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传统的方式过七夕,吃巧果

2017-08-09统筹李春晖David特别鸣谢南京华泰万丽酒店

美食 2017年8期
关键词:乞巧牛郎织女牛郎

统筹/李春晖 摄/David 特别鸣谢/南京华泰万丽酒店

用传统的方式过七夕,吃巧果

统筹/李春晖 摄/David 特别鸣谢/南京华泰万丽酒店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农历七月七日是中国传统的七夕节,又称为乞巧节或七姐诞。关于七夕的传说有很多,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以他们为题的古诗词数不胜数,因此七夕慢慢演变为现在的中式情人节。其实在最早远的时候,七夕节是姑娘们的节日,在这一天夜里女儿们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故称为“乞巧节”。乞巧节的习俗有很多,祭月之仪、穿针乞巧、喜蛛应巧、投针验巧、种生求子、天河夜话、供奉“磨喝乐”、拜织女、拜魁星、晒书晒衣、贺牛生日、吃巧果等。古时候七夕“拜织女”是少女、少妇们的大事。祭拜供品包括茶、酒、新鲜水果等,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更是少不了,焚香礼拜默默祷告后,这些供品也就成了她们宵夜的食物。中国的传统节日有个很大的特点,几乎每个节日都有相应的食物,如端午的粽子,中秋的月饼,元宵节的元宵等等。而七夕节的食物就是巧果了。关于巧果的传说也有很多:

相传很久以前,有一位姑娘叫小巧,她非常同情牛郎和织女的凄美爱情,于是在每年的七夕之夜,小巧都会做一种精致的小点心,焚香供奉,希望牛郎和织女能在天上相见。当地的土地公被小巧的诚心所感动,将此事汇报到了天庭。玉帝碍于天规无法赦免牛郎织女,但是非常感谢小巧的心意,于是令月老牵线,促成小巧的美满姻缘。

此后,小巧和意中人厮守一生,夫妻不离不弃,和和美美,受到众人羡慕。不少女孩子也向小巧学习,在每年的七夕制作形状各异的小点心,祈求姻缘美满,幸福一生,这种点心也被称为“巧果”,流传至今。

七夕做饼如手指与口舌状,名曰“巧食”,妇女、儿童用五彩线缕贯“巧食”抛掷屋背,谓让喜鹊衔去搭桥,夜渡牛郎、织女过银河相会。

巧果是七仙女洒的泪,给宝宝们戴上,女孩子会心灵手巧,越来越漂亮的。

七夕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东京梦华录》中之为“笑厌儿”、“果食花样”,图样则有捺香、方胜等。宋朝时,市街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若购买一斤巧果,其中还会有一对身披战甲,如门神的人偶,号称“果食将军”。

巧果的做法是:先将白糖放在锅中熔为糖浆,然后和入面粉、芝麻,拌匀后摊在案上擀薄,晾凉后用刀切为长方块,最后折为梭形面巧胚,入油炸至金黄即成。手巧的女子,还会捏塑出各种与七夕传说有关的花样。此外,乞巧时用的瓜果也可多种变化。或将瓜果雕成奇花异鸟,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图案,称为“花瓜”。

巧果及花瓜是最普通的七夕食品。而在历史上各朝代则另有不同的食俗。例如魏朝流行于七月七日设汤饼。唐朝的节日食品包括七月七日进斫饼,并订七月七日为晒书节,三省六部以下,各赐金若干,以备宴席之用,称为“晒书会”。北宋时期的巧果品种极多,主要原料是油、面、糖、蜜。是将发面团放入具有剪刀、梨、茄、瓜、石榴、苹果、小鸡、小猪、小狮子、金鱼、蛙、蟹、虾等各种花形图案的木模中,将成形后的小饼油炸或烙食。有些巧果还被点染为七色,有的以红色点染,用长线穿成串,尾端系沙果或花布,挂于壁间,做为装饰和零食,也有串成一环挂在小儿项间取乐的。相传七夕节晚上,妇女儿童将巧果抛掷屋背,喜鹊衔去搭桥,让牛郎织女夜渡银河相会。

每年的七月初七,牵牛星与织女星距离最近,而这一天,通常也是立秋前后(有时跟立秋正好是一天)。中国是农耕国家,因此,对时令、节气的交替极为重视,夏商时,每至立秋,君主还会亲临祭祀现场。七夕节的设置其实就是立秋祭祀的另一种替代形式,有立秋迎秋之用意。

用料:

面粉250克、白砂糖25克、酵母2克、牛奶125克、巧饼模(木制)

做法:

1、将面粉、白砂糖、酵母混合均匀加入牛奶,充分揉成光滑的面团。

2、发酵半小时后,再充分揉匀,排出气泡,搓成长条,切小剂子。

3、模具内撒满面粉,转匀再倒出多余面粉。

4、将小面剂子放入模子内,按压结实。

5、倒扣模具,轻敲,抠出巧果坯。

6、锅置火上小火加热,将生坯从边缘开始逐个摆入,烙至两面上色均匀即可。

猜你喜欢

乞巧牛郎织女牛郎
《牛郎织女》故事梗概
七夕节
——坐看牛郎织女星
羊宏诗联二首
潭山乞巧
乞巧文化在中学教学中的意义
牛郎给织女 发一封E-mail要多少年
牛郎织女
牛郎织女渡鹊桥
牛郎织女
七夕,向织女乞一双巧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