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传播形势下播控中心的革新与重构

2017-08-07吴向业

视听 2017年8期
关键词:重构媒介中心

□ 吴向业

新传播形势下播控中心的革新与重构

□ 吴向业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壮大,传统电视媒体的发展形势发生了深刻改变。为保持原有优势、迎接挑战,作为电视制播流程中重要环节之一的播控环节也应在系统、业务、流程、人员等诸多方面作出调整。

播控中心;内容导向;革新;重构

长期以来,电视台的播控中心对内是汇聚并调度信号、统筹并发布内容的重要枢纽;对外是电视媒体实现线性编排、向下级传播单位(电视网络运营商、卫星传输机构等)发送电视节目的关键核心。在新媒介不断涌现、传播形势发生深刻变革的今天,电视媒体自身遭遇到了巨大的挑战。在这样的形势下,播控中心作为核心节点的主要功能不会发生改变,但为了更好完成肩负的职能,势必要求其在自身架构和流程业务上进行革新与重构。

一、以“内容为导向”的播控业务和技术革新

为了更好地迎接新媒体挑战,许多电视媒体都对原有业务、流程进行了重新调整,反映到播控环节,主要的革新和重构有以下几点。

(一)播控出入信号环节处理的多样化

全媒体意味着更多渠道的信号来源。播控中心作为信号传输交换的中枢,在出入信号的环节上也变得更加丰富。以一般的播控中心为例,近年来信号来源的变化如下图:

图1 播控中心的信号来源

(二)对播出信号质量要求更高

广电媒体毫无疑问仍是最具公信力的大众传播平台,其内容送达较新媒体更加稳定可靠,同时在传播模式上广电媒体牢牢把握住传输的上游,作为一手内容的提供者,提升内容的质量是广电在竞争中“扬己之长”的必要手段。

图2 信号质量的提升趋势

1.重视视频质量

近几年播控中心最明显的变化是播出平台的高清化。无论是上星频道还是地面频道都在积极地进行高清化改造。在新媒体浪潮的冲击下,广电信号质量的优势是赢得竞争的重要基础。

2.注重音频质量

近几年在省级卫视竞争白热化的趋势下,一些引进的模式化节目大行其道,收视率和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最具代表性的如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及湖南卫视《我是歌手》等。这些高质量的节目将许多观众重新拉回电视荧幕前。这些节目对音频质量的要求大大高于之前的电视节目,立体声是基本要求,一些优质节目还需要实现环绕5.1声道的输出。这意味着播出端音频处理设备的升级,意味着播出通道需为音频预留出更富裕的信道资源。

3.未来趋势:3D4K

综上所述,使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可显著降低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显著增加患者淋巴清扫数量,减小了患者手术风险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升患者治疗效果。

中国3D试验频道已经开播一段时间,受终端用户限制,并没有在行业内部形成主流。但随着3D显示终端技术的革新,极有可能在未来出现可观增长。而4K目前更多是设备供应商在制作域推进,播出域的部署需就终端发展情况作出更清晰的规划。

(三)日益重视播出线上的节目包装

在播出端的节目在线包装并不是新鲜事物,但目前该业务在播出线的比重已大大增加。

现阶段的节目在线包装作用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1.丰富传播元素

可充分利用图片、角标、翻屏或滚动字幕,在屏幕中插入广告、节目预告、天气信息、公益提示等;同时配合平台定位需要,还在播出线上集中对版面进行深度包装,利用在线包装凸显平台定位,形成自身特色。这也要求播出端的技术系统必须具有深度包装的能力。

2.配合编排预热收视;

线性编排是电视媒体的特点,为弥补线性编排的不足,可通过在线包装的方式插入节目预告,并在黄金时段高收视的节目中提前预报,挽留受众,延续高收视。

在移动互联网之前,一般电视与观众的互动较多通过短信平台,但现在随着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崛起,利用在线包装的方式(如添加二维码角标、实时发布自媒体信息到电视屏幕等)实现电视媒介本身多个传播渠道(电视屏幕、移动互联网终端屏幕)的互联,实现与不同媒介受众的统一互动。

(四)要求在播出端尽量完成多版本的节目输出

随着形势的需要,电视需转变为一个具有多渠道、全媒体发布能力的媒介平台,并要求播控中心转变成为一个具有内容集成和分发能力的中转平台。为完成这一要求,播控技术系统的优化升级力度是巨大的。

首先,为完成多渠道的节目分发,需在播控端完成对节目的编码。因播控端直接面对多渠道下家,故应统一资源,将编码环节置于播控端,原有的那种直接基带传输信号给下游的方式已经不再通用。

其次,强化网络概念,与制作域、下家平台的文件交换与内容分发成为播控中心的核心业务之一。播出网络承担着巨大的任务量:包含与众多子网(各制作网、媒资网、收录网等等)的接口系统、上载迁移转码等服务器、大容量的存储等等……事实上,稳定可靠运算能力高的播出网已经成为未来很多播控业务运行的核心,目前播控技术的主要增长发力点也是在播控网的技术革新上,如最近阿里联合新奥特推出的ON AIR广电云技术,利用互联网企业的特有优势和云计算平台,实现了广电及互联网主体的跨界融合。

二、业务流程重构背景下,播控中心应主动变化面对机遇与挑战

(一)做好前瞻性的系统规划和建设

一个稳健可靠的技术平台是播控中心顺利在新形势下完成传播任务的重要基石。长期以来,“不间断、高质量,既经济、又安全”是播控中心管理运行的宗旨和目标。而今,播控中心技术系统必须经常在业务更新和传播手段丰富的情况下进行局部更新或改造,对现有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靠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根据业务做好人员结构支撑规划

在全媒体、大数据的浪潮下,播控的业务形态与以往发生了巨大变化。必须因应地根据新业务形态做好人员结构支撑的规划。原来播控中心传统的技术、播控、上载架构在业务的丰富和扩展下增加了很多内涵。为此,应迎合最新形势,调整人员支撑架构,让播控中心的团队结构更能为高效生产提供保障。

(三)做好各项准备,应对系统变革和知识更新

每次的传播革命都离不开技术先行先导的作用,现在的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就大大缩小了时空距离,多维多元的媒介更加丰富了人们获取讯息的来源。身处变革当中的电视媒体从业人员尤其是技术部门人员,更应准确地把握发展趋势,完成自身知识结构的更新。

1.巩固传统视音频系统技术的同时,储备IT信息技术知识

传统的播控中心技术系统都以视音频基带信号处理为中心的,技术人员知识储备的重点和根基也在于此。但随着大生产、大数据、多平台、高整合的发展要求,AV-IT系统的普及化部署,电视媒体机构内部的制作、播出、媒资等网络共融趋势加剧,云计算在广电系统得到充分应用。这时,传统的视音频系统技术基础已经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技术的发展需要人员知识结构的更新;更新的方向就是IT信息技术知识的储备。

2.做好技术服务的同时,更加重视为宣传、为节目服务的意识

随着业务形态的丰富,播控中心有部分工作已经直接与内容生产相关(如在线包装业务);同时播控中心的信号调度、收录等工作直接与节目生产相关;播控中心更是节目发布的重要环节。为此,需要播控人员在做好技术服务的同时,更加牢靠地树立为宣传、为节目服务的意识。

3.适应形势发展的同时,把握住更宽但又精细的安全边界

安全播出是播控中心的生命线。技术系统的更新、丰富及扩展意味着更多的安全边界、更精细的权责划分、更到位的安全管理。这给播控中心人员带来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高的挑战。

总之,由新的技术形态引起的传播学变革是深刻而影响广泛的。传媒学的研究先驱麦克卢汉曾说:媒介即讯息,意即媒介具有决定性的、前所未有的积极的能动作用,媒介改变、塑造和控制人的组合方式和形态。而电视作为一种媒介,在信息爆炸的今天,需要丰富和转变自身的内涵,以独有的方式继续成为“人的延伸”。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播控中心的革新与重构无可避免,从业人员应继续顺势而为,以革新、再造的方式解放生产力,共同创造电视媒体的更好未来。

(作者单位: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

猜你喜欢

重构媒介中心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长城叙事的重构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北方大陆 重构未来
书,最优雅的媒介
北京的重构与再造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论中止行为及其对中止犯的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