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碘伏消毒液细菌污染监测与措施分析

2017-08-12丁巧芳楼晓红朱捍君

中国现代医生 2017年19期
关键词:监测措施

丁巧芳 楼晓红 朱捍君

[摘要] 目的 调查碘伏消毒液细菌污染的情况,分析碘伏消毒液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方法 采用倾注法对我院2013年7月~2015年6月碘伏消毒液染菌量进行监测,按照常规方式进行细菌的分离和鉴定。 结果 碘伏消毒液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细菌污染,污染率为2.5%,超标率为1.8%。主要污染菌为革兰阳性棒状杆菌及表皮葡萄球菌。 结论 碘伏消毒液在使用过程中,因各种原因可造成细菌污染,需加强对采购、配置及使用等环节的监督管理,保证消毒液的质量及安全使用,保障医疗安全。

[关键词] 碘伏消毒液;细菌污染;监测;措施

[中图分类号] R197.3;R18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7)19-0123-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tate of bacteria contamination in iodophor disinfectant, and analyze problems existed in the process of using iodophor disinfectant, and propose some improving suggestions. Methods The method of pouring was used to monitor the iodophor disinfectant contamination from July 2013 to June 2015, bacteria was isolated and identified according to the conventional approach. Results Bacterial contamination existed during the use of iodophor disinfectant, the pollution rate was 2.5%, the exceeded rate was 1.8%. The main contaminants were Gram-positive Corynebacterium and 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 Conclusion During the use of iodophor disinfectant, various reasons can cause bacteria contamination, and must strengthen supervision over the use of purchasing, configuration and management, guarantee the quality of disinfectant and safe use, to improve medical security.

[Key words] Iodophor disinfectant; Bacteria contamination; Monitoring; Measure

消毒液是醫疗单位用于杀灭微生物的制剂,使得传播媒介达到灭菌及消毒要求。消毒液的质量与效果可在极大程度上影响医院感染发生率,在消毒液的使用、监测过程中给予科学的管理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方式,也是保证医疗安全和质量的前提[1]。碘伏消毒液具有广谱杀菌作用,可在极大程度上杀灭细菌、原虫、真菌及部分病毒,是临床使用最为广泛的消毒剂,常用于黏膜、皮肤消毒,也可治疗霉菌感染、烫伤等[2]。为分析碘伏消毒液细菌污染的监测方式,降低碘伏消毒液在临床使用中的污染率及超标率,我院监测2013年7月~2015年6月碘伏消毒液的细菌污染情况,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来源

收集我院2013年7月~2015年6月抽检的1580份碘伏消毒液标本作为研究对象,浓度均为0.5%。

1.2 方法

在无菌环境下取1 mL碘伏消毒液加入9 mL相应中和剂管中,充分混匀后从管中取出0.5 mL混合物放入直径为9 cm的灭菌平皿中,加入16 mL温度约为47℃的已融化营养琼脂,琼脂凝固后将其放入温度为35℃的温箱中培养,采用常规方法进行计数,并进行细菌的分离和鉴定。消毒液染菌量为平板上菌落数的20倍[3]。

1.3 判断标准

可供使用的消毒液染菌量需低于100 CFU/mL,不能检测出致病微生物;采用高效消毒剂、无菌器械保存液灭菌,保证无菌环境;制剂室新配置的消毒液保证无菌生长的环境。

2 结果

1580份标本中,细菌生长40份,占2.5%。染菌量超标29份,占1.8%。本研究随机抽检80例蒸馏水标本,其中17例细菌污染,占21.25%。污染的细菌种类主要包括革兰阳性棒状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微球菌等,见表1。

3 讨论

碘伏消毒液又被称为聚维酮碘,主要由聚醇醚类表面活性剂及碘合成。碘伏消毒液的主要成分为碘,可有效杀死致病性酵母菌及化脓性球菌,浓度为0.5%的碘伏消毒液为碘的使用剂型,是碘的载体,可在创面形成杀菌膜,以利于持久、均匀释放有效碘。大量临床实践证实,碘伏消毒液的杀菌谱较广,且具有持久的作用,可有效消灭病毒、细菌、原虫等[4]。临床多将碘伏消毒液用于黏膜冲洗消毒、皮肤消毒、化脓性腹膜炎冲洗等,广泛用于皮肤科、外科及妇产科等。碘伏价格较低,使用十分方便,患者的接受度较高。学界对其中远期安全性进行评价后得出,长期使用碘伏进行术前皮肤消毒可诱发甲状腺疾病,可造成甲状腺自身免疫状态发生变化;通常情况下,临床上对肝肾功能障碍患者禁止使用该消毒液进行消毒。本研究对碘伏消毒液的细菌污染监测方法及控制措施进行分析[5]。

从本研究结果来看,碘伏消毒液细菌污染率较低,占2.5%,超标率为1.8%。主要污染菌为革兰阳性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微球菌等。我院目前在使用碘伏的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采血科、成份科工作人员均为专业人士,经过全面的岗前培训,所使用的碘伏消毒液均进行封闭保存,每周约更换2次,盛装的器皿每周消毒2次,止血钳等器具每天消毒,棉棒、棉球等常用灭菌物品采用压力蒸汽进行灭菌。采用小包装灭菌,打开后使用时间不超过24 h,从源头上降低细菌污染的概率,有利于保证消毒质量[6]。

3.1 碘伏消毒液细菌污染原因

3.1.1配置消毒液的蒸馏水方式时间过长 本研究中,随机抽检80例蒸馏水标本,其中17例细菌污染,占21.25%,抽检的标本均为管道取样的蒸馏水,主要监测时间为8月份。提示经出水管道流出的无菌蒸馏水易受到细菌的污染,夏季温度较高,细菌滋长快,如使用受到细菌污染的蒸馏水进行消毒液的配置,则极易造成消毒液受到细菌污染。

3.1.2放置消毒液的容器未达到相关标准 制剂室在配置好消毒液后,部分科室在领取量较大时,通常使用的容器为塑料桶,易受到细菌污染,且较难进行灭菌处理。制剂室多采用消毒液对盛装容器进行灌洗,消毒后再采用蒸馏水进行冲洗,在清洁过程中影响因素较多且十分复杂,无法确定消毒效果[7]。

3.1.3使用过程中消毒液无菌操作不严格 部分医务人员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的原则,如换药时将两把镊子混合使用,在消毒棉球不够的情况下直接采用镊子从消毒缸中夹取出来,对消毒液进行直接污染。一些医护人员甚至将无菌持物钳直接进行换药和消毒。

3.1.4使用过期消毒液 一些科室医务人员疏忽管理,将上次剩余或过期的消毒液放置在新的容器中。由于碘伏消毒液在特定条件下可产生降解,如氧化还原、水解、聚合等,再加上消毒液使用时间过长、次数较多、使用后未及时盖上瓶盖等,极易导致浓度下降,因此,杀菌抑菌的性能下降明显,易引起细菌污染[8]。

3.1.5革兰阳性菌为主要污染病菌 本组研究中,碘伏消毒液标本的污染菌主要为手部及环境中常见细菌,革兰阳性杆菌较多,说明与违规操作相关,也与革兰阳性菌对消毒剂耐受度较高的因素相关。

3.1.6浸泡消毒物品处理不当 浸泡物未进行初步处理,或初步处理不当,在消毒前未将水分擦干等均可导致消毒液浓度发生异常,对灭菌抑菌效果产生严重影响,同时可能污染消毒液。

3.2 碘伏消毒液细菌污染对策分析

3.2.1规范采购程序 消毒剂需进行统一采购,选择合法、证件齐全的供货单位,保存每批质检报告,并归入档案进行管理。进货需遵守少量多次的原则,以免在采购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

3.2.2规范消毒液的配制管理,从源头上控制消毒液的质量 医院相关部门配置消毒液严格依据相关规范进行,并按规范做好配制室的消毒清洁工作,根据规定的时间进行集中配制,在配置过程中严格依据无菌操作程序,使用24 h之内的蒸馏水。高温季节时使用12 h内的蒸馏水。使用前需将水管中储存的水放完,并对水管道进行定期消毒处理。做好每批消毒液的浓度监测工作,同时对配制的消毒水及原材料进行细菌监测,从源头上对消毒液的质量进行控制。

3.2.3对使用过程中的污染进行控制 在消毒液的使用过程中需严格无菌操作,使用后及时加盖瓶盖。将耐高温及高压的器械改为高压灭菌器械,不耐高温的物品需将水分及时擦干后进行浸泡消毒,实施消毒及无菌保存的两盘制,以免中间在加入其他物品时发生污染。

3.2.4规范消毒液容器的灭菌消毒工作 在配制消毒液前,制剂室需将输出管道进行浸泡消毒;分装的容器需选择可耐高温及高压的玻璃瓶,采用50、100、150、200等不同规格,并标明消毒液的浓度、名称及配发日期等,并注明消毒液的使用期限[9]。各科室按需领取,杜绝浪费及过期使用。换药车及治疗车上的消毒液需每周进行灭菌消毒两次,以免发生细菌污染。

3.2.5全面监测消毒液的质量 每季度对各科室消毒液的使用情况进行监测,每月对用于灭菌的无菌器械保存液及高效消毒剂进行监测。遵守严格的采样方法,选择适宜的中和剂,采用过程中使用的瓶塞及管瓶口等需用酒精灯火焰进行烧灼,消毒完毕后及时送检,以减少检测结果的误差。同时需对消毒液进行有效的浓度测试,以保证使用过程中消毒液浓度有效。

3.2.6加强医务人员消毒液规范使用的培训及管理 全院员工强化以污染源消毒及无菌知识的培训工作,强调消毒液pH值、微生物、有机物等因素均可对消毒液的消毒效果产生影响。相关研究表明,消毒剂的耐药性也是造成消毒液细菌污染的重要原因[8]。向医务人员列举消毒液使用、管理不当引发的感染事件,纠正医务人员片面认为消毒液不长菌的错误思想,将消毒液管理纳入综合考评项目中,可以通过护理部与感染科室督查等形式,确保消毒液的使用安全[10]。

3.2.7合理调整消毒剂的使用期限及频率 碘伏消毒液在不同季节的稳定性不同,因此杀菌效果也不尽相同,夏季易挥发,因此可适当缩短使用期限,增加使用次数。严禁将残留消毒液放置在新更换的容器中,切忌在新消毒液中添加残留消毒液,以免出现细菌污染[11-15]。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种安全、持久、高效且使用方便的消毒液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医疗单位在使用消毒液时产生的细菌污染可对消毒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可在极大程度上引起医院感染率的上升。碘伏消毒液具有简单便捷的特点,但是细菌污染问题不容忽视,离不开正确、科学的监督,同时需要系统的管理及规范消毒液的配制管理,從源头上控制消毒液的质量,规范采购程序,对使用过程中的污染进行控制,规范消毒液容器的灭菌消毒工作,全面监测消毒液的质量,加强医务人员消毒液规范使用的培训及管理,同时合理调整消毒剂的使用期限及频率。做好上述改善措施,可在极大程度上降低碘伏消毒液的细菌污染率,有利于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

[参考文献]

[1] 徐英,朱婵,陈佳,等.医院中心供氧中断氧气插孔细菌污染情况调查及消毒前后对比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4,16(1):11-12.

[2] 王美蓉,陈春燕.眼科专用医疗检查设备细菌污染调查与预防控制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9):2017.

[3] 高晓东,胡必杰,林蕾蕾,等.不同消毒液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效果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 (11):2613-2614.

[4] 蔡晓美,任艳蕊,左绪艳,等.消化内镜室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于预防措施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10):2396-2397.

[5] 林立旺,黄育红,周游. 一种复方聚硫甲基胍消毒液的配方筛选及杀菌效果研究[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5, 32(4):318-319.

[6] 梁金平,胡志锋,梁琼.一种复方过氧化氢医用器械消毒液的相关性能实验观察[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5, 32(4):311-314.

[7] 汪彬.三种皮肤消毒液现场消毒效果评价[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4,31(8):801-803.

[8] 王青云.两种温度的碘伏对手术部位消毒效果比较[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4,31(4):431-432.

[9] 陈艳华,陈贵秋,李世康,等.一种化学与植物复合消毒液的相关性能研究[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5,32(3):228-231.

[10] 谢洁,陈育贞,龚凤球.术后手术应用消毒凝胶和含氯消毒液的消毒效果对比研究[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5, 18(2):158.

[11] 刘艳冬.医用电脑鼠标和键盘细菌污染监测及其带菌谱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13):2505-2506.

[12] 游润德.临床护生使用速干手消毒剂与监测结果调查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34):103-105.

[13] 任水清,刘建敏.门诊各窗口细菌污染调查及对策[J]. 齐鲁护理杂志,2000,6(1):10-11.

[14] 陈慧燕,章乐怡温州市医疗单位使用中消毒液细菌污染检测[J].职业与健康,2002,(8):64-65.

[15] 杨萍.酒精与碘伏应用时细菌污染的異同原因[J].中华医学写作杂志,2005,(8):667-668.

(收稿日期:2017-03-07)

猜你喜欢

监测措施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水土保持监测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交通运输部对ETC运行情况进行监测
20条稳外资措施将出台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