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周幽王》看中国文学对西方的影响

2017-08-10杨凌波

青年文学家 2016年33期
关键词:周幽王黑塞

杨凌波

摘要:黑塞,著名的瑞士德语作家,他的作品继承了西方的文学传统,另外,由于黑塞出生在一个基督教家庭,他的外祖父、父母曾在印度传教多年,黑塞对古老神秘的东方文明充满向往,这使得他的思想中具有强烈的东方色彩。他大量阅读了中国的文学作品如《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红楼梦》、《聊斋志异》、唐宋诗词等等。黑塞所接触的中国文学作品,一方面,成为创作的素材和蓝本,另一方面,黑塞在其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改编,往往使中国古典形象传递出西方特有的观念,促进了中国文学在西方的传播,同时,也使东西方文学进一步融合。本文将从黑塞对中国古典小说“烽火戏诸侯”的改编以及对题材的开拓两个方面,来探讨中国文学在西方的发展嬗变。

关键词:黑塞;周幽王;中西文学

一、黑塞对《周幽王》的改编

小说《周幽王》的素材取自于中国明代冯梦龙所著《东周列国志》中的第二回“褒人赎罪献美女幽王烽火戏诸侯”,讲述周幽王耽于美色,为博得褒姒一笑,点燃烽火,欺骗诸侯,最终外敌入侵却无人援救,至于亡国。“《东周列国志》在评述此事时的视角是从男性压迫者和审判者出发的,它反复强调的是所谓‘女色从来是祸根和‘夏亡以妹喜,殷亡以旦己,西周亡以褒拟等说教。”而忽略了周朝国力衰微,周幽王的残暴无能的根本因素。而在黑塞的小说中周幽王的形象和中国的大相径庭。周幽王能够听纳好的建议,他为了抵御外敌入侵,未雨绸缪,建立起强大的报警机制,在西部防线设立大鼓,要有敌军入侵,报警的鼓声就会一台台传出去,约定的诸侯及其臣属就会及时赶来救援,这里幽王的角色有了根本性的转变。幽王的宠妃褒姒对这些大鼓很好奇,“如同聪明活泼的小女孩热切而羡慕地看着男孩玩他们的游戏”。报警台建成后国王择定吉日进行了演习,京城一时军队云集,褒姒见此情景大感兴奋。随后,褒姒千百次的央求幽王再次敲击警鼓,招来军队,在褒姒的央求下,他玩忽了做君主的职守,擅自下令敲响了敌军入侵的警鼓,但是,惩罚很快降临,西部蛮族大举进犯边境,求援的鼓声徒自震天动地却无人救援,幽王最终落得国破家亡的下场。从对褒姒的改编来看,《东周列国志》中褒姒的形象在具体的故事情节中显得单薄片面,褒姒的出现只是作者为了说教所建立起的反面教材,成为了男权统治下的“替罪羊”;但是在黑塞的笔下,褒姒成为了一位童心未泯,好奇心盛的少女,对世界上的一切都那么新奇,她为壮观的防御工事而感到兴奋激动,甚至要建筑师用陶土为她制作了小铃铛来模拟警鼓,她常与宫女用此玩乐,满足了她强烈的新奇感,褒姒的形象在《周幽王》中显得丰满立体,俨然是人们身边常见的娇俏少女,同时,黑塞对褒姒形象的重构,反映了不同于中国古代传统对于女性的压制,而是充满了平等自由的思想光辉。从黑塞对于周幽王形象的改编来看,周幽王不似《东周列国志》中所塑造荒淫无耻,残暴昏庸的形象,黑塞笔下的周幽王具有善于纳谏,未雨绸缪的优秀品格,他修筑警鼓的举动不失明智,但是面对心爱的褒姒的苦苦央求,又放弃了君王该有的诚信准则,“褒姒没有了笑容,没有了欢乐。君王眼见就要失去最宠幸的妃子,他也闷闷不乐。为了买她一笑,君王送的礼物必须升到最高级。幽王此时该当明白自己身负的责任,可是他意志薄弱,对他而言,使褒姒再现笑容,比什么都重要。他经不住诱惑,心不甘隋不愿地逐渐失去抵抗力,最后屈服了。褒姒使他忘记自己的责任。经不住她千百次央求,他终于答应,成全她最大的心愿,向边境发出敌军入侵的信号。”这是他性格中软弱妥协的一面,而黑塞作为一位既具浪漫主义情怀的作家,此举亦有对崇高唯美爱情的张扬,不得不说的是,黑塞虽然有对褒姒的歌颂,对崇高爱情的赞美,但是最终小说仍以周朝之颠覆作结,这表明了黑塞并非狂热的爱情至上者,这里包含着对盲目热情的思考,從侧面反映出对于冷静理性的肯定,而在小说的结尾,黑塞写到“酆都被毁,游戏变严肃了。没有了鼓声,没有了幽王,也没有了褒似的笑。幽的继承者平王在别无选择之下,放弃了弥都,远迁东部。他必须以大片国土的割让和通过与临近诸侯的结盟来换取未来统治的保障。”这一段叙述表明了他对待历史及其严肃的态度。同时,也是对《东周列国志》中传统的对于女性看法的一种反拨,不再将周朝的灭亡归咎到一位女子身上,而是对于周幽王本身的存在的弱点进行挖掘和呈现,“黑塞以现代西方的‘人性为怀,表现了对历史和中西地域的时空超越。”

黑塞阅读了大量的中国文学作品,却选择“烽火戏诸侯”作为一个最完整的改编,这和当时黑塞所处的环境有关,反映了黑塞作品中“下沉与没落”的主题。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德国,在风雨飘摇中建立了魏玛共和国,但是随着世界经济危机的到来,魏玛共和国在经济危机中宣告结束,惨淡收场,希特勒的上台更是给世界带来了沉重的灾难。黑塞想借鉴了中国西周最后的亡国之君幽王及美女褒姒的传奇故事向德国敲响亡国的警钟。而不幸的是,与其说是对德国的警钟,不如说的对德国的预言。这种情感的加入给作品增添了一丝时代感,在对于国家民族的存亡问题上,东西方作家在“感时忧国”中,得到统一。

二、《周幽王》题材的开拓

《周幽王》对于原著题材的开拓,有两个方面的成果。第一,黑塞所改编的《周幽王》在人物性格以及“戏诸侯”事件的成因上都有和中国传统小说不同之处。《周幽王》中对于周朝的灭亡不再固守与“红颜祸水”的错误看法,而是对其灭亡的原因进行了更深入的发掘。作者把周幽王和褒姒都放在人的坐标上,去衡量他们的所作所为。褒姒过分的好奇和任性,周幽王的软弱和妥协,一同导致了周朝的覆灭,这是黑塞抛弃性别歧视,对人性都有其弱点的认知。黑塞借此探讨了个人情感和社会责任的关系,从反面揭示了理性和冷静,增强意志力的重要。

第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残酷事实,加强了知识界对为现代文明奠基的理性主义的深刻怀疑。这一怀疑,在施宾格勒的文化史著作中集中地表征为‘西方没落症。”黑塞认为欧洲的没落首先是“欧洲精神的没落”,这种“没落”也意味着新生的机会。欧洲人对于理性主义的怀疑,势必导致“兽性”的苏醒,《周幽王》中,“幽王此时该当明白自己身负的责任,可是对他而言,使褒姒再现笑容,比什么都重要。”当国家警报台终于竣工,举国上下举行盛大而隆重的“番邦突袭”操演即将开始时,褒姒竟然“太激动了,简直忍不住想亲自玩这游戏,想亲自下达命令。”周幽王对于褒姒的执念,褒姒强烈的好奇心,都是他们“非理性”大于“理性”的隐喻。但是,黑塞并没有把周幽王设定为一个昏君,这就是黑塞在东方思想的影响下,产生的“没落”即新生,两者相互转化的思想。黑塞深受“元一”的影响,看待事物时,拥有一种灵活转化的思维,而非简单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黑塞曾说“兽性人”也好,“原始人”也好,都是人格更完善的新人出现前必要的蜕变,都是自我恢复为完整的人必须经过的阶段。这种思维打破了消极的西方没落的观点,以没落喻新生。由此,《周幽王》作为黑塞的前期作品之一,是作者探求“寻求自我”“同向内在”哲学思想的前奏。

结语:

塞黑在西方传统的文学思想下,能准确找寻到中国文学中的经典作品,作为创作的蓝本和素材,并且,能在此基础上,对作品原意进行更新或反拨,为作品注入新的活力;同时,完成对原作西方化的改造,一方面,高扬了文学对于人性关怀的旗帜,另一方面,起到对西方精神的救赎作用,成为一战后,拯救西方精神没落的“良药”。

猜你喜欢

周幽王黑塞
微言大义
车夫总在刹车
及时刹车
“不要再去”与“再去一次”
周幽王的幸运
“毕恭毕敬”的由来
夜间
烽火戏诸侯
烽火戏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