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公望《丹崖玉树图》绘画风格与意境诠释

2017-08-15徐玉飞

神州·中旬刊 2017年6期
关键词:元代黄公望

徐玉飞

摘要:中国山水画是以中国名山大川为表现对象,寄托着画家对自然山水的情思。中国山水画传统上按绘画风格分为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中国山水画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此时还未从人物画中分离出来。至隋唐时开始形成了一门独立的画科,山水画发展到五代、宋时趋于成熟,元代时期出现了不同风格的山水画,如最具代表性的画家黄公望,其浅绛山水的代表作品是《丹崖玉树图》,作品体现了元代的野逸之风。此后山水画风种类不断增多。

关键词:元代;黄公望;《丹崖玉树图》;野逸

一、元四家之首的黄公望

1、元代山水画概览

元代山水画在中国画中形成了重要的地位。南宋时山水画出现了水墨山水画,而到了元代托古改制,其山水画风冲破院体画,作品充满野逸之气。其核心并不在于笔墨的创新而在于更加注重图像意境的表达,审美情趣也有了很大不同,但仍然注重皴法之美和水墨语言,更多的是山水情怀的表达。

元四家之首的黄公望中年之后开始画山水,师法前人赵孟頫、董源、巨然、荆浩、关仝、李成等,到了晚年大变其法,自成一家。其画注重观照自然,师法心源,常常久居虞山、三泖、九峰、富春江等地描绘自然山川胜景。善于运用书法中的草籀笔法作画,其山水画类型多呈现水墨山水画和浅绛山水画两种,其笔墨简略逸远,风格苍劲高旷,气势雄秀悠远。

2、黄公望与《丹崖玉树图》

元画变法的成熟者——黄公望,其山水画学习了众多前人的技法,以董源、巨然为主,同时也参用了李郭、荆关、和二米,当然还深受赵孟頫的影响,但他对诸家技法又能融会化一,从而呈现出自己特有的笔墨技法,黄公望继赵孟頫之后,彻底改变了南宋后期以院画为中心,系无旁出的画风,习得董巨绘画技法并开创了“浅降山水”。有《丹崖玉树图》轴,高山层峦耸立,树木茂盛,长松秀丽。树木参用李郭笔法,表现其挺秀之姿;山峰则多用董巨的披麻皴、解索皴,呈现其淹润之韵,但有些地方又不同于董源的画法,如山巅和山脚处多由碎石堆垒,乱石矗矗,有以碎破整、以整统碎的变化和对比,使画面更富有节奏感和韵律。

二、《丹崖玉树图》的绘画风格

《丹崖玉树图》最能代表黄公望在山水画方面具有的突出成就,且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他学董源、巨然一路的画作。《丹崖玉树图》是其中一幅较为重要的作品。作品中层峦重叠起伏,高松杂树遍布于窠石坡岸之上,山石树木之间坐落着若隐若现的梵寺仙观,点缀于画面之中。山下树木茂盛,坡石相间,有一位老者正执杖徐徐前行,溪水小桥横卧于画面中,清澈的流水静静流淌,一片寂静幽远的景象。整幅作品中群山积翠,层峦叠嶂,颇有宋画的宏大气势。近景中长松用长线条勾轮廓,然后皴出鳞片、勾松针。其余杂树也多是勾点表现,给人一种温润柔和之感,无强悍之气和奇峭之笔。山石多表现平缓圆浑的山体结构,长短披麻皴兼施,先以淡墨勾勒出轮廓,皴擦山体,再用浓墨点苔点,層次丰富而有内涵。远景丘壑连绵,远树含烟,画面往后推远。整幅作品设色淡雅,苍然浑秀,体现了画家寄情于景、寄乐于画的平淡天真的艺术风格,那份独有的笔墨意境令人回味无穷。

《丹崖玉树图》构图甚繁,疏密相间,用笔却甚简。画面下方留有大部分空白,山石少皴或不皴,与全皴的乱石形成对比,愈显画面之空灵而充实。设色浅绛,淡冶秀雅,笔法松秀。在笔法上,变宋人的繁缛缜密为简括松秀,减弱水墨刻画,改以勾皴为主,略加渲染,生动地表现出了江南山峦质地松软、平淡秀逸的特点。在山水画作品中,分布于山石之间的亭台楼阁交代的非常清晰,虽小但传神,点景物的作用不单单是为了丰富画面,而更多的则是充分的刻画自然形象,使经营位置更加巧妙,景物之间联系更加紧密,人与自然情景交融更加和谐。在山石的描绘上,黄公望同样是对景造意,严谨的遵照自然造化。树木的描绘同样来源于大自然。表现出了江南清丽明洁的山色。

三、绘画风格的成因

一方面是元代的社会环境和地域环境的影响。时值朝代更替、战乱频繁,文人士大夫们遂转向自然山水之中寻求精神慰藉,借以逃避动乱现实,对自然之美便有了更深的认识,以此为契机,山水之美被人们发现,文人画家的主要创作内容转变到以表现山水为主题。另一方面因仕途不得志而久居山水之间,加之后期思想上受打击再后来研究儒家之精髓,游历山水之间潜心作画,因而其作品大部分都是浅绛山水画法。

四、《丹崖玉树图》的意境释读

正如清代画家恽寿平所说:“其皴点多而墨不费。”由此在深厚中透出清虚疏宕的气韵。黄公望的这种浅绛山水画法不仅发展了董源、巨然的山水画传统,表现出江南清丽明洁的山色,也符合元人洒脱超逸的审美观,为后世所崇尚和发扬。

艺术追求上,欧阳修曾讲道:“萧条淡泊,此难画之意,画者得之,览者未必识也。故飞走迟速,意近之物易见,而闲和严静,趣远之心难形。若乃高下向背,近远重复,此画工之艺耳,非精鉴之事也。”欧阳所言乃是绘画所应追求"趣外之趣,象外之象,和绚烂之极复归于淡泊的艺术境界”,元代以前的山水画,如明代张泰阶所言“唐人尚巧,北宋尚法,南宋尚体”(《宝绘录叙论》)由唐至宋,画家们的创作用心大多都着力于艺术的形式美和内在法则的探求与表现。而“元画尚意”则是在形式法则的基础上进一步追求品位和格调,画家们力求表现出缘于物象又超乎物象,得之于笔墨又不拘泥于笔墨的一种可意会而难以言说的意蕴之美;它既不像唐画那样富丽,也不像北宋画那样整饬,更不似南宋画那般躁露,而是以“青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取胜。

美学观方面,元代的美学观点“一是更加注重文人的主观意兴心绪,二是注重开拓和创造足以表现画家思想意绪的画意。”由情感带动笔意来达到自身的精神追求。“积树成林,垒石为山,并把宋人的“深远”以“阔远”代之,实际上,这个“阔”字使宋画成为元画。”黄公望在此画中以真情实感而造此景又以情感带动画笔描绘出此作品,黄公望创造了中国古代山水画抒情写意一格的最高峰。

参考文献:

[1]洪再新,中国美术史[T]: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0.12

[2]陈传席,中国山水画史[J]: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1

[3]刘万鸣,中国画论[J]: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6.9endprint

猜你喜欢

元代黄公望
黄公望的人生
愿君读读黄公望
答案就在《富春山居图》里
王绎《写像秘诀》中的肖像画技法研究
『富春山居』经典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