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语文教学中要善于“反弹琵琶”

2017-08-13范剑锋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7年12期
关键词:琵琶细节结构

范剑锋

[摘 要] 创新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需要独辟蹊径,而在语文教学中善于“反弹琵琶”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从研读文章的细节描写、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理解文章的主体思想等方面尝试使用“反弹琵琶”,学生更善于分析问题,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关 键 词] “反弹琵琶”;学习兴趣;开放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35-0173-01

新课改体系中学习的主体变为学生,已是不争的事实。如何积极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不断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探究类学生,是语文教师一项重要的任务。为此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深刻体会到通过“反弹琵琶”教学尝试,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激发他们深入探究的兴趣,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最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研读文章的细节描写,“反弹琵琶”

细节决定成败,可见细节的重要性。一篇文章的细节描写,也许是点亮文章精彩之处,也许是展现人物动人之处,也许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所以要重视文章的细节描写,努力挖掘这些看似微乎其微但实际上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细节描写,有利于我们很好地理解文章。

例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写林冲来到草料场安顿好自己的行李之后,把炉火用专用盖子盖好之后才外出。后来他买酒返回,发现住所被大雪压塌了,他的第一反应不是去寻找压在房子下面的行李和物品,而是微探着身子进去,想看看炉火是否还着着,以免引起火灾。这些细节反映出林冲的心细的一面,但还有没有其他方面的深层含义呢?我们需要引导学生从林冲的性格来分析他的这一系列细节。通过分析,我们得出了:他性格上有逆来顺受、委曲求全的一面。他之所以这样做,是想安分守己地在草料场认真待下去,有朝一日能回家与他的妻子团聚。高俅等人之所以步步为营、不断加害于他也正是他性格上的弱点所导致的。这就是我们“反弹琵琶”所得出的结论。

二、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反弹琵琶”

探究文章的结构层次类似于盖楼前的图纸设计工作。语文教材中所选的篇目是我们学习写作的范文,认真研究文章的结构层次,模仿它们,对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大有裨益。在分析文章结果层次的过程中,始终要考虑这样一个问题:作者为什这样安排结构层次,为什么不那样安排呢?这样安排结构层次,作者的用意是什么呢?是不是与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題、所要表现的人物形象有关系呢?这些问题都是我们认真考虑的,这样可以灵活掌握文章结构层次的安排,表现的角度不同,结构安排方面也有所不同。

例如,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是一篇说理性游记散文。作者并没有过多的描写褒禅山的景物,也没有怎么写游览的地方,只是写了褒禅山的来历,然后写了游褒禅山的后洞的情况。随后笔锋一转,进行了说理——无限风光在险峰。这就是这篇游记的基本结构层次,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呢?原来作者把重点放在了说理上,也就是说游褒禅山是一个“引子”而已,说理部分才是文章的重点。那么我们试着把《游褒禅山记》这篇文章写成一篇纯游记类文章,结构安排如下:褒禅山的概况及其来历,然后写爬山途中的景物描写,重点游览了前洞、后洞的描写,最后写自己的体会或感受。通过两篇文章结果层次的对比,我们感觉到王安石写的文章比较深刻,道出了一个富有哲理性的问题。

三、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反弹琵琶”

主题是一篇文章的核心,是理解文章的一把钥匙。学习语文,最终的落脚点是抓住了文章主题思想,这才是读懂了这篇文章。在引导学生理解、把握课文的主体思想的时候,我给学生先树立一个与原文相反的主题思想,让学生分析辨别是否正确,是否与原文意思符合。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分析。由于我事先给了一个主题思想,所以学生有话可说,有言可发,在论辩中逐渐发现我事先所给的主体思想与原文的意思相差甚远。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出课文的真正主体思想。

例如,在学习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时,我给学生提出了一个这样的主题——德拉与吉姆两人的做法很不明智,他俩缺乏很好的沟通和交流,致使给对方买的礼物都成了无用的东西。学生从这一点入手分析,虽然他们两人的好意落空了,但他们得到了“真爱”,这是什么东西也换不来的。而在现代物质充裕的社会中,物质追求是必要的,但精神需要也是非常重要的,德拉与吉姆失去的是物质上的,但在精神上他们却获得了“丰收”,这也叫作“幸福”。

同时,在分析文章主题的时候,尽量让学生用不同寻常的思维来看问题,这样分析问题较深、看问题较透。例如,在学习《雨巷》时,我们到底把它看作是一首政治抒情诗呢,还是爱情抒情诗呢?大家分成两“派”,有支持是政治抒情诗的,有支持爱情抒情诗的,而答案只有在诗中找了。通过这样的分析和研讨,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也更进一步加深,同时发散思维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培养。

概括地说,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善用、巧用“反弹琵琶”,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发散思维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好处。重视“反弹琵琶”会让我们能更深刻地理解教材。

猜你喜欢

琵琶细节结构
我和我的琵琶
当型结构与直到型结构的应用
关注48个生活细节
物质结构规律归纳
细节取胜
半包围结构
“琵琶”和“枇杷”
时尚细节
汪曾祺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