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的研究

2017-08-09徐玲

教师·中 2017年7期
关键词:教师角色转变课程改革

徐玲

摘 要: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最主要的目的,是要改变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次位置,实现教学过程中各角色间资源的更合理分配。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主导部分,在此次课程改革中角色的转变成功与否,将极大决定改革的成败。为此,教师在课程改革中扮演好角色将极大转变现有的教学体制,促进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

关键词:课程改革;教师角色;转变;原因;策略

一、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编写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中,通过对教师的职责、主要活动以及师生关系三方面的阐述,对教师未来角色转变做出了形象的说明。该书表明,在当代社会,教师的角色应该由一名真理传播者转变为一位帮助学生发现矛盾的参与者[1]。这是首次在世界范围内对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的呼吁。为了能更好地实现对上述观点的实施,在经历了多次的课程与教材改革的实践基础上,我国于 2001 年 6 月正式颁布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总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这一文件的颁布,将我国的基础教育带入了崭新的时代[2]。此次课程改革反映了当代的新型教学思想,强调教学不再是由教师到学生知识的简单的转移、传递和复制。因此,构建一套以学生为中心的新教学模式来代替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教师在传统教学中扮演的角色是此次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

教师在传统教学模式下长期扮演着“知识的传授者”的角色,这个角色本质上是建立在教师对学生行为的控制的基础上的[3],其在一定条件下起到了简化教学过程,加大对学生知识传输效率的作用。然而,学生长期处于教学过程的次要位置会弱化自主学习意识和科学探索能力。因此,重新定义教师在教学改革中的角色势在必行。改变原有的角色模式,要求从教师自我做起。教师本身要从传统的教师角色中走出来,合理定义自己的职业要求,进而形成新的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对教学目的做出了重要改变,其将目标从灌输已有的知识技能体系转变为帮助学生对新信息进行改造。这就要求教师从已有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这种角色的转变应该首先开始于教师对学生的认知的转变。在学习新知识时,学生并不是对知识的无经验者和无产者,而是一个在已有知识基础上的,对新知识、新信息双向构建的构建者[4]。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地位的正确认知是教师转变角色过程中的必要条件,也是教师对自我专业素养的承认:“知识传授者”是已有知识的简单传达,其本身不具备专业化素养,“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是对学生能力的全面提高,这一角色无疑极大提高了教师职业的无可替代性。

二、教师在课程改革中角色转变所遇到的问题及原因

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崇高地位,新课程标准更愿意将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这无疑对教师的职业观具有一种直观的冲击。调查表明:当广大教师被问及“你是否因为角色的转变而担心自己的权威地位被削弱”时,有 42%的教师认为在少数情况下会削弱自己的权威地位;只有 17%的教师认为不会削弱自己的权威地位[5]。由此观之,大部分教师对课改中角色的转换具有不适应性,其可以归结为以下三点原因:

1.新角色对教师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课程改革对广大在职教师的知识结构与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角色既要对课程旧有知识具有完整系统的认识,又要对素质教育所提出的新知识具有一定程度的熟识和掌握。同时,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现代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技能也开始在全国推行,一系列教育改革措施带来了诸如外语能力、计算机多媒体操作能力以及教育科研能力等一系列的能力要求,教师角色的专业化水平要求愈发复杂而全面,这不得不说给许多在职教师带来了相当大的压力和紧迫感,并在与新角色相融合过程中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2.教学创新意识滞后于角色要求

陈业瑜先生曾对我国教师的职业素养进行细致的调查,其中关于教师自主创新方面的调查显示了许多教师在这一方面上缺乏意识和相应技能。调查表明,对于自我课堂的教学进度,大约四成的教师期盼课程标准会有确切通知;不足一成的教师在与其他教师交流后明确;只有不足一半的教师会在进度中有自己明确的计划和目标[6]。这一方面是长期以来我国教育体制侧重于计划性体制,造成了教师与课程开发工作相对分离,不具备创新性的意识;另一方面是在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材权威性的迷恋造成的。

3.教学研究能力不足以支持角色需要

课程改革赋予了教师作为一名研究者的角色。具有独立的教学研究能力也越来越成为一名专业程度高的教师的重要象征。目前全国各基层学校只有少数的教师参与校级或者高一级教育单位的教育科研或课题研究活动,教师们没有更多的机会去进行教研活动。在各大优质教育期刊中发表论文的教师极为少见。现阶段教师研究能力的缺乏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师发现已有教育问题的能力缺乏,与教师能否做调查问卷、写调查类论文并无关联。其本质上是教师是对教育研究者的身份的陌生。

三、教师在课程改革中自我调适的策略

1.积极主动投身于角色转变

目前,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自上而下地在教育体系中蔓延、实行。对于已经到来的教育变革,抱着“观望”态度的教师不在少数,他们希望自己能在众人之中随大众地进行。诚然,改变熟悉的教学角色让教师们遇到了许多困难,这是角色转换的必然,但是这些困难的解决正是改革的主题。教师要想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完善自我专业技能,便不可避免地要去直面自我能力的短板。同时,新角色带来的师生间主次关系的转变也会让教师带来权威性消失的错觉,认为自己无法像课程改革前那般行之有效地掌握课堂。其实教师新角色的“合作者”与“促进者”的身份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提升自我能力,这是教师职业化的一大进步,有利于提高教师在社会中的整体地位。

2.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优胜劣汰是社会上每一个职业所面临的必然趋势,无可避免。要想在教师职业中有自我的发展,就要顺应时代潮流,不断优化自我的知识结构,加强自我创新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老教师与骨干教师在此次课程改革中的压力是新教师难以体会的,但同时此次改革的實施也是骨干教师进一步完善自我、突破几十年如一日的课堂模式的机会。原本凝练整洁的课堂采用更为活泼生动的方法来讲解,自身完善的知识网络也有进一步的空间,这是骨干教师升华的必经阶段,为此,教师终身学习观念的树立极为重要。“学无前后,达者为师。”年轻教师可以向骨干教师请教知识体系,骨干教师也可向年轻教师学习新教学技能,教师必须通过不断学习、不断更新、不断反思、不断重建、不断进取来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完成新角色的转变。

总之,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从陌生走向熟悉的过程,随着教育改革的进行,我们有充足的理由相信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教师完成自己职业角色的转变,在现有的教育舞台上以一名教育参与者、教学研究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的身份实现自己的职业梦想,迎接更广阔的未来。

参考文献:

[1][6]叶 澜,白益民,王 枬,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4]靳玉乐,宋乃庆,徐仲林,等.新教材将会给教师带来些什么:谈新教材新功能[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黄忠敬.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历史、特点与趋势[J].课程·教材·教法,2003(1).

[5]张秀琴,杨柳青.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的转变[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2).

(作者单位:广东省龙川县义都镇星光小学)

猜你喜欢

教师角色转变课程改革
教师角色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及角色转换
浅谈新课改下教师的角色与教学行为
新媒体环境下多模态商务英语课堂教师角色定位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的转变及对策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试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
关于会计职能转变若干问题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