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2017-08-04赵欢欢

东方教育 2017年10期

赵欢欢

摘要:本节教学设计采用激趣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入课堂。本章内容整体来说是高一学生进入高中以来学习的较为难的知识点,如何突破学生“化学难”的心理防线,如何让学生以类比、对比和归纳的化学思维学习化学。

关键词:金属的还原性;金属活动性顺序

一、教材分析

《金属的化学性质》是高中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学习的第一部分,它在编写上体现了分类研究的思想:将金属这个整体作为研究对象,抓住一些典型物质发生反应的实验事实,进行比较、归纳、总结,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最后形成规律。这些知识的学习,既可以为前面所学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的材料,又可以为在《必修2》中学习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与能量等抽象的理论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金属的化学性质在高一必修中的要求层次是让学生学会研究金属的反应规律——还原性,理解这条规律的归纳得来和外延拓展;同时,让学生感受、体验、理解实验条件的控制以及探究实验的操作过程,初步认识化学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学过一些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知识,了解了金属活动性顺序,在高中第二章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初步知识,这些为本章进一步学习奠定了基础。

高一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喜欢做实验,但观察实验、分析实验、从实验中获取相关知识的能力尚需进一步培养。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钠、铝等金属与氧气的反应,理解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规律。

(2)了解氧化铝表面氧化膜的保护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钠、铝与氧气的实验,能准确地用语言描述,透过现象看本质,尝试对现象进行分析、归纳,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增强学生的思考、实验、观察、比较、归纳等方法,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线索、思路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感受并贊赏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钠、铝与氧气的反应。

难点:铝氧化膜的保护作用。

五、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