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马拉松赛事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7-08-05刘舒鹏李延超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开展现状问题对策

刘舒鹏+李延超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对当前我国马拉松赛事的开展现状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我国马拉松赛事在发展中还存在比赛保障和服务质量有待提高、人们盲目跟风忽略安全问题、国外运动员“捞金”和作弊问题凸显、市场化运作有待深入开发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应该采取以下对策:进行赛事服务改革,加强赛前监察和运动指导;规范外籍优秀运动员参赛行为,建立个人征信系统;鼓励赛事公司加入赛事组织;加强无形资产保护和有形资产的创新开发,以期发挥马拉松赛事在推动全民健身过程中的作用。

关键词:马拉松赛事;开展现状;问题;对策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增速稳定,人们收入增加,人们在逐步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必然会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和更加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社会体育发展也迎来黄金时期。而在健身项目中,马拉松运动对设备要求不高、简单易行、老少皆宜。同时,马拉松运动是一种新的交流和学习的舞台,可以满足人民群众随着社会发展而增长的身体和精神两个方面的需求,从而激发了人们群众参与的热情和激情。城市举办马拉松赛事在宣传城市文化、打造城市品牌、号召全民健身、促进经济发展、刺激旅游业等方面,更是起到了独特的作用。所以,深化此课题的研究对于全民健身的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都具有非常大的社会价值。同时,也为我国马拉松赛事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对我国社会体育工作者进一步深入马拉松赛事研究提供参考。

1当前我国马拉松赛事发展现状

2016年10月1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529 971亿元,同比增长6.7%。按照国际通行研究的标准,当人均GDP達到5000美元的时候,体育产业的发展会呈现出一个“井喷式”的发展态势,而中国目前人均GDP已经达到了差不多8000美元,所以正是高速发展的时期。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体育需求、保障和改善民生和扩大内需、增加就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同时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国家凝聚力和文化竞争力,在2016年10月28日公开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以保证社会体育活动持续不断地发展下去。马拉松运动也借助中国全民健身的东风,迅速发展。

1.1赛事数量和参与人数逐渐增长

1959年我国第一次将马拉松运动加入全国运动会比赛项目。1981年经过国际田径联合会准许后,我国举行了首届城市马拉松一北京马拉松赛,开创了我国城市马拉松的先河,国务院在颁发《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之后,各城市的马拉松赛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根据中国田径协会官网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举办了22场马拉松赛事将近22万余人参与、2012年我国举办了33场马拉松赛事将近50余万人参与、2013年我国举办了39场马拉松赛事将近75万余人参与、2014年我国举办了53场马拉松赛事共80万余人参与、2015年我国举办了134场马拉松赛事共150万余人参与(见图1)。由此可知我国马拉松运动2014-2015年出现爆发式增长。

截至2016年10月31日,通过中国马拉松信息平台数据显示在中国田径协会注册的全国马拉松及相关运动赛事,2016年共计328场,举办地涵盖了全国4个直辖市和23个省、自治区的79个城市,84%的省区市举办过1场或多场马拉松赛事。其中,获得中国田径协会赛道认证的赛事134场,获得中国田径协会A类认证的赛事101场,B类认证的赛事14场,与中国田径协会共同主办的赛事116场。根据国际田径联合会最新公布数据,2016年我国共有4项金标赛事,分别是厦门马拉松、扬州鉴真国际半程马拉松、北京马拉松和上海马拉松。此外,黄河口国际马拉松赛是国际田径联合会的银标赛事,兰州国际马拉松赛是国际田径联合会的铜标赛事。重庆国际马拉松赛、衡水湖国际马拉松赛、太原国际马拉松赛和珠海国际半程马拉松赛,都是中国田径协会金牌赛事。

1.2举办地域多样化

在2015年,取消马拉松赛事审批后,我国马拉松赛事数量增加,各举办地结合当地的环境、历史文化、风景等条件,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各地区马拉松赛事逐步增加,特别是在2014-2015年间马拉松赛事急剧增加(见表1)。我国幅员辽阔,具有不同地理特征,催生了我国马拉松赛事类型更加多样化。除迷你马拉松、半程马拉松、全程马拉松等公路跑赛事以外,也出现了山地马拉松、森林马拉松、沙滩马拉松、超级马拉松、女子半程马拉松以及马拉松接力赛等特色赛事。现有我国的马拉松路径类型主要有:公路、越野、山地、沙滩和城墙等。以自然环境资源为基础开展的马拉松赛事有:阳江海陵岛环岛国际马拉松、金山岭长城马拉松、五大连池环火山马拉松等具有不同地域特色的马拉松;以文化历史开展的有:长征系列飞夺泸定桥越野挑战赛、康定情歌国际马拉松、丝绸之路敦煌国际马拉松等承载不同文化的马拉松赛事;以自然风景为特色开展的马拉松赛事有:额济纳旗穿越胡杨林国际半程马拉松赛、油菜花马拉松、长春净月潭森林马拉松等风景优美的马拉松赛。参赛运动员不仅可以领略当地的自然人文景观,还能将运动和旅游完美结合。

1.3马拉松运动成为新的社交手段

如表2所示,我国马拉松赛事有大量不同国家的人参与,成为了人际交往的桥梁,能够将不同名族、身份、职业、经历、年龄、肤色、性别的人聚集运动场上进行公开平等、和平友好的比赛,有利于增进情感交流,加深友谊。同时,也有益于我国运动员与其他各国运动员进行文化交流,促进我国马拉松事业的发展。

1.4马拉松赛事市场化现状

当前我国体育赛事市场运作主要是三种模式:政府主导型,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型,市场运作型。在46号文件的指导下,我国现阶段马拉松赛事组织主要是以“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形式开展。赛事组织形式主要有:中国田协和地方政府共同主办、地方政府主办、企业协办,民间团体或组织主办。

资金来源主要来自三个方面:报名费、赞助商赞助、政府拨款。表3是我国2016年金牌马拉松赛事赞助商及官方衍生物。马拉松赛事组委会提供给赞助商冠名、运动装备使用、广告、奖品供给、饮料供给、商品推广等方面的权利。提供给消费者参赛权、纪念品、T恤等物品。

2当前我国马拉松赛事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比赛保障和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如图2所示,我国每年增加大量马拉松赛事,特别是在2015年,取消马拉松赛事审批后,民间办赛热情高涨,赛事越来越多,有限的公共资源开始变得有些捉襟见肘,赛事中出现的问题也就越来越多。许多举办组织方和城市属于第一次接触马拉松的赛事组织,很多赛事存在竞赛组织不规范,服务意识不够强等问题。例如:2013年北京马拉松开赛共有超过3万人报名参赛,因为流动厕所少,一群中外选手站在墙边小便照片在网上疯传,选手站成一排,在沿途的红墙和绿化带“就地解决”;2016年10月16日南京国际马拉松赛开跑,因裁判与非洲运动员沟通不畅,跑错了路,这直接导致影响了他们的成绩等问题暴露出我国与国际马拉松赛事还存在差距,马拉松赛事保障和服务还有待提高。仅从赛道设置厕所数量上来看:2013伦敦马拉松赛有将近5万余人参加,一共设立了1250个移动厕所,在出发点还专门设立了400个移动小便池。东京马拉松是世界马拉松大满贯赛事之一,2014年的东京马拉松设置厕所,起点处618个,沿途43处396个。而在有2万人参加的2015合肥国际马拉松比赛仅安排了350个蹲位的移动公厕。3.8万人参加的2016上海国际马拉松也只设置了380个流动厕所。通过这些简单的数据比对,可以看出我国的马拉松赛事保障和服务还有待提高。

2.2人们盲目跟风忽略安全问题

虽然在2015年,中国田径协会取消马拉松赛事审批后,各地掀起了举办马拉松热潮,但是很多马拉松赛事还是“一票难求”,报名系统开通之后,一天甚至2個小时之内,所有名额就会被用完。大部分赛事组织方必须通过抽签的方式决定分配名额。据统计参加马拉松的人包括了在校学生、企业白领、国家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企业高管等各个阶层,年龄范围也从十几岁到六七十岁。从各马拉松官网以及新闻网统计,从2004-2016年,我国马拉松比赛参赛人员猝死事件时有发生,尤其是在马拉松赛事数量陡增的2014年和2015年,每年出现5例(见表4)。2016年上海市疾病控制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2009-2014年的上海马拉松比赛中,平均每场马拉松赛事就诊人数就达2889人次。2016年3月20日的清远马拉松,近2万参赛者,共发生了12208人次伤病。足以证明我国马拉松赛事组委会对参赛者标准要求很低,甚至是没要求。如今马拉松运动在我国如火如荼的开展,迅速成为最时尚、最疯狂的体育运动,背后却是日益放大的风险。报名人员盲目跟风,未进行专业训练盲目参赛,以及组织方对报名人员未设置报名条件,报名人员未经筛选、专业的长距离跑的训练方法和训练指导团队的短缺、参赛人员缺乏健康防护意识等等都是影响现在我国马拉松运动发展的重要问题。

2.3国外运动员“捞金”和作弊等问题凸显

2016上海马拉松比赛设置的全程马拉松冠军奖金是45000美元,破世界纪录奖金达到100000万美元,破上海马拉松纪录则奖励10000美元,比赛为前8名运动员设置了相应的奖金。2016厦门国际马拉松设置的全程冠军奖金40000美元,破厦门国际马拉松纪录奖金达到20000美元,为前8名运动员设置相应奖金。2016扬州鉴真马拉松设置的全程马拉松冠军奖金是120000元,破世界纪录奖金达到200000元,破扬州鉴真马拉松纪录则奖励20000元,比赛为前15名运动员设置相应奖金。高奖金可以吸引大量国内外优秀选手参加赛事,从而赛事可以升级,然而出现了一些令人不安的现象,近年来我国的马拉松赛事的冠军、亚军、季军等比较靠前的名次,都被来自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等非洲国家的选手垄断了,这样大大挫败我国人们参加的热情。当越来越多的国内赛事前几名的名次和奖金都被国外选手拿走,也逐渐引发了国内选手和长跑爱好者的不满。

同时,丰厚的奖金加上新制定的《中国马拉松大众选手等级评定标准及实施办法》,使少部分人为了奖金和等级,不惜挺而走险作弊。2010年6月到2016年11月8日止,已经有68名作弊者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处罚。在某些利益的驱动下,替跑行为屡见不鲜。替跑行为除了有损比赛公平以外,最大的危害当属安全问题。2014年张家口市举行的草原国际马拉松赛中,一名50多岁的参赛选手猝死。事后,赛事组委会发布公告称,这名老者是借用他人的身份参赛,保险公司对其意外身故不予理赔。

2.4马拉松赛事市场化运作有待深入开发

目前,我国马拉松承办组织还未完全摆脱传统体制下的习惯,即使进入了市场,由于产权关系不明确,并没有完全意义上的市场主体。政府过多的干预马拉松赛事市场运营,导致活力不够,效率不高,缺乏竞争力。如表3所示,我国马拉松赛事无形资产市场开发中赞助商的特性与马拉松赛事特性不符合,如北京国际马拉松赞助商六福珠宝,厦门国际马拉松赞助商青岛啤酒,与马拉松赛事特性就相差甚远,浪费了赛事资源。比赛有形资产开发力度不够,数量太少,大部分赛事仅仅提供纪念奖牌和T恤。

3马拉松赛事发展对策

3.1持续推动“放管服”改革,提高马拉松赛事质量

放:放宽举办赛事条件,简化办赛程序,激发社会力量参与赛事组织的积极性,吸引更多的民间力量加入到马拉松赛事的开展中;管:对地方组织方层面应出台严格的奖惩制度,用评分方式筛选赛事,做到宁缺毋滥。国家制订相关赛事标准、强化赛事运营机构的培训并且做好监督工作,大力推进马拉松赛事管理体系、组织标准体系和注册、认证体系建设;服:加强跑步训练指导员、赛事组织、医疗急救等方面的培训,同时因地制宜,在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传统体育人文资源,打造具有不同特色的马拉松赛事。提高在《中国马拉松及相关运动赛事等级评定标准》中,选手服务评分的分值。在赛前积极进行有形和无形资产的开发,加大赛事公共资源投入,成立赛后赛事服务反馈调查机构,从参赛人员角度感受服务质量,积极提高赛事服务能力,提高赛事质量。

3.2加强赛前监察和运动指导

马拉松运动是长距离、不间歇跑动,基础体能和专项技术的要求极其严格,是参与度与风险度“双高”的赛事。组织方应该加强赛前检查,严格要求参赛人员在进行长距离竞赛前,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而且需要根据长距离跑步安排系统训练。积极学习国内外优秀马拉松赛事举办经验,如全球十大马拉松赛之一的波士顿马拉松,参赛高门槛,赛前需经身体健康检查,合格者方可报名参加比赛,保障了马拉松运动的安全。在比赛前组织选手们做热身运动,确保运动员能够以比较好的身体状态投入到比赛中;大力发展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对参加长跑活动人员进行指导及各种身体练习的基础指导,制定体育锻炼计划,使人们掌握长跑方法,学会科学健身;对参与长跑运动人群进行体育保健指导,医学监督,以科学的理论方法指导人们锻炼;严格按照《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标准》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同时,在学校体育方面应该加强以提高青少年体质为目标的长跑训练,传授科学的运动方式,使学生具备长跑的能力和知识。

3.3控制奖金额度,建立个人征信系统

严格按照中国田径协会关于中国境内马拉松赛事奖金设置及发放规定,控制奖金额度,让马拉松运动回归到全民健身的本质。组织方严格遵守《马拉松经纪人管理办法》和《关于邀请外籍优秀运动员参加中国境内马拉松赛事的管理规定》等文件,对国内马拉松比赛邀请的国外运动员进行引导和规范。对国内外选手分开排名分别评比奖金,最大限度的激发我国人民参与马拉松运动的热情,引领全民健身热潮。组织方应加大作弊监察力度,从源头杜绝作弊行为。对全国马拉松甚至国外马拉松赛事进行联网,建立个人征信系统,加大对不诚信选手的惩罚力度,对于替跑和被替跑等存在诚信问题的运动员给予取消马拉松報名和参赛的资格。

3.4鼓励赛事公司加入赛事组织

完整的马拉松赛事涉及赛事发展策略规划、医疗救援、环境卫生、市场开发等,涉及内容复杂,需要专业的体育赛事公司来确保赛事的正常开展。需要加强对体育赛事公司的指导,确保赛事良性发展。根据地区实际情况,结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的要求,努力壮大体育社会组织。推进体育类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社会组织发展,支持其加强自身建设,健全内部治理结构,增强服务功能。加强分类指导和业务指导。鼓励各类社会组织承接政府公共体育服务职能。发挥体育社会组织在营造氛围、组织活动、服务消费者等方面的积极作用。鼓励专业体育赛事公司参与赛事组织。

3.5加强无形资产保护和有形资产的创新开发

在市场化运作中政府应该简政放权,遵循体育产业发展规律,完善市场机制,大力保护赛事的无形资产,在无形资产的开发中追求质量,充分利用赛事资源,通过冠名、合作、赞助、广告、特许经营等形式,加强对体育组织、体育场馆、体育赛事和活动名称、标志等无形资产的开发,提升无形资产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研究建立体育产业资源交易平台,创新市场运行机制,推进赛事举办权、赛事转播权、无形资产开发等具备交易条件的资源公平、公正、公开流转。市场化运行当中加强突出举办地的品牌特点,根据举办地的人文历史等条件开发有形资产,使马拉松市场多样化繁荣发展。

4结语

中国田径协会提出到2020年,全国马拉松及各类路跑赛事超过800场,全年参赛人数超过1000万人次,马拉松热潮席卷全国。在马拉松赛事数量增加的同时,应加强提高赛事质量;在全民健身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的有利条件下,继续推动马拉松在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建设过程中的作用。在建设健康中国和大力发展体育产业的新形势下,马拉松赛事的发展将迎来新的机遇。在马拉松赛事发展中,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良性发展模式,构建起“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方式多样化、运作方式市场化”的新机制。国内马拉松赛事的发展还在路上,参与人群的壮大也还在路上,我们要规范办赛、提升服务,以延续当前马拉松赛事的发展势头,使马拉松运动成为最爱大众欢迎的运动之一。

猜你喜欢

开展现状问题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巨野县农村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情况及发展对策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