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郑州市世界文化遗产与旅游发展现状调查及建议

2017-08-09侯春华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17年4期
关键词:遗产地世界遗产遗产

李 瑞,侯春华

(1. 郑州市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公室,郑州 450007;2. 登封市文物管理局,河南 登封 452470)

郑州市世界文化遗产与旅游发展现状调查及建议

李 瑞1,侯春华2

(1. 郑州市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公室,郑州 450007;2. 登封市文物管理局,河南 登封 452470)

世界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和重要文化联系成为旅游的核心体验,世界遗产作为重要旅游目的地带来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收益。郑州正在加紧国家中心城市和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核心区建设,旅游业作为社会经济的重要部门不断发展,为郑州市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带来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威胁和挑战。文章对郑州市两处世界遗产旅游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探索当前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和建议。

世界文化遗产;旅游;问题;建议

文化遗产的知名度与其在全球世界遗产中的重要地位相趋同,世界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和重要文化联系成为旅游的核心体验,世界遗产作为重要旅游目的地带来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收益。然而鉴于世界遗产旅游开发的复杂性,遗产管理者必须认识世界遗产保护面临的挑战、应对措施的制定和决策。

1 背景与经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认为世界遗产具有经济效益:在增加就业、激发手工艺活动开展、促进旅游发展以及提高当地收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并推出世界遗产与可持续旅游计划。我国在世界遗产与可持续旅游发展方面提出战略性和措施性指导意见,如强调文物资源在壮大旅游业中的重要作用,打造文物旅游品牌,培育以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为支撑的体验旅游、研学旅行和传统村落休闲旅游线路,设计生产较高文化品位的旅游纪念品[1];要充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规划设计推出一批专题研学旅游线路,引导游客在文化旅游中感知中华文化[2]。

世界遗产地也实施了促进世界遗产保护与可持续旅游发展的举措,如坚持“保护第一、开发第二”原则,在生态环境承受能力范围内促进旅游发展,保障遗产旅游资源的永续性[2]在文化生态旅游产品开发、文化景观廊道打造、节庆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方面提升旅游吸引力[3];结合生态、农业、养殖业、工业和文化民族风情,发展开发多样化旅游产品、延长旅游产业链[4]。

世界遗产与可持续旅游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世界遗产为旅游提供文化资源和目的地,可持续旅游是世界遗产得以利用和展示的一个良好手段。作为文化旅游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着力点,如何解决其保护与旅游发展的既有和潜在矛盾,实现文化遗产保护和城市发展的和谐并进已经成为一个课题。

2 现状与问题分析

2.1 现状分析

郑州市拥有“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和中国大运河通济渠郑州段两处世界文化遗产,随着“天地之中”理念和大运河伟大水利工程走向世界,城市文化定位进一步明确,城市形象更加丰满,带动了旅游、教育、文化等相关产业的发展。郑州市两处世界遗产带来了当地可持续旅游的发展,与之伴随的是经济和社会效益。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遗产的知名度进一步增加并作为重要旅游目的地发挥作用,带来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为当地带来不菲的经济收益。以“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为例,据统计,2015年景区收入2.3亿元,门票收入逾2亿元。2015年单少林景区经营收入总计(包括门票、场地出租及其他服务性收入)近2.2亿元。2016年上半年,景区门票收入逾1亿元。世界文化遗产与旅游结合的经济效益显而易见。

然而旅游的发展和规划前景为世界遗产保护带来压力。当前,郑州市全国中心城市建设全方位紧锣密鼓推进,旅游发展和文化遗产保护是建设重要内容。在郑州都市区建设纲要中,设定目标中提到:使“文化、旅游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达到10%、10%”。同时,计划形成多层次的旅游产业体系,接待国际旅游人数和国内旅游人数分别突破100万人次和2亿人次,建成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旅游目的地城市。

2.2 问题分析

据统计,2015年,“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各遗产点共计接待游客275万余人次,其中少林寺接待近237.4万人次,占总游客量86.3%,遗产面临的游客压力最大。嵩阳书院接待17.5万人次,会善寺接待1 528人次,观星台接待近1.1万人次,中岳庙接待18.9万人。游客数量每月分布情况不同(图1),在每年的4、5月份和10月份形成两个高峰,最高日游客量出现在五一期间,达到54 564人/天,其次出现在十一期间,达到50 463人/天。单日最高游客量变化趋势与旅游淡旺季趋势基本相同。2016年上半年,登封全境游客总接待量158.6万人,同期比率上升6.8%。根据《郑州市嵩山历史建筑群保护规划》中对少林景区瞬时游客1 735人的规定,目前年游客总量尚未超出少林寺的游客容量,但仍然为遗产带来压力和潜在威胁。

图1 2015年登封全境月游客量分布示意图[5]

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一方面有利于对建筑群世界文化遗产更好的保护、利用和宣传,有效发挥其经济、社会效益;另一方面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也为世界遗产相关旅游压力控制和游客行为管理带来了挑战。目前,郑州市世界遗产与可持续旅游发展面对的主要问题有:

(1)游客增多为遗产保护带来了潜在威胁,不同遗产点旅游发展不均衡为遗产保护带来压力,并且游客数量在一年内不均衡的分布态势也为游客控制带来了复杂性和紧迫性;

(2)伴随旅游部门的发展,旅游配套设施的建设也为遗产周边环境带来一定压力,部分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如旅游者随地丢弃垃圾、乱写乱画、侮辱旅游服务人员,旅游从业者宰客、破坏生态环境等行为[6],也带来不利因素;

(3)世界遗产的展示和宣传应该进一步加强和提升,增强目的地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同时提升游客体验,尤其是大运河通济渠郑州段,作为郑州市景观和泄洪河道,旅游设施不够完善、知名度也有待提高;

(4)世界遗产申报及旅游带来的成果能够惠及民众,但很大程度上是客观成效,应更积极主动地将当地企业、社群、居民融入到世界遗产保护和旅游部门发展之中,使民众主动参与、从中受益。

3 启示与建议

第一,促进世界遗产与可持续旅游结合。世界遗产是可持续旅游发展的重要资源,要做好世界遗产保护、展示和提升,为可持续旅游的发展提供助力。一是继续完善世界遗产价值发掘展示、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将世界遗产打造成为具有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实现人与世界遗产、周边景观的和谐,同时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二是培养专业队伍,同时加强对导游人员的培训,丰富讲解内容,重点加强世界文化遗产知识的相关讲解。三是重视游客参观世界遗产情感体验,做好满意度调查并分析情感和认知需求,按照旅游活动的“需求—动机—决策—行为”过程,影响旅游者的旅游决策[7],为游客提供良好的游览经历。

第二,发挥旅游开发在遗产保护和展示中的作用。利用旅游发展带来的机遇和优势,加强遗产展示和宣传,恪守《世界遗产公约》关于世界遗产保护的要求。一是加强文化遗产展示,筹建博物馆,健全和完善各遗产地和各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合理布设、增加、充实文化遗产宣传展示内容,让广大市民、游客深度感知文化遗产魅力。二是发挥文化遗产教育功能,联同教育部门组织参观、教育活动,激发青少年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同时加强与国内外青少年组织、文化遗产保护组织的交流,扩大世界遗产影响范围。三是积极探索新的运作和宣传方式,介绍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知识,宣传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政策和措施等,不断增强全民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树立文化认同感和个人自信心。

第三,实施游客数量和旅游活动监测。一是在遗产地实施游客数量监测,有效缓解压力,确保遗产安全。制定游客分流预案,对局部遗产点旅游线路进行科学规划,减少游客数量过多带来的压力,营造文物景点厚重宁静的文化氛围。二是加强旅游活动监测。通过宣传教育提高游客文明旅游意识,在遗产地展示出相关美术、生物、外语等内容[8],加强文明旅游指示和展示。遗产地管理巡查部门应做好游客行为劝导和规范工作,避免对遗产本体造成威胁或危害。三是提升遗产点周边景点吸引力,搭建配套旅游设施,形成游客分流和旅游压力分担的旅游点,同时随着当地旅游点的增多,也可以增加游客在遗产地过夜人次,进一步发挥文化遗产和旅游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第四,注重当地民众的参与和获益。许多世界遗产当地社区、村镇都制定了村规民约等有关爱护和保护世界遗产的约定,还应当创新形式,进一步鼓励当地社群和民众积极参加世界遗产保护和可持续旅游开发并从中受益。一是鼓励积极主动地维护世界遗产的本体安全,传承世界遗产相关的历史文化联系,如历史由来、传说故事、宝贵价值、手工艺品制作等,使世界遗产的物质和非物质价值得以保存和传播。二是进一步提高认识,创新思路,在深化对世界遗产认识和认同的前提下,围绕可持续旅游开发,建立和发展中小微企业,参与到餐饮、住宿、交通、手工艺品制作和销售等环节,提高收入和增加就业,主动参与并享受文化和旅游发展的成果。三是将文化遗产与可持续旅游带来的收益回馈社群和民众。旅游带来的财政收入一部分应用于维护世界遗产,另一部分用于教育、遗产保护和社会发展等,发挥文化遗产与可持续旅游的社会效益。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17号)[EB/OL].[2016-09-07].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03/08/content_5050721.htm.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EB/OL].[2017-02-07].http://www.gov.cn/zhengce/2017-01/25/content_5163472.htm.

[3]陶伟.中国“世界遗产”的可持续旅游发展研究[J].旅游学刊,2000(5):35-41.

[4]张薇,方相林,张晓燕.世界文化遗产地殷墟旅游可持续吸引力提升研究:基于旅游产品原真性开发的新视角[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5):60-66.

[5]刘贵富.中国高句丽世界文化遗产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学术交流,2004(10):132-135.

[6]黄细嘉,李凉.全域旅游背景下的文明旅游路径依赖[J].旅游学刊,2016(8):14-15.

[7]吴妍.世界遗产保护中的遗产教育探析[J].中华文化论坛,2013(9):141-145.

[8]邓健,任学锋,吴建惠.论世界遗产地旅游消费者教育问题[J].商业时代,2009(17):103-105.

A Case Study on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in Zhengzhou

LI Rui1, HOU Chunhua2
(1. Zhengzhou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Preservation and Administration Office, Zhengzhou 450007,China; 2. Dengfeng Administra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 Dengfeng Henan 452470, China)

The outstanding universal value of world heritage and its significant cultural associations lie in the core tourist experience. World Heritage as important tourist destinations brings forth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benefits. The city of Zhengzhou is in rapid development as the national central city and core zone of promoting Chinese civiliz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as a key economic sector brings both 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 The present paper analyses the status quo of two WH sites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in Zhengzhou and provides solutions to the confronted problems.

world cultural heritage;tourism;problem;suggestion

G122

A

李瑞(1981-)女,馆员,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翻译。E- mail:45169920@qq.com.

郑州市社科联社会科学2016年调研课题:“世界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国际趋及对郑州市世界遗产保护利用的启示”(ZSLX2016489)

猜你喜欢

遗产地世界遗产遗产
中国七地入选全球首批地质遗产地名录
中国的“世界遗产”
中国的世界遗产
跟淘气章鱼巡游世界遗产
遗产怎么分
中国世界遗产地保护与旅游需求关系
申遗重要俦;じ重要
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 2020年将在福州举行
千万遗产
遗产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