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素质教育背景下如何做好创造教育

2017-08-04陈福鼎

东方教育 2017年10期
关键词:创造教育教育改革素质教育

陈福鼎

摘要:所谓的创造教育,是为将来能在社会实践中有所发明与创新的教育对象的出现而打基础、做准备的教育。无论在什么年代,社会的责任之一便是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具有创造力的人。鉴于此,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则成为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进行认真思考的问题之一。

关键词:创造教育;素质教育;教育改革

无论在什么年代,社会的责任之一便是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具有创造力的人。鉴于此,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则成为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进行认真思考的问题之一。

一、创造教育的内涵

创造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育,其是在创造学原理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方法来指导教育活动的。作为现代型的创造教育,它的主要任务则是:实施开发行创造力的项目,并以此解决一定的教育问题,从而培养出更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人才。从狭义上的基础教育的特点来看,所谓的创造教育是为将来能在社会实践中有所发明与创新的教育对象的出现而打基础、做准备的教育。但若从广义的角度来说,只要是对受教者的创造志向、创造精神、创造才干和创造性思维有利,并因此而开展的教育活动,都可以称之为创造教育。

二、素质教育背景下做好创造教育的策略

笔者根据自己近些年來的教学实践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就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出了自己的几点意见,具体如下,即:

(一)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是进行创造教育的重要前提。与此同时,人们对教育学的关系和教育手段等的认识都必须有所改观。要不然,将无法实施“创造教育”。从以往我国的教育实践来看,学生基本处于“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之下。即由教师充当雕塑家来雕琢学生这一可塑之物。而在教学关系上,不仅忽视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还夸大了教师的作用,并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在传授知识,而并未对培养学生的情感、启发其思考和掌握方法等方面给予足够的重视。

(二)为创造教育打造相应的教学环境

第一,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师生和生生之间,都应互相尊重和激励,并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设置与之相适应的奖惩制度,从而促进学生们都能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第二,在学校的公共区域,如教室、图书馆和饭堂等处书写并宣传与创造相关的标语,并将具有创造精神的人物事迹予以详细介绍,进而于潜移默化中达到激励和启发学生的目的;第三,坚持民主教学法,即以启发为核心,以学生的自知、自思、自创和自理以及自评等为主线。相关教材由授课教师与学校共同编写,并设置一门心理素质教育课,其应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个性为主,以便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三)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通往创造世界之门的第一步则在于观察,而人类对自然的改造也是始于对自然的观察。所以,大自然便是培养学生观察力的基础。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实验室才是我们科技观察与创造的主要来源。鉴于此,在观察时,深入工厂和农村第一线,且多多参与社会实践是十分有必要的。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了解我国生产第一线在运用科技产品方面的实力与水平。部分学校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适应大自然的能力,还专门组织了春游或秋游等接触大自然的户外活动,以便于让孩子们在融入自然的同时,更深切地感受大千世界的风云变幻,进而提高其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

(四)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其创造信心

孩子的天性之一便是对新生事物保有的一份好奇。自打记事起,便爱问东问西,刨根问底。一旦进入校门,教师要想让学生继续保持着这份好奇心,就应该多问几个为什么,启发学生思考,并从中发现一定的价值,从而自觉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而学生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途径之一便是观察,有了它,人们便可逐步开始进入全面、深入并正确地认识事物这一过程。而发明创造正是建立在敏锐而又精细的观察这一基础之上的。教师要想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观察力,其途径可以是观察一幅图画、一种水果或一个动物,还可以深入生活,观察自然。

(五)将创造教育应用于课堂教学中

实施创造教育的基本途径之一便是将其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而这重点在于教师的渗透教学,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敢于质疑现有的结论,或合作学习;还可以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创设与教学内容相符合的教学情境。即努力让学生在虚拟的生活真实中,积极思考,随机应变;甚至可以将教学与实验相结合,这样既能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还能使其在寻找规律的过程中进一步得到探索与创造精神的培养。

(六)开展创造活动

创造教育,既要求学生能够习得创造性的思考方法,也要能在实践中学以致用。而像创造课程和发明小组以及各类兴趣小组的开设等都对其十分有利。另外,为了给学生提供有利的创造发明的条件,可以利用专门或业余的时间,以便于学生能在相对轻松的环境中得到相应的锻炼。如此,学生的创造个性和能力都能得一定的塑造与提高。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创造大舞台”的打造对有利因素的发现和利用十分有利。我们应借助有效的支撑点,赢得创造活动的成功。另外,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也是21世纪教育改革的主旋律。

参考文献:

[1]张廷贵 ,孙龙存;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学与管理;2001年16期

[2]李晓彦;高校创新教育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措施[J];南都学坛;2009年04期

[3]张春兰;李子运;智慧教育视野中未来学习空间的重构[J];现代教育技术;2016年05期

猜你喜欢

创造教育教育改革素质教育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数学课程中的创造教育浅议
“创造教育”引领幼儿生活与学习
学有所悟,学有所乐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浅谈大学教改中创新型的物理试验问题
动物医学专业面向官方兽医与执业兽医教育改革的探讨
基于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幼儿美术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