能,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关键词: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转型期;大学英语后续课程

一、普通本科高校大学英语后续课程需求现状

在2010年初,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了全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情况调查,据统计,有530 所学校参与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81%比例的学校认为大学英语教学需要进一步加强,有15.7%比例的学校认为大学英语教学保持现状。既然要加强,就要对大学英语课程进行改革。

作为一门主干理论课,大学英语的重要性在我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也得到体现。学校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从知识、能力和素质等不同层面对英语提出了具体要求。

例如:在能力方面明确提出:获取知识的能力: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观念;具有良好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有一定的外语交流能力;(电气及电智专业)。 具有较强的英语阅读、翻译等应用能力。(保险学)因此,英语的教学目标是掌握英语基本知识,包括英语语言知识、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等方面的内容,使学生具有阅读、翻译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如何转变:沈阳工程学院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对于课程设置进行了修改。大学英语由四个学期学习改为五个学期。英语作为应用型本科类院校的理论主干课,一定作课程体系改革。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课程内容具有应用性、实践性、可雇佣性等显著特征,所以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要以英语的实际运用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为重点。

二、后续课程改革研究

王守仁教授提出当代中国语境下个性化英语教学的理念,他认为各高校应该根据《教学指南》,构建具有个性化的课程体系。根据《教学指南》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的课程定位与目标与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分析,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包括三部分:通用英语课程(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简称EGP课程)、专门用途英语课程(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简称ESP课程)、跨文化交际课程(English for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大学英语课程类型包括必修课、限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

1.专门用途英语 ESP (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專门用途英语课程直接对接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主要是满足学生的专业学习需求和将来工作需求。专门用途英语是一种语言形式,而不是独立的一种语言。按照 Carter(1983:131-137) 论述,专门用途英语基于目的相关的导向、,以及自主性学习。有别于通用英语的显著特点是,专门用途英语必须满足学生需求;与学生所学专业主题相关;并从语言本身(句法和语法)服务于相关领域。所说的“specific”是指特殊之意义可以指语言和目标。并且学习者的语境和背景可以确定是选择语言还是选择目标为先。此外,我们还需考虑,专门目的学习者有其特定的需求。因此,专门用途英语受限于其范畴,其意在以学术和职业为目的,以强调特殊要点和专业为核心。

我校对 ESP 的教学研究正处于探索阶段。师资、教材、教学方法等资源匮乏。ESP课程由专业课老师教还是英语老师教,就 ESP课程的性质来说,相对于专业课教师,英语教师能够更好的实现其教学目标。学校应加强对英语教师专项的师资培训和指导,使英语教师确定自己的课堂角色,重视在语言知识和语言教学方面的自身优势。课程设置首先要从学习者需求出发;其次,教学内容必须基于专业和学术活动,从问题和语篇等方面展开的研究性的学习。比如可以开设科技英语。科技英语包含科技英语翻译,科技英语写作等。

2.跨文化类交际课程。跨文化交际课程的开设体现大学英语课程的人文性,目的是通过比较系统、全面地介绍跨文化交际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认识人类交际活动的重要性、复杂性和丰富性,使其了解东西方文化的差异,用宽容的心态处理文化冲突,提高文化意识,达到有效交流。但是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传播主要以西方文化的单向输入为主,中国文化没有受到足够重视,大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明显不足。事实上跨文化交际具有双向性,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都要重视。2014年教育部颁布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坚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习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相结合,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体系。其中,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在翻译一题中,就得到了体现,此部分测试学生把汉语所承载的信息用英语表达出来的能力。分值比例为15%,所考内容明确为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因此,在通用英语课程中,要有跨文化交际内容、中西方文化内容,目的在于在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

三、结束语

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已经成为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社会发展对外语教学改革提出的新要求,在这个构建过程中,要重视构建以大学英语为核心的课程群建设,重视学生的需求和教学团队建设,借鉴和汲取其他院校改革成果及 ESP教学经验和跨文化交际课程进行改革和创新。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对于处于转型期的普通本科是一次全新的挑战,与此同时也面临着深入改革和发展的机遇。

参考文献:

[1]王守仁.发展中国 ESP 教学,推进中国 ESP 研究[J].中国 ESP 研究,2010(1).

[2]文秋芳.大学英语面临的挑战与对策:课程论视角[J].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2012.

[3]杨小惠.人文性和工具性视野下的大学英语课程再定位研究[J].常州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4.

[4]束定芳.大学外语教学,我们教什么,怎么教? [J].外语界,2010.

基金项目:本文位2016年度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转型期大学英语后续课程改革研究”(项目编号:JG16DB314)的部分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徐常翠(1978—)女,辽宁沈阳人,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endprint

猜你喜欢

转型期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论我国社会转型期的预算改革
应用型本科ESP教学改革探究——以CBI为依托
社会转型期的法国大革命及其启示
商业健康险已到转型期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探究
应用转型期师范院校大学生的心理调适
论转型期中国政治意识形态建设
社会转型期人民调解制度面临的挑战与进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