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芬兰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及启示

2017-08-11李素琴赵景倩

关键词:学位芬兰国际化

李素琴,赵景倩

(1.河北大学 研究生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2;2.河北大学 教育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2)



芬兰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及启示

李素琴1,赵景倩2

(1.河北大学 研究生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2;2.河北大学 教育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2)

近年来,芬兰高等教育国际化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已经成为芬兰提高综合国力和扩大国际影响的重要战略手段,其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所形成的辐射范围开放化、合作形式多元化、运营管理整合化、办学模式特色化、输入输出均衡化和政策布局战略化等趋势特征,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之路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启示。

芬兰;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全球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议题。博洛尼亚进程打通了欧洲各国高等教育原有的体制壁垒,为欧洲各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创造了发展平台。芬兰作为《博洛尼亚宣言》的首批签署国,以博洛尼亚进程为契机,大力实施高等教育改革,其国际化水平与国际影响力得到快速的提高,其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表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一、芬兰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

(一)辐射范围开放化

芬兰高等教育国际化合作不断实现开放化,其对象国从最初的北欧国家逐渐扩展到世界范围。芬兰从最初仅限于和瑞典等北欧国家建立国际合作关系,如参与北欧理事会自1988年开始运作的诺德普拉斯项目(Nordplus Programme)及其他双边协议项目等[1];1995年加入欧盟后,芬兰加强与欧洲国家在高等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不仅积极参与欧盟的高等教育项目,还与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开展交换生项目。1999年博洛尼亚进程启动,芬兰作为首批签署国,积极参与欧洲高等教育领域的研究与合作,以博洛尼亚进程为契机,进行了一系列高等教育改革,进一步加强了与欧洲各国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国际化合作,推动了本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进入21世纪后,芬兰的国际化合作视角已经逐渐延伸到亚洲、北美洲、拉丁美洲等世界各个区域,为了推动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芬兰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政策(表1),进一步拓展了高等教育国际化范围,使芬兰高等教育国际化呈现开放化趋势。

表1 加强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战略

资料来源:CIMO(国际流动中心)资料整理

(二)合作形式多元化

芬兰高等教育国际化合作项目形式日臻丰富,数量与日俱增,形成多元化的合作形式。在最初的交换生计划、学者互访等形式基础上,融入了联合学位计划、跨国教育、国际合作项目等形式。以中芬高等教育国际合作为例,中芬高等教育合作项目始于19世纪80年代,近十年间发展十分迅速,2010年启动了“中国同济—阿尔托国际设计商业管理硕士双学位项目”;2012年至2014年进行了中芬高等教育管理课程合作项目;2015年中芬两国签署关于加强教育全领域合作备忘录[2];2016年,洛阳理工学院与芬兰坦佩雷应用技术大学共建“中芬应用技术大学示范校”等。人员流动、跨国学位教育、课程合作项目、校际国际化合作项目等多元化合作形式进一步加强了中芬两国在高等教育领域的交流与融合。与此同时,合作项目的数量也呈增长的趋势,2010年“中芬高等教育合作论坛”指出,中国与芬兰近年来在高等教育方面的合作项目、留学生人数、访问学者数量和协作课题都以年均30%的速度递增,表明中芬高等教育合作渐入佳境,方兴未艾[3]。

合作形式的多元化还体现在参与主体的多元,国际合作已不再是高校的“孤军奋战”,企业、官方政府组织等都是推动国际化合作的有生力量。芬兰高校以企业研发项目为依托,同国外高校开展国际合作,例如,芬兰贝尔罗斯公司、凯米拉公司等通过企业的委托研发项目、高校科研的产业化示范项目等形式,积极与世界高校进行合作,借助高校的科研实力来提升业务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芬兰本土高校与国外高校的交流与合作。官方政府组织也为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合作提供支持,如,教育部和劳动与经济部联合启动“竞争力集群增长与国际化”项目(Growth and Internationalisation of Competence Clusters Programme),引导高等学校参与国际研发合作;芬兰科学院与国家科技创新局联合推出“芬兰杰出教授”项目(Finland Distinguished Professor Programme),从国外招聘国际一流教学科研人员;芬兰国家教育委员会与高等学校开发具有国际化和标准化的国际学生选拔系统,来确保国际学生的质量[1]。

(三)运营管理整合化

随着国际性合作的辐射范围开放化、合作形式多元化的不断深入,无论是芬兰高等院校还是芬兰政府机构更加注重国际性合作的实践效果与质量,在资金投入、语言基础、质量评估等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实现运营管理的整合。

1.增加国际化的资金投入与管理

芬兰政府对高校的资金投入主要有核心资金、项目资金和绩效资金三大类。国际化水平是中央政府进行资金划拨的指标之一,也是其资金分配的重要内容。以应用技术大学资金投入为例(表2),中央政府修订后的核心资金公式为85%作为教育活动资金,15%作为研究与发展活动资金,其中国际化发展资金的整体比重为4%,涉及学生流动、国际学生的学位授予等教育活动的比例达3%,研究与发展活动中教师与专家的流动比例为1%。

芬兰政府在高校投入向国际化倾斜的同时,还设立了多种项目基金,加强国际化的投入和管理,项目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用于支持欧盟国家间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基金,比如针对人员流动而设立的伊拉斯谟高等教育基金、用于欧盟国家间的教师教育与培训的基金、针对北欧国家间的高等教育流动及加入北欧国家高等教育的硕士项目而设立的北欧投资基金等[4];另一类则是用于芬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基金,如专门针对芬兰与发展中国家的高等教育国际流动而设立的基金等。芬兰政府还设立了基金保障项目,为合作项目的开展提供流动资金。

表2 2015年应用技术大学的核心资金情况[5]

续表2

区域影响及与工商业的联系质量和国际化应用技术大学内开放教育学生反馈3%和非学位项目学分4%教育国际化3%在教师职业培训的学位2%学生流动(流入与流出)3/4国际学生的学位授予1/4研究发展研究与发展(R&D)外部的资金8%15%硕士学位4%出版物、公共艺术设计活动等2%教师与专家的流动1%战略发展战略资金核心资金的2.5%

资料来源: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Culture [EB/OL].http://www.minedu.fi/export/sites/default/OPM/Koulutus/ammat tikorkeakoulutus/hallinto_oh jaus_ja_rahoitus/Liitteet/UAS_Funding_Model _2015.pdf.

2.倡导国际化语言的使用

芬兰高校大多采用芬兰语和瑞典语进行教学,语言的障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为了便于进行国际交流,扩大国际影响,芬兰提倡使用国际化语言—英语。首先,芬兰高校提供“外语作为教学语言学位项目(DPTTFL)”,在2004年修订的《芬兰大学法》中要求设立英语作为教学语言的学位头衔,并要求大学授予英语作为教学语言的多学科学位,同时芬兰启动“马蒂·万哈宁计划(Matti Vanhanen initiative)”来推动实现外语成为教学语言,加强人员的国际流动[6];第二,鼓励科研人员使用英文发表研究成果;第三,鼓励高校在优势学科领域设置英语授课课程;第四,要求英语授课的教学人员必须取得外语资格证书,保障英语授课课程的教学质量。

3.加强多层级的质量保障评估

芬兰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经过长时期的完善发展,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和全过程的特点,保障了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质量。首先,三级体系依据“欧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标准与方针”从不同的层面对高等院校进行国际化评估。其次,高等教育评估委员会在进行教育评估过程中会邀请学生代表、教师代表、企业代表、国际评估人员等参与,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评估的质量及国际化。再次,芬兰高等教育的评估结果向国际社会公布,保证高等教育评估的国际性。为保证高等教育评估的更专业化、现代化,2014年芬兰成立了教育评估中心,教育评估活动将由教育评价中心统一组织、协调。

(四)办学模式特色化

随着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各国都致力于汲取别国教育经验来优化本国的教育体制,芬兰在积极推进国际化的同时,探索出和而不同的适合本国特色的办学模式。

为达到博洛尼亚进程目标,2001年芬兰建立了“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制度,采用欧洲学分转换系统(ECTS)替代了旧的学分体系,推动欧洲范围内学历的互认及人员的流动,顺应了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同时为了避免高等教育同质化倾向,芬兰开始立足其本土特色,形成了符合自身实际发展的国际化模式。第一,建立高等职业教育学位体系。20世纪之前,芬兰并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芬兰政府在借鉴英国、德国高等职业教育体制的基础上,通过引入应用技术大学来厘清职业教育体制,推动芬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应用技术大学的创办重新对其高等职业教育进行定位,以市场为导向,以职业应用能力的培养为重点,以满足社会发展对不同层次人才需求为归宿,在应用技术大学层面设立了“学士—硕士”两级“技术学位”体系,弥补了高等职业教育学位体系的空白;第二,创建“并行而互通”的高等教育体系。芬兰的学位结构与欧洲其他国家的不对等,尤其是其职业教育体系内中等后的职业教育的定位难以把握,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国际比较与借鉴的进行,甚至使芬兰整个教育体制的国际化步履维艰[7]。应用技术大学的建立催生了芬兰双元制高等教育体制(图1),综合性大学与应用技术大学自成体系,并行而互通,共同承担高等教育职责,增加了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提高高等教育入学率。综合性大学强调学术研究,应用技术大学则注重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通,如取得综合性大学学士学位的毕业生,在具备三年工作经验后可以申请攻读应用技术大学的硕士学位;第三,保留副博士学位。芬兰在引入欧洲学位体系的同时保留了已有的副博士学位,副博士学位介于硕士和博士之间,为攻读博士学位的学生提供了一种可自主选择的过渡学位,满足了芬兰学生对高等教育的不同需求。

图1 芬兰教育体制图[8]

资料来源: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Culture[EB/OL].http://minedu.fi/documents/1410845/4267227/Education+system+in+Finland+1664px.png/a86a263a-a643-4354-975c-29852bf62e 09?t=1488203218734.

(五)输入输出均衡化

教育国际化的实践模式目前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以“教育输出—工具主义”为主的发展模式,以大多数英语发达国家为代表;第二种是以“教育输入—教育主义”为主的发展模式,以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较为典型;第三种是注重教育输入与教育输出均衡化的发展模式,以大多数非英语的发达国家和一些新兴工业化迅速发展的国家最具代表性[9]。芬兰高等教育国际化属于其中的第三种模式,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实践进程中,由以教育输入为主逐渐过渡教育输入输出均衡发展。

芬兰高等教育的发展史可以说是一部借鉴史。1917年独立前,芬兰模仿更多的是瑞典和俄罗斯,独立后转向借用德国高等教育模式,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又开始学习美国、日本、丹麦等国家高等教育建设的经验,逐渐构建了一套独立完整的高等教育体系。芬兰高度发达的福利制度保障了教育输入的进行,芬兰实行全民免费高等教育,对攻读学位项目的留学生也免收学费,并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为使输入的国际科研人员尽快融入芬兰教育科研之中,政府为输入的国际科研人员提供居住、子女教育、配偶就业和医疗保健等方面的服务。芬兰高等教育国际化输入渐入佳境,开始向教育输出突破,并逐渐形成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进程中教育输入输出均衡协调。从往返芬兰高等教育机构的学生2001-2014年的交流情况(表3),可见一斑。2001年芬兰到国外留学的学生数为781人,从国外到芬兰留学的人数为5 496人,两者差距很大,到2014年芬兰到国外留学的学生数增长到10 171人,由国外到芬兰留学的人数增加到9 936人,两者基本持平。

表3 往返芬兰高等教育机构的学生交流2001-2014[10]

资料来源:European commission[EB/OL].https://webgate.ec.europa.eu/fpfis/mwikis/eurydice/index. php/Finland: Mobility_in_Higher_Education.

2007年《大学法(修正案)》开始允许芬兰高校通过“委托培养”模式或在试点硕士培养项目上征收学费,同时芬兰高等教育国际战略鼓励高等院校发展教育出口产业[11]。为进一步扩大教育出口资金来源,芬兰效仿英美,打破北欧福利模式,建立高等教育收费机制,早在2007年芬兰教育部就计划向非欧盟和非欧洲经济共同体国家的外国学生收取学费以用于外国学生的教学,吸引更多外国学生来芬兰留学,促进芬兰高校的国际化[12]。2016年芬兰通过新的条例,拟从2017年8月起将向在芬兰进行本科或硕士阶段学习的非欧盟学生收取相应学费作为强制政策,机构在设置学费方面具有酬处权,实际学费数额将因教育机构情况而异。但这一规定并不适用于攻读博士学位的非欧盟学生,而且也不适用于就读芬兰语或瑞典语专业的非欧盟本科生[13]。芬兰依托欧盟,充分利用国家优势知识资源,加强与亚洲、拉美等国内教育提供相对不足的国家的合作,积极输出本国知识资源,服务国际社会教育需求。芬兰高等教育出口主要是通过跨境教育来进行的,跨境教育的形式主要有三个[14]:(1)人员的跨境流动,包括学生的跨境学习和老师的跨境进修两个方面;(2)项目跨境流动,主要指跨境教育合作项目、通过网络提供的学习项目和向国外机构出售或特许教育培训课程等;(3)教育机构跨境流动,主要指在国外设立教育培训机构或开展合作办学。根据教育部出口战略,芬兰从五个方面实行教育出口:对国外留学生的教育、在国外对学生进行培训、对教师进行培训、出口芬兰的教学技术和教学资料及针对教育体系构建提供咨询服务。

(六)政策布局战略化

芬兰政府意识到高等教育领域的国际化发展对芬兰高等教育的发展至关重要,特别是21世纪以后,芬兰政府推行的国际化教育政策逐渐上升到国家意志。2005年芬兰颁布新《大学法》,规定芬兰各高等院校都必须顺应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战略,调整学位结构和引入欧洲学分体系;2007年教育部颁布《2007-2012年教育与研究发展规划》,单独将高等教育国际化作为芬兰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优先战略,明确提出高等教育领域人员的国际性流动是衡量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指标;2009年教育部颁布《2009-2015年芬兰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战略》[15]不仅提出要进行高等教育国际化改革,同时明确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五大战略目标:(1)打造真正高等教育国际化共同体(2)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增强高等学校吸引力(3)加强高等教育与专业知识的输出(4)促进多元文化社会的发展(5)强化高等院校全球责任意识;在2010年大学改革中,将加强与外国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合作作为其改革的目标之一,并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构想。芬兰政府通过一系列政策推行和布局,将高等教育国际化上升到国家意志,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和布局的战略超越。

二、对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启示

近年来,芬兰高等教育国际化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已经成为芬兰提高综合国力和扩大国际影响的重要手段,其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路径所形成的开放化、多元化、整合化、战略化和均衡化特征,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之路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启示,国家应高度重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战略,明确发展目标,制定发展路径,形成发展特色。

(一)构建特色鲜明的国际化课程体系

《中国重点高校国际化发展状况的数据调查与统计分析》[16]报告指出,中国重点高校的国际化发展整体水平偏低,针对外国留学生开设的学科专业及课程数量很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国际化的发展。课程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载体,我们要积极借鉴外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经验,调整我国现有的高等教育课程结构,既与国际接轨,又要办出特色。首先,发挥国内优势学科的引领、辐射作用,依托这些学科,增设国际化课程,通过优势学科课程的国际化来带动全学科课程的国际化;其次,筛选优质师资,选聘国内或外国学者进行学科全外语教学;再次,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在虚拟开放教育中增加一些特色国际化教育课程,推动新一轮的跨国教育。

(二)优化高等教育的办学模式

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推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国务院针对大学建设提出的“双一流”目标。优质教育资源的不足,学位项目的含金量不高,导致我国高等教育在国际就业市场上的认可度不高,对国际学生的吸引力也不强。要实现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芬兰“并行而互通”的高等教育体系、和而不同的指导思想、国际化的质量评估可以为优化我国高等教育办学模式提供借鉴。2013年我国教育部开展了”应用科技大学改革试点战略研究”项目,促进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科技大学转型,而芬兰应用技术大学设置的成功范例,对我国制定与国际接轨的高等教育政策,尝试创建双轨并行的高等教育体系,增设高等职业教育学位,满足国际社会对不同层次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提供良好的借鉴。而芬兰院校评估、专业评估和国际评估的多元评估体系,也为我国自觉运用国际通用的准则和标准来衡量自身的办学质量,建立国际化的保障高等教育质量的评估体系,优化高等教育的办学模式以启示。

(三)加强国际化双向交流的广度和深度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学习为主、引进为主的单向性输入,而芬兰用了很短的时间就实现了高等教育国际化输入输出的均衡发展。我们要摒弃“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旧观念,积极推动高等教育输出。2014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留学工作会议上提出“出国留学与来华留学并举,充分利用国内与国际两种资源”[17],强调要在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也要充分开发利用国内的优质教育资源。针对这一方面,我国也做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努力加强国际化双向交流的广度和深度。首先,延伸高等教育合作层次,加强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学位层次包括研究生教育领域的合作,如洛阳理工学院与芬兰坦佩雷应用科技大学共建“中芬应用技术大学示范校”等方面的尝试,通过借鉴国外发展经验,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整体水平;其次,重视合作质量,打造品牌效应。通过优化配置国内外资源,整合同类项目,变数量优势为质量优势,推动国际合作的长期性和稳定性;第三,拓宽合作主体。除丰富国际化合作的内容和形式外,还要突破与高校、国家的合作,深入到地区的国际化合作,类似华东师范大学依托自身教师教育的优质资源,成立国际教师教育中心,承担国家“发展中国家教育硕士”项目,为撒哈拉南部非洲等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培养面向未来的基础教育领导者等就是推进我国高等教育输出的很好范例。

2015年国家颁布《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将“推进国际交流合作,加强与世界一流大学和学术机构的实质性合作,加强国际协同创新,切实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作为五项改革任务之一。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实施背景下,在开放、多元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国际化合作的优质、高效发展之路,实现输入与输出的双向交流。

[1]王俊.芬兰高等教育国际化新战略探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10(6): 256-259.

[2]芬兰坦佩雷大学正在进行中国高教管理合作项目[EB/OL].http://www.jyb.cn/world/gjsx/201302/t20130201_527267.html.2016-04-19.

[3]中芬高等教育合作进入全面提速阶段[EB/OL].http://news.163.com/10/1026/16/6JUF2IA300014JB5.html.2016-04-06.

[4]CIMO.Strengthening the Internationalis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2013.[EB/OL].http://www.cimo-fi/instancedatayprime_productJulkaisu/cirno/embeds/cimowwwstructure/22505_CIMO_Strengthening_the_Intemationalization_of_Higher_Education_Institutions_2013.pdf.2014-09-27.

[5]USA Funding Model 2015[EB/OL].http://www.minedu.fi/export/sites/default/OPM/Koulutus/ammattikorkeakoulutus/hallinto_ohjaus_ja_rahoitus/Liitteet/UAS_Funding_Model_2015.pdf,2015-10-11.

[6]杨晓斐.芬兰大学“外语作为教学语言学位项目”述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10):69-73.

[7]吴雪萍.基础与应用:高等职业教育政策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7:42.

[8]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Culture[EB/OL].http://www.minedu.fi/documents/1410845/4267227/Education+system+in+Finland+1664px.png/a86a263a-a643-4354-975c-29852bf62e09?t=1488203218734.

[9]伍燕林.芬兰高等教育国际化新进展[EB/OL].http://www.weixinnu.com/tag_article/3224902183.2016-09-26.

[10]European commission[EB/OL].https://webgate.ec.europa.eu/fpfis/mwikis/eurydice/index.php/Finland:Mobility_in_Higher_Education,2016-03-15.

[11]阎凤桥.后大众化高等教育之挑战[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76.

[12]信息速递:芬兰计划向非欧盟学生收高额学费[EB/OL].http://mall.cnki.net/magazine/Article/JYXI200512034.htm.

[13]Finland introduces university tuition fees for non-EU students,ICEF Minitor[EB/OL].http://monitor.icef.com/2016/01/finland-introduces-university-tuition-fees-for-non-eu-students/.

[14]OECD.Crossborder Education:An Overview,OECD/Norway Forum on Trade in Educational Services:Managing the Internationalisation of Post-secondary Education[R].2003.

[15]Strategy for the Internationalis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sititutionsin Finland 2009-2015[EB/OL].http://www.minedu.fi/export/sites/default/OPM/Julkaisut/2009/liitteet/opm23.pdf?lang=en.2016-10-20.

[16]程莹,张美云,俎媛媛.中国重点高校国际化发展状况的数据调查与统计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4(8):46-54.

[17]习近平:留学工作要适应国家发展大势[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4-12/13/c_1113631292.htm,2014-12-13.

【责任编辑 侯翠环】

Research and Enlightenments of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Trend of Higher Education in Finland

LI Su-qin1, ZHAO Jing-qian2

(1.College of Graduate, Hebei University, Baoding, Hebei, 071002;2. College of Education, Hebei University, Baoding, Hebei, 071002, China)

In recent years,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Finland has shown a good development trend, which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strategic means to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national power and expand the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is characterized by openness of radiation scope, diversified forms of cooperation, integration of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characteristic of running school mode, balance of input and output and strategic layout of policy, and provides a useful reference and enlightenment for th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of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Finland; higher education; internationalization; trend

2016-05-20

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博洛尼亚进程中芬兰高等教育改革研究”阶段性成果(201603040109)

李素琴(1963—),女,河北保定人,河北大学研究生学院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研究生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

G513

A

1005-6378(2017)04-0071-07

10.3969/j.issn.1005-6378.2017.04.011

猜你喜欢

学位芬兰国际化
聚焦港口国际化
教育部就学位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博士后』是一种学位吗?
芬兰学校能治愈“厌学症”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在芬兰坐火车
学位撤销法律规定的现存问题与厘清完善
——以《学位条例》的相关修订为例
英国大学本科一等学位含金量遭质疑
Herrmans对芬兰工厂进行扩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