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现代家庭教育下的冲突

2017-08-15鲍绪婕

神州·中旬刊 2017年6期
关键词:代沟子女家庭

鲍绪婕

不管是在古代社會,还是近现代世界,教育一直都是每个家庭最为看重的部分。“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高度概括了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当今社会,全球化的逐步升级,在这种融合模式下,中国现代家庭教育出现了新的问题和挑战,急需社会的关注和解决。

一、中国现代家庭教育之现状:

1、中国传统家庭教育思想中的主要内容是以家为单位的人文思想教育。回顾历史,传统家庭教育思想通常以家为单位传播,这是因为,一方面,中国是个传统农业大国,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中,子女所学习到的各种知识、技能和道德行为规范大部分来源于家庭内部的教育;另一方面我国自古强调“家天下”,即国家是放大的家庭,家庭是缩小的国家。这种家国一体性决定了家庭即是社会基本的经济单位,又是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基层行政组织,即是国家和社会意识形态转化为社会成员个人意识的中介,又是社会教化的进单位。传统家庭教育思想中的人文精神则多体现在德育教育中。从这里可以看出,传统思想中,品德的养成,比知识的习得更为重要,处于教育中最核心的位置。

2、西方家庭教育思想则以个体为单位,强调孩子的全面发展。人类社会迎来的第一个文明社会,是以私人占有生产资料为基础的社会。古希腊文明奠基了西方思想发展的多个方面,以个人为单位的思想大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苏格拉底。这种以个人为单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西方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即构成社会、国家等集体组织的最终凭借的是经验性的个人。在之后十六世纪欧洲文艺复兴阶段,个人主义也发展到了个人权利,即追求人人平等,人人自由,个人选择,个人幸福的权利。其次,西方教育的内容非常广泛。其中,以美国为例,美国的父母重视其孩子全面发展,也就是国内俗称的“素质教育”。这类教育注重多方面的同时发展,包括体能、认知能力、社交能力等。相比之下,美国家庭教育的内容全面而科学,把关注点多放在生活技能、工作技能、沟通技巧等核心能力的发展教育上,强调真实情境下人的培养,培育适应社会实际操作能力的人。

二、中国现代家庭教育之冲突:

1、在个人认知培养上,在自我认知形成的重要阶段,子女个体内部发生认知冲突的可能性较高,即个体意识到个人认知结构与环境或是个人认知结构内部不同成分之间的不一致所形成的状态。在传统家庭教育倡导“家齐平天下”和西方家庭教育“人人独立平等自由”的环境下,外加初高中基础教育阶段的中国传统思想教育,高等教育阶段中接触到的各国各文化思想的双向巩固,子女个体在作为学习者角色时,较易产生对自我的矛盾。比如,“我到底应该追求自我理想实现,还是服从家族期望?”产生此现象的原因,可以主要归结为中西方历史背景、经济模式、社会条件和传统文化上的差异。这些不同也具体体现在:西方更容易接受新思想和新文化,具有冒险和创造精神;中方更加保守,对新事物常持谨慎态度,对新挑战常不能以足够胆量应对。西方对于资本主义市场中的多变性早已熟悉,不平稳的生活是正常现象,只要把核心能力建立起来,就能应变各类变化且在变化中依然站稳脚跟;中方历史上经历过一段计划经济,在相对变数不大的社会主义背景下,工作稳定是最好的人生选择;西方的福利养老体制较为健全,年老后家长和子女的关系仍旧可相对独立,子女的个人权利较为全面,教育方式较为理性;中方的福利机制相对薄弱,外加旧观念中的“养儿防老”思想,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度和依赖度较高,教育过程中感性成分较多,家长与子女关系可谓“藕断丝连”。

2、在亲子关系中,随着亲子双方年龄的增长,双方在多个话题上的不理解和无法沟通,导致产生冲突现象较为常见,即“亲子代沟”。 周怡教授认为,可将代沟分为:拥有性代沟与选择性代沟。拥有性代沟现象集中表现在两方面,即经济地位的差异以及知识与经验的矛盾。而选择性代沟现象的落脚点是不同代人在价值观和行为取向方面存在的差异或矛盾等。第一,人在与社会的交互过程中学习发展,从而人的价值取向、理念观点、分析角度等均无法避免的带有不同时期的认知痕迹。父母年龄越大,对于外部新事物的接受能力降低,对旧事物的依赖程度增加;而反面,子女年龄越大,对外部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则逐步增加。因此,双方对同一事物的人事必然有不同角度,不同看法,选择性代沟由此产生。

3、在社会关系上,子女在复杂社会环境中产生不适应,自我和社会之间冲突产生情况较为常见。首先,这与在长期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子女作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情景性、社会性的缺失有直接关系。一方面家庭教育中,父母对社会的特殊性的引导不足,子女不了解社会整体的特殊含义与价值。另一方面学校教育(包括高等教育阶段)中,社会实践数量不充足,内容不全面,态度不端正导致社会实践质量低下。综合以上两点,子女在缺乏操作经验的背景下,容易把常所处环境,如,家庭、学校等,等同于人际交往社会背景,以相同方法处理社会关系,社会关系处理技能无法得到长远发展。其次,中西方文化背景不同所导致的社会背景不同,导致“学无所用”,子女个人内部发生认知冲突。中国人有自己的一套逻辑思维方式,基于中国伦理道德和传统文化习俗,即中国人以人为本,以家庭为单位,个体间亲密无间的特色人伦关系,具有中国自己的特色。

虽然,现今的中国家庭教育理念在现实操作过程中出现了一定的问题,但总体仍在蓬勃发展阶段,多元化的时代背景给予家庭教育思想更多的启发和反思。而在文化信息爆炸时代,怎样能沉下心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并同时结合中国特色文化社会背景具体情况进行发展和教育,仍是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职责和长久课题。

参考文献:

[1]邹强.中国当代家庭教育变迁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2]王丽(译).中国和美国的家庭教育比较研究[J].内江科技,2010(9).

[3]陈媛媛.亲子代沟现象初探[J].教学园地,2010(9).

[4]燕良轼.教育心理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5]周怡.代沟现象的社会学研究[J].社会学研究,1994(4).

[6]何云峰,胡建.西方“个体主义”文化价值观的演变、历史意义与局限[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8(6).

[7]谢筱筠.中国特色的人际关系---人伦关系[J].经营管理者,2012(16).endprint

猜你喜欢

代沟子女家庭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家庭“煮”夫
聆听爱的声音,让代沟化为无形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代沟
她为“破烂王”子女办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