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写作教学改革方向浅谈

2017-08-05王孟婷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7年8期
关键词:议论文逻辑阅读教学

一、写作教学改革的现状简述

我国传统的一次写作教学是“命题—写作—批改”的三段模式。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这一模式缺乏有效的理论指导,因此写作实践成果不佳。于是传统模式又进化为“命题—指导—批改—讲评”。“指导”与“讲评”从教师出发力图以教师的理论进步来带动学生习作水平的提升,有所成效但细察之下会发现教学的着眼点仍在于教师。在多次的实践后,我国语文从教者依旧觉得有所欠缺。写作教学改革也就在这样的前提背景下,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的进行到了现在,也出现了诸多关于写作教学方法与模式的改革尝试。如参考国外的写作教学过程将写作过程分为三步的新模式:第一步,教师写前指导—学生准备;第二步,教师写中指导—学生写作;第三步,教师写后指导—学生总结。这一模式加强了学生与教师在写作教学过程中的互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作文教学模式着眼于教师的弊端。然而学生内在的写作思维性仍旧没有被调动。

从世界范围横向对比来看,西方写作教学的文体取向,是与我们大不同的。中国历来有抒情叙事的传统。单看并不明显,但当中国文学与西方文学传统并列时,中国的抒情传统就立马显露出来了。刘勰《文心雕龙》说:“情以物迁,辞以情发”[1],意为将情视为写作的出发点。因此中国的作文教学偏重从情感出发,命题亦如是,而国外更关注于学生思维品质的考察。例如美国普林斯顿大学2009年自主招生作文题是“你认为什么思想、发明、发现或创造到目前为比对你的人生产生了最大的影响,请简要说明”。2010年法国中学生会考作文题有“对于真理的追求是否可能没有利害关系”。再有美国西北大学招生写作题是“有种理论认为:伟大的领袖人物都是由他们所处的具体的时代创造产生的。照你的看法,伟大人物的产生,是由于所处的环境,还是由于个人的特质?试举出一位人物来支持你的观点。”,2011年美国SAT作文题就有“每一个成就是否会带来新的挑战”“接受群体的价值观,是否意味着人们可以避免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负责”。这些题目在与中国对比之后可以发现,欧美的发达国家更注重学生思维思辨的考察,注重思维品质的检测,注重学生观点及论证的过程。较少的去考查学生抒情叙事的能力,考试文体也都是议论性文体。这么做有利于引导考生在日常的学习中形成乐于探究的学习状态,毕竟考试也是社会价值趋向的体现之一。

我国目前的写作教学尽管已经不再紧盯抒情叙事,一味的强调情感与抒情,文体偏向议论文,考试文体也以选择议论文为先,但如今的语文写作课堂上却依旧少了些哲学思辨的气息和逻辑思考的味道,说理往往也仍强调着以情入理。

二、逻辑教学在中国的起源与现状

为了更好地理解写作教学逻辑性缺失的问题我们有必要先梳理一下逻辑课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发展。

(一)逻辑课的起源

逻辑作为一种基础性的工具,缺少了它人们就不能正确有效的表达自己的观点。逻辑课在中国的开设最早可以追溯到1902年的晚清。在清廷那年颁布的《钦定京师大学堂章程》中,规定“政科”需开设“名学”(名学是逻辑学的旧称)。此后的《奏定高等学堂章程》里也有逻辑课的涉及。进入民国后,逻辑学更是大多数学校的必修课。这种良好的逻辑学习氛围一直到二十世纪的三十年代被打破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苏联对逻辑学大肆批判,中国苏联学派的知识分子也因此受到影响对逻辑学进行批判。好在政府与主流学者并未受影响,逻辑学在大学课堂与中学课堂的地位并未被撼动。真正使逻辑学地位一落千丈的是五十年代学习苏联的“苏联逻辑”和六十年代的“十年动乱”。盲目学习苏联让逻辑课的课本首先倒退,只知陈旧落后的传统逻辑形式而不知有数理逻辑。其后逻辑专业性再遭重创,课程被取消,专业队伍被解散。使得学生只知现成的结论,却不知结论的推导过程。

七十年代末,逻辑课在大、中学校中复苏。张志公先生撰文呼吁:“中学生应该学点逻辑”,还鉴于教材、教師力量的不足建议“在中学普遍开设逻辑课显然是不可能的,……由语文学科明确的把逻辑训练和简要的逻辑知识的教学任务承担起来,是可取的。”[2]此法虽有一定效果,但情况依然并不明朗。1998年,国家教委颁布文件将逻辑课从汉语言文学(师范类)的专业基础课程中踢出去,就是逻辑课地位未能真正改善的典型事例。

(二)逻辑教学的现状

时至今日,逻辑教学的缺席已对社会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中小学、高中课堂都再也没有了逻辑课的身影,大学学科中,汉语言文学的专业课程里也依然没有逻辑课,只是作为选修出现。作为语文学科的从教者,不难发现现如今学生间的交流常有背离逻辑的情况。社交媒体上(如微博)的口水战,明显缺乏逻辑常识,令人唏嘘。作文中的逻辑缺失也是学生行文不畅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逻辑在写作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逻辑思维的锻炼与培养其实主要还是体现在阅读教学之中,如对文本主要内容的复述、段落大意的概括、主题思想的提炼等等浅显的逻辑常识,但大多数时候,阅读教学里经常出现的是:“在这篇文章里,你最感动的一个情节是什么,最让你感动的人物是谁?”类似这样的问题。这并不是说重视情感教育不好。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尤其是文学创作理论,“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强调的是作文感情抒发的重要性。所现在有一种说法,叫“我们的语文课堂里只要教师通过自己的技艺和魅力,把学生感动得一塌糊涂,让学生哭得稀里哗啦,自己也不忘眼角湿润,就是几近完美的精彩课堂”。这里为什么要提到阅读教学,因为顾黄初先生早在九十年代就在文章《对于阅读教学的思考》中就提出这样的疑问:“阅读教学的任务问题。是不是每学期把一册课本的全部课文都讲完,学生抄下并记住了这些课文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写作特点等等,阅读教学就算完成了任务?”[3]阅读教学,不光是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它还与学生的写作能力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阅读教学中就不重视必要的逻辑能力培养,推及作文教学,教师的教学话语也变成了“如果你要使读者感动,你得先感动自己”。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是需要有意识的去调动学生的逻辑思维的,有意识的去让获得一种让学生心悦诚服的从理性意识深处的理解和认可,这样的教学,即使没有大肆煽情,学生也能在逻辑思辨中感受到生命如头顶星空般深邃的美,感受到思维得到训练、思想得到深化的愉悦。当然我们不能过分要求在语文教学中渗透逻辑教学,毕竟语文还有语文课本身的任务,我们这里所说的,是必要的、常识性的逻辑知识。学生分辨不出语句的通顺与否,甚至认非为是这样类似的问题不能出现。从写字、用词、造句、组段到成篇,都需要思路明晰,这些都意味着语文教学和逻辑训练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众所周知,议论文的写作己经成为众多高考学子的首选文体,不仅是缘于议论文的写作没有过分需要学生有非常扎实或者华丽的语言功底,更多的是很多学生普遍认为,只要你是有点思想和想法,就可以付诸文字,再加上老师指点的方法技巧,一篇议论文可以很轻松地拿个漂亮分数。却不知,我们的议论文写作是有误区的。老师在指导学生作文要“凤头-猪肚-豹尾”时,却不能给学生的概念分析判断等逻辑思维方面给予恰当的指引。例如在我们的议论文写作中,应该更多地进行理性分析,而不是观点和事例的堆砌。议论文是以“理”说服读者接受观点或采取行动为写作意图的文章。但是,分析说理能力不足,往往会导致学生写议论文,不是以理服人,而是以“例”服人,又或是所举的事例是单一的缺乏比较、经不起推敲的。写出来的文章自然显得肤浅和幼稚,禁不起反驳。再来,事例的单一或事例的堆砌与将无根据的事例作为论据相比,倒又显得稍好一些。有些学生,论据毫无依据,举例与分析之间牵强附会。这归根到底还是在于社会当前诚信建设的缺失,从小剥夺了他们说真话的权利。事例堆砌试图以“例”服人,观点简单逻辑分析差强人意,是而今学生写作逻辑能力缺失的表现。究其原因,不仅与我们的学生生活经历的单薄和思维的单一有关,命题联系学生实际的办法也只是一定程度上缓解写作教学的窘迫。这更体现了逻辑思维能力在写作思维中的重要性。议论文需要逻辑思维,叙事抒情也需要逻辑思维,在我们的写作教学中,逻辑教学缺席已久。

四、如何在写作教学中切实运用逻辑思维的方式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因此切不可直接在教学中灌输诸如概念界定、符合判断、演绎推理等逻辑知识,把语文课上成逻辑课。更恰当的方法是在平常的阅读教学中,利用如《寡人之于国也》这样的课文范例让学生明白、体会理性的分析和有效的逻辑推理。另外,还要让学生进行写作逻辑的实践。并做好写作评价的收集工作。教师方面的逻辑能力培养也不容忽视。

(一)一线教师及学生——实践出真知

我们常说写作能力地好坏取决于一个人的阅读量与生活感悟,但其实,写作实践的积累,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没有练习的支撑,逻辑体系光靠教师讲授是不能到达大脑深处的。同时,写作实践不能盲目,这些大量的写作实践也需要有有效性的支撑。要想写作实践富于有效性,自然是意味着写作不能随便写写,它需要科学合理的安排,才能使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教师为了写作实践的有效性,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也应该前后连贯。

在作文的点评方式,教师应鼓励每一次的逻辑思维训练实践,先挑优点再说缺点,最不济的作文也应积极评价让学生珍惜每一次的实践,有动力继续努力。

此外,还可以采用成长记录袋的方式,一方面收集学生写作实践,助其增强写作的感悟力和思考力。这一方面的收集要提防出现将量化为分数的作文(分高者)作为收藏,学生所做每一篇作文都有其优点,应该让学生收藏自己的优点。另一方面,成长记录袋可以帮助学生捕捉生活中的逻辑事件,给予他们逻辑观察的能力。这个第二方面,类似于顾黄初先生多次在自己的文章与书籍里提及的学生的阅读要做好摘抄,制作卡片。这种方式也许放在现时看费时费力,但只要方法得当,就能发挥到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这个办法如同中药,见效慢却是滋补本体。

应试所导致的学生选择议论文问题,从另一角度看倒也符合社会对学生思辨能力提升的要求。既然是短时间内无法跨过的教育障碍,不妨也就将此看作是一种避害的办法,发挥好其良性指挥的一面。

(二)跟进教师与师范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与训练

教育是一项培养人的活动,一个人成人所需的文化滋养,时刻体现在教师的教导中。就像一位善问的老师,会形成善读的学生一样。逻辑思维能力优良的老师,也会对学生写作逻辑产生正面的影响。关键在于逻辑教学的长期缺席,导致我国语文教师逻辑能力严重降低,又如何去教导好学生?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在职教师要有意识的去培养实际的逻辑思维能力。多阅读一些逻辑思維方面的书籍,在阅读完后做好读书笔记然后推荐给学生,加以探讨提升,装进成长记录袋。适合在读完后推荐给学生的有彭漪涟著的《古诗词中的逻辑》,黄治清、唐海燕主编的《逻辑思维常识》,彭漪涟、余式厚著的《写给中学生的逻辑学》等,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阅读殷海光的《逻辑新引》,吴格明著的《逻辑思维与语文教学》。《逻辑新引》一书是一本以对话体裁编写的逻辑入门书,能让读者咋比较不吃力的情况下训练严谨的逻辑能力,非常适合。

此外汉语言文学类的师范生教育中,逻辑学不应再缺席。只有从教师培养就开始注重逻辑学的作用,才能顺应时代对人才的需要和学生成长的需要,才能培育和提高学生写作的内在逻辑性。

五、结语

容本镇在《写作感受论》中指出:“生活是感受的源泉和基础,没有生活就没有感受。但生活并不等于感受。生活必须经过情感的催化和心理的作用才能产生感受。”[4]叶圣陶先生又曾说:“无论什么主张,决不能没有理由地建立起来。譬如你主张常常运动可以增进健康,必然由于你懂得了运动和健康的关系。”只有在写作实践中恰当运用逻辑思维,才能将虚无的感情合情合理地变得有形有质。写作教学改革进行多年,依然面临诸多问题。为了让更多有思想有见识的生命体写出散发智慧光芒的优秀作文,教师们任重道远。

注释:

[1]刘勰.文心雕龙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2]张志公.承担逻辑训练的任务是可取的[J].语文战线,1981,(7).

[3]顾黄初.对于阅读教学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1983,(05).

[4]容本镇.写作感受论[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04).

参考文献:

[1]陈福宝.创立写作逻辑掌握写作真谛——关于高校写作教学改革的一点探索[J].东疆学刊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01).

[2]倪文锦.关于写作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9,(3).

[3]陈思.成长档案记录法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语文教学通讯,2017,(2).

(王孟婷 扬州大学文学院 2253000)

猜你喜欢

议论文逻辑阅读教学
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
议论文阅读专练
逻辑
创新的逻辑
Get两种论证法,一举拿下议论文
简谈“议论文”写作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议论文应以“理”服人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