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阅读中品茗写作的智慧

2017-08-09张瑞艳

教师·中 2017年7期
关键词:感动动机阅读

张瑞艳

摘 要:作文之美,在于情感,在于章法,在于意境,更在于生活。如何在阅读中开启作文的智慧?作者围绕“阅读,寻找感动的因子”“感动,作文表达的动机”和“生活,作文创作的归宿”三个方面,论述了因循经典、布局谋篇的作文之略。

关键词:作文;阅读;感动;动机;生活

当下步入“拾荒”印记的作文教学,过度倚重写作技法、技能的传授,而往往忽视了作文本体真诚情感的流露。分析和总结行文的一般风格和特征固然是必要的,若是将这种风格和特征固化为一种可以随意输出的文字表达方式,作文便失去了创作的意义,取而代之的便是一种当下盛行的趋同性写作。学生们经历的个性化生活、个性化思维品质、个性化情感体验等具有生命意义和价值是作文创作灵感的源泉,在一次又一次趋同性作文技能的比试中渐渐干涸直至消失。何以开创作文新的景致,纳万象之盛?笔者一贯以为,因循经典,在人类共有的文学经典作品中激发、激活学生的认知情感,积累、积淀作文创作素材,并在感悟、感知实际生活的基础上,形成由内而外的表达渴望,进而以作文的方式表达真情实感。

一、阅读,寻找感动的因子

阅读是丰满学生认知羽翼、充沛学生情感认知和积淀人文素养的有效路径。广泛而富有个性化阅读模式的开启,会让学生的生活充满诸多的感动。对自然的爱、对生命的爱、对生活的爱、对父母的爱……所有的爱都会在阅读中找到理想的居所。因此,要在作文创作前夕,建构必要的經典阅读,这是发现和寻找写作感动因子不可缺失的极为重要的一环。例如,笔者执教的六年级学生作文,情感表达缺少自然生成流露的过程,没有厚实的情感土壤做支撑,缺少内在感动的驱动,极像是在完成一项情感的文字性任务一样。在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之后,笔者在学生学习之余,开辟了一处理想的阅读圣地。《尼尔斯骑鹅旅行记》便是这个空间的第一位新“主人”。缘何选择这部作品?动机很多,但最重要的一条便是源自对学生们和尼尔斯更多相同、相似、共性的考虑。

二、感动,作文表达的动机

作文的生发,起因可能是一件记忆犹新,即便是过了很久也依旧难以忘怀的往事,也可能是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抑或是其他独特的情感体验。而所有这一切因表达渴望产生的创作动机,便是感动。的确,是感动将所有原本独立的个体一一联系在了一起,进而在一件具有启迪和教育价值的事实上,完成了作者和读者心灵意义上的对话。这是情感自然生发的过程,不受任何外力的拘束和影响。当感动的因子触碰到读者心间特定的那一根琴弦的时候,情感表达的渴望会不断提醒他们追忆与之相关、相近的人和事。共鸣是感动进入高潮时的产物。那种前所未有的认同感、理解感、归属感,顷刻间便能占据读者的所有心扉。力量积蓄已久,感动已经珍藏至深,只待一次文笔的考验,便能信马由缰,自由自在倾吐。

三、生活,作文创作的归宿

阅读萌发了学生们表达的热切希望,但这也还只是希望。如何让这种希望衍生出真实的创作灵感,还需要生活的雕琢和修饰。要完成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作文创作,必须让学生们经历一种真实的情感体验过程。这样的情境设计或是活动设计,难度是不言而喻的。要在定量的时间内完成不定量的情感的设计,就得充分考量学生已有的情感认知体验和即将经历的情感体验之间的重合度到底有多大。显然,对这些专业性过强问题的设计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能力的范畴。但是即便如此,我们仍然可以从情境或是活动其他的情感功能属性上进一步发掘有益于激发学生们创作灵感的生活素材。例如,笔者在一次小学六年级语文整合课程的实践中,因考虑到校际融合中产生的新型学生关系问题,设计了“同舟共济大挑战”的体验项目。来自不同学校的学生组成了一个又一个小团体,在面对攀爬、翻越等难度较大的集体项目时,彼此的信任、队友间的团结与协作,成为了他们永久的记忆。恰是基于这样的情境体验,团队精神在他们的思维世界里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和价值。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活动,游走于他们笔端的文字才多了一分深刻,也多了一分情感。

文字是心灵高贵的产物,它将原本割裂的世界又重新联系了起来;文字是经典吐露的芬芳,它让尘封的记忆又恢复了往日的喧嚣;文字更是生活的谈吐,它让世俗多了一些深刻,也多了一些感动。

参考文献:

[1]余世存.时间之书[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6.

[2]朱永新.朱永新教育作品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单位:福建省平和县小溪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感动动机阅读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爱,班主任工作的主旋律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动机不纯
论幼儿的动机特点与良好动机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