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立德树人 整合《悉尼协议》>推进高职人才培养改革

2017-08-15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悉尼协议悉尼德育

丁 继 安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 湖州 313000)

一、问题的提出

《悉尼协议》签订于2001年,主要针对国际上三年制工程技术人员的学历资格互认,是国际学历互认的权威协议之一。协议从培养目标、学生发展、毕业要求、课程体系、教师队伍、支持条件、持续改进等七个方面提出了标准和工作框架,通过对认证标准的具体分析,查找问题,制定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协议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变革,设置了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评价;协议构建了“以结果为导向”的教学评估系统,把学生的学习结果即学习的“输出”作为考察的基点,突出结果导向;协议设置了“倡导持续改进”的质量保证体系,用以持续评价和反馈教育教学工作的效果,发现需要改进的问题并进行修正,保证培养质量的提高[1]。《悉尼协议》一方面体现了能力本位职业教育的基本思想,把可测量的能力结果作为判断学习结果的基本依据,倡导 “标准参照测验”“程序学习”等能力本位方法;另一方面,还注重吸收新职业主义理论,把当代工业社会完成工作和继续学习所必需的基本知识纳入其中,强化职业精神、工作伦理、可迁移的核心内容及共同的实践经验等。特别是其通过教育者的主动申请和体系认证,可建立持续的质量改进体系,推动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毋庸置疑,《悉尼协议》为解决当前高职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不适应、学生主体不突出、国际化程度不够高等问题,提供了新的范式。2016年12月,由全国135家高职院校的代表形成的“南京共识”,参照《悉尼协议》“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质量持续改进”的专业建设核心理念,确认了体系化构建、常态化监测、第三方质量评价的专业建设范式。

然而,要借鉴《悉尼协议》推进我国的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必须把它纳入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的视角,进行深入思考并付诸行动。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再次强调: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高校的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也全面地阐述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1)坚持德育为先。要坚持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2)坚持能力为重。要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3)坚持全面发展。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纲要》还特别阐述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对人的发展的意义,突出了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使命[2]第1版。

为此,高等职业教育要强化立德树人这一主线,整合《悉尼协议》内涵,推进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改革。

二、优化目标内涵

(一)突出德育目标全面引领

德育工作的总体目标就是要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引导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3]44-50。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远大的理想和信念,树立爱国主义精神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要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理念,传承优秀文化传统,弘扬革命传统精神。在总体德育目标的引领下优化高职德育目标内涵,还要注重结合高职自身的特点。

1.突出职业理想的精神内涵 职业理想包含事业成就、专业和工作岗位等具体目标,体现了职业的社会价值、道德修养、人文素养、情趣、行为规范等内容。为此,高职院校要在德育目标中体现职业理想,建立不断递进的事业成就、专业和工作岗位目标,激发学生的激情和兴趣,并确定集成在职业理想之中的道德修养、工匠精神、人文素养、行为规范的具体要求,以引导高职学生成为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2.突出高职学生的特殊性 除了具有当代大学生共同的特征之外,大众化时代的高职学生热情、充满活力,但普遍存在德育认知相对较弱,行为习惯问题不少,情感和家庭缺陷问题相对较多等情况。为此,要在德育目标中设置合理的德育认知目标,强化行为习惯的要求,丰富情感体验的目标。

总之,这样的目标体系,既体现了远大理想,又贴近学生实际,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在目标的内涵上,既体现了德育的内在特性,又强调了目标的现实可测性,是内在影响和外在表现的有机统一。

(二)突出能力目标时代内涵

《悉尼协议》强调,培养目标应该与实际职业相吻合,应该包含与专业相关的能力以及核心知识。同时,它还进一步提出了知识、能力、素质的框架和要求。《悉尼协议》明确了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能力的第一条是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知识。协议从能够理解和运用知识—对社会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问题分析—设计与开发解决方案—评价等方面,建构了能力目标框架[4]16-19。所以,高职人才的能力培养目标,必须借鉴整合《悉尼协议》的内涵框架,并体现自身特点,突出时代内涵。

1.知识基础高移 当前,经济社会信息化、智能化快速发展,机器换人、智慧工厂、电商换市不断推进。这些变化使得非熟练、半熟练工作大量减少,知识型工作大量增加,工作的完成更多地依赖个体的知识、判断能力、问题解决能力[5]5-8,要求专业基础知识内容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更加体现专业发展趋势,体现创新创业的要求。《悉尼协议》对工程专业知识的要求,其第一条就是适用于子学科的自然科学的系统化的基础理论知识,并从八个方面提出了系统的要求,知识基础明显高移。

2.形成创新创业能力基础 高职院校必须根据专业面向的产业发展趋势,拓展专业知识的技术运用领域,设置多个领域的知识运用与实践,促进学生的能力迁移,增加工作中的弹性,形成创新的基础。必须拓展专业知识、技术面向市场的运用,强化面向市场的问题分析—设计与开发解决方案—评价,使学生最终形成创业的基础能力。

(三)促进全面发展素质目标有机融合

高职院校必须按照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确立人文素质、体育及心理健康、审美素养、社会知识等方面的素质目标;建立全面素质目标的基本要求,针对不同的素质类型提出知识、文化、情感等方面的要求,结合高职学生的层次、类型特点优化具体的目标内容;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针对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素质目标拓展要求,增加目标的弹性及选择性[6]69-76;探索目标的有机整合,在课程和教育活动中植入全面发展的素质目标,发挥各种不同类型素质目标对其他目标的演化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以持续改进推动改革

(一)持续改进四维评价,优化思想政治教育

1.改进理论学习评价反馈 (1)建立形成性评价。评价思想政治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在课程教学与自主学习中反馈矫正。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课内课外结合,对最新的理论、观点进行检测,形成贯穿全过程的理论学习结果评价。(2)检测运用所学理论开展分析、解决问题的效果。通过建立各环节的评价、反馈,系统推进理论知识学习。

2.改进实践锻炼评价管理 学校应对社会调查、志愿者服务、基层锻炼等实践活动,进行教与学的互动式交流,评价形成共识、同感的状况,不断促进实践体验的累积。

3.改进学业与行为规范评价管理 学校应建立包括入学与生涯规划、专业选择、课程学习情况、就业创业等环节在内的学业评价,形成激励性评价与学业预警相结合的管理方法,建立行为规范与职业要求紧密结合的评价制度。

4.改进德性发展综合评价 学校应综合显性与隐性、知识与情感、理想与现实等德育特征,建立学生思想品德成才成长的综合评价制度、定期师生交流机制、激励性评价反馈机制,以促进学生德性的全面发展。

(二)持续改进师生共同评价,提高专业学习质量

对建立教学过程质量和教师质量反馈监控机制,《悉尼协议》有较为系统严密的阐述,主要包括教学环节的质量要求、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社会评价机制等。在按照协议要求建立质量保障体系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作用,建立师生共同参与的评价反馈机制,让持续改进充满活力。

1.做好教师与新生的专业交流评价 必须建立由教师产业发展介绍、专业介绍、企业调查、人才培养、师生交流等环节组成的专业交流机制,评价和反馈专业背景定位、职业发展路径、目标体验等,通过交流评价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学习生涯规划。

2.做好教师与学生的教学交流评价 必须倡导师生共同参与知识技能的学习和体验,形成课堂、作业、实践、测验的共同评价机制,特别是课堂中及时的交流与评价。还必须及时发现与反馈学生回答问题、练习、作业中的创新、品质和不足,并进行反馈交流。

3.做好教师与毕业生的专业交流评价 建立师生共同总结、回顾专业学习的机制,反馈第三方评价意见。师生应该就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执行、教与学的进行、持续改进等方面进行共同回顾、评价,应该持续改进对学生生涯发展的指导。

(三)持续改进教学内容与条件,保障专业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悉尼协议》重视教学内容和条件的改进。提高教学质量,需要由持续改进教学内容和条件来保障。

强化基础课程和毕业实践课程,学校应该结合产业发展趋势建构专业基础知识体系,积极衔接专业基础—专业课程—毕业实践课程体系,融合理论与实践两个体系。教师应面向产业发展需求,持续更新教学内容和实践案例,应用信息技术扩展教学内容,提供先进的多样化的教学与训练情景。

按照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建构能力训练的实践情景。学校应配备数量足够、技术先进的软硬件设备、设施,空间设施要体现专业发展需求,企业实践场所要能满足教学要求,并要保持设施设备的持续更新。

教师数量须足够,教学能力、专业知识水平、工程经验、职业经验、技术应用开发能力要能满足教学需要,要持续地培训提高教师的这些能力。

(四)持续改进教育服务条件,创造优良的成才成长环境

强化立德树人,要始终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范式变革,必须全面、整体、协调推进。为此,要在改进教学内容与条件的同时,改进育人与服务条件。要建立与学生成才成长相适应的职业生涯发展、就业创业辅导和援助体系,建树优秀企业家、校友、员工工匠的榜样体系,建立与高职学生心理发展相匹配的辅导和援助体系。要建立与学生学业成长相伴的文化与节令体系,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与新生入学、课程结业、学期始毕、学生毕业等环节相结合的文化,改善文化育人。要完善学生社区管理、社团管理,建立充满活力的社群组织。要改进教学与后勤服务的教育功能,拓展校园空间、图书阅览、网络、生活空间、就餐服务等的育人功能。

总之,在高等职业教育的国际化过程中,我们一方面要吸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与国际通行的规则相衔接;另一方面要始终坚持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此,本文根据强化立德树人这一主线,整合《悉尼协议》内涵,对优化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体系,拓展持续改进的高职人才培养改革路径进行了必要的探索。

[1] 高职发展智库.从优秀到卓越,中国加入《悉尼协议》势在必行![EB/OL].(2017-01-06)[2017-09-02].http:∥www.vccoo.com/v/qg87l8.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N].人民日报,2010-07-30(1).

[3] 张兆端.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公安教育教学全过程----学习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J].公安教育,2017(1).

[4] 王伯庆.参照《悉尼协议》开展高职专业建设[J].江苏教育,2014(7).

[5] 文 技,王小平,许晓林.技能的内涵与置位[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08(6).

[6] 曾艳玲.以师为本,提升学校核心发展力[J].新教育,2017(2).

猜你喜欢

悉尼协议悉尼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第43届世界空间科学大会将在悉尼举行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第22届悉尼双年展:边缘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去悉尼!穿件T恤来过年
成果导向教育对建设我国高职院校质量保障体系的启示
《悉尼协议》认证标准及其对我国高职专业教学标准的启示
参照《悉尼协议》开展高职专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