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2017-08-04杨艳飞

东方教育 2017年10期
关键词:导学学案信息技术

杨艳飞

如今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能力的提高,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切实贯彻。从当前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出发,指出要实现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需在新的教育理念支撑下构建符合新课改要求的“新课堂”。作为信息技术教育的专职计算机教师,应带头转变原有的工作方式,认识到自己不只是一个教书匠,而应是拥有现代教育观念、具备反思精神、善于合作的探究者。在阐述“新课堂”构建意义的同时,着重探讨了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新课堂”构建的理念与教师角色的转换。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初中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意义。

教育界已然将创新纳入了素质教育的核心內容加以推动,而全面科学地理解创新才能更好地把握创新教育的实施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针对特定的时代特征,有学者曾明确指出:“一切源于人对自然生产和社会的新的思想的产生、技术的变革、模式的改变等都是创新。”而创新教育就是“通过教育的过程,以启发、诱导的教育方式为手段,以激发开辟人的创新意识为核心,以整体素质的培养提高为载体,以着力塑造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落实人才的培养目标,并促使国家经济建设获得尽快发展,社会文明取得更大的进步”。基于对创新、创新教育的认识,结合初中义务教育阶段的实际,可以将初中生创新能力理解为在学习实践中,以创造性的个性方式对问题进行分析、加工、总结及应用,从而生成具有某种价值的成果,并加以反思和提升,促使学习活动的再发现与再生产。

二、初中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策略。

1、激发学习兴趣。

激发兴趣和爱好是培养创造思维的基石。爱玩、好动、对未知事物好奇,这是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中,就要抓住学生这一特点,把“游戏”适时引入课堂,在教学中因势利导,把学生潜在的学习势能转化为动能,从中去激发学生的兴趣,正所谓,兴趣越大,则学习的动力越大,学习的效果就越好。因此,在我的课堂上,一些益智游戏和一些稀奇古怪的“玩意儿”,频频出现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一些新知悬念,让学生每一课都有新发现、有新收获,让学生感受到电脑中所蕴含的知识、技巧真多,从而激发他们对信息技术课的求知欲、探索欲,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画图软件中的“剪切”“粘贴”命令时,首先出示了一个由画图工作制作的拼图小游戏,同时激发学生:“今天老师带来一个自制的拼图游戏,大家想不想玩呢?”这时学生的兴趣油然而生,我让学生自行探索玩这个拼图游戏的方法。于是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开始操作游戏。在游戏初期,不少学生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于是引导学生采用自主看书、同学间合作探究、查资料、向老师请教等方法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这样既唤起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意愿,使学生始终满怀信心、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之中,又实现了整个教学过程的自主性、开放性、实践性。同时,提高了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为学生的创造思维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2、培养想象能力。

人类有了“嫦娥奔月”的神话和幻想,才有今天“阿波罗号”登月;有了“木牛流马”的幼稚幻想,才有今天在战场上纵横驰骋的装甲战车;有了“阿凡提”的“芝麻开门”的幻想,才有了今天的众多发明。这是幻想给人的启迪。在人们的具体创造发明过程中,许多创造发明的灵感也是从幻想中产生的。

学生有时的一些想法在成人看来是很奇怪的,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不要扼杀学生的灵感,让他们敢想、敢做不要被别人的看法所束缚,鼓励他们勤于思考并为自己的想法付出行动,也许第二个比尔.盖茨就会在他们中诞生。

记得有个学生在学习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时候,突然向我提出说过:“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可不可以用语言来控制,这就不需要麻烦的操作了,想让计算机做什么只要说一声就可以自动完成。”当时有许多同学笑话他,我及时阻止了他们并表扬了这位同学。他敢于大胆的想象,他的想象并不是没有根据的胡思乱想,也许就在明天就会有语音操作系统的问世。

3、开展学案导学。

所谓“学案导学”式教学,是教师在编写教案的同时,通过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的综合分析,设计一个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导学方案,进而培养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式。该教学方式下,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从单纯教师的教转向师生共同活动,对体现学生的自我价值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实践教学中,该教学方式的实施应把握以下两点:

一是学案的编写应把握灵活性、梯度化原则。学案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贯穿整个学案导学教与学过程的学习活动线索。在编写过程中,教师应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识水平等进行综合分析,一方面在形式上保证丰富多彩、灵活多样,以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和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在内容上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强度进行综合分析和差异分析,准确定位学案编写的精度、难度和梯度,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保证大部分学生能“跳一跳,摘得到”,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采用“分组合作”。

每学期开学通过开展“信息技术知识与操作水平现状调查”,及时了解学生水平,在第一至二周内成立合作学习小组,每组成员4-6人,每组安排一名理论水平较高、操作能力较强且有一定组织能力的组员担任组长,在学习时起联络、监督、指导作用。在完成教学任务时,组长及时指导基础差的同学,组员间优势互补、互帮互助,齐心协力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也可以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探索和协作学习。在此学习环境中,学生获得知识、能力与方法是在教师、同学的帮助下,通过独立探索或者同伴协作交流,进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进行的,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活动的主体。通过“分组合作”教学法,学生们的整体水平大大提高,还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学习情感,为他们提供了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

总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是一项需要不断创新思想,更新理念的工作,一定要在实际工作中多进行实践和探索,将自己的新想法、新理念融入到信息技术教学的工作中,让初中生的信息学习能力进一步增强,为未来竞争更为激烈的信息社会培养更多的后备人才。

猜你喜欢

导学学案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背影》导学案教学
乡愁导学案
“比例尺(一)”导学案
我是小导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