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D-ASL灌注磁共振成像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不同亚型中的临床应用

2017-08-03金学荣马小芳

宁夏医学杂志 2017年7期
关键词:大面积白质磁共振

张 涛,金学荣,蔡 中,马小芳

·经验交流·

3D-ASL灌注磁共振成像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不同亚型中的临床应用

张 涛,金学荣,蔡 中,马小芳

目的 探讨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3D-ASL)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不同亚型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7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常规MRI、DWI及ASL序列检查,比较DWI和ASL两种技术显示病变的阳性率及面积大小。根据Adamas分型法,分为大面积、小面积及腔隙性脑梗死。结果 大面积脑梗死14例(37.8%),小面积脑梗死6例(16.2%),腔隙性脑梗死17例(46.0%)。病灶显示阳性率:DWI对大面积、小面积及腔隙性脑梗死的检出率为100%,ASL-CBF图大面积脑梗死低灌注显示率为100%(14/14),小面积脑梗死低灌注显示率为66.7%(4/6),腔隙性脑梗死低灌注显示率为5.9%(1/17)。同一病例DWI与ASL-CBF相同病变显示面积的大小:SDWISASL,n=0。14例大面积脑梗死,DWI图上梗死面积为(882.15±450.66)mm2,ASL-CBF图上低灌注面积为(1 249.38±565.80)mm2,ASL-CBF图上低灌注面积大于DWI图上梗死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65,P<0.05)。结论 3D-ASL可全面反映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血流灌注状态,结合DWI可以评估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缺血半暗带,但对仅累及白质的小面积脑梗死及腔隙性脑梗死显示有较大局限性。

脑梗死;动脉自旋标记成像;磁共振成像;Adamas分型

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发病率高、复发率高及致残率高的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准确评估急性脑梗死的病灶范围和缺血半暗带 (IP),对指导临床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扩散-灌注不匹配被视为判断缺血半暗带的 “金标准”。3D-ASL具有无创、不需要外源性对比剂等优点,它采用新近改进的三维容积扫描,是一种新的研究脑组织血流灌注的方法。目前已初步应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1-2],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不同亚型的研究,国内少有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3D-ASL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不同亚型中的应用价值。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收集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我院神经内科及急诊科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37例,均在入院24 h内行磁共振检查。其中男23例,女14例,年龄44~84 岁,平均(66.79±10.96)岁。入组标准:① 具有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症状; ② 结合MRII常规序列及DWI图像排除其他改变;③发病后6~72 h定为急性脑梗死[3]。排除标准:既往有癫痫病史,MRI平扫有颅内出血、占位病变及先天发育畸形。

1.2 检查方法:采用 GE 3.0 T Discovery 750 MRI 扫描仪,32通道头线圈。扫描序列包括:轴位T1Flair、T2WI、T2Flair、DWI、3D-ASL,矢状面T1WI,DWI;DWI:TR 3 800 ms、TE 65.4 ms、FOV 24 cm×24 cm、层厚5.0 mm、层间距 1.5 mm,矩阵160×160、NEX 2.0,b值 1 000 s/mm2。3D-ASL:TR 4 844 ms、TE 10.5 ms、FOV 24 cm×24 cm、层厚5.0 mm、层间距 1.5 mm、 矩阵512×8、NEX 1.0,PLD 2.0 s。

1.3 图像分析与数据处理:将3D-ASL原始图像传输至 GE ADW4.6工作站,使用FunctionTool软件中自带3D pCASL后处理软件,选择阈值后生成PLD=2.0 s全脑血流量(CBF)伪彩图像,通过伪彩图像阈值选取CBF<23 mL /(100 g·min)认为低灌注区域[3]。由一名副主任医师和主治医师(要求从事MRI诊断≥5年)分别对DWI和ASL-CBF图像进行判读,对判断有分歧的患者重新协商后决定。对DWI和ASL均有异常者,在DWI图上选取病灶最大层面,采用手动勾画法分别在DWI及相应ASL-CBF图上测量梗死面积和灌注异常面积。以DWI图上病灶面积为标准,采用Adamas分型法[4],按梗死灶面积大小分为:大面积梗死(>3 cm2,累及2个以上脑解剖部位)、小面积梗死(l.5~3 cm2)和腔隙性梗死(≤1.5 cm2)。

2 结果

3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大面积脑梗死14例(37.8%),小面积脑梗死6例(16.2%),腔隙性脑梗死17例(46.0%)。病灶显示阳性率:DWI对大面积、小面积及腔隙性脑梗死的检出率为100%。ASL-CBF图大面积脑梗死低灌注显示率为100%(14/14),小面积脑梗死低灌注显示率为66.7%(4/6),腔隙性脑梗死低灌注显示率为5.9%(1/17)。14例大面积脑梗死DWI图上梗死面积为(882.15±450.66)mm2,ASL-CBF图上低灌注面积为(1 249.38±565.80)mm2(表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6,P<0.05)。6例小面积脑梗死中,2例主要累及皮层灰质,ASL-CBF图上低灌注面积为235 mm2;2例病灶位于半卵圆中心白质区,ASL-CBF图显示不清,2例同时累及灰质和白质区,ASL-CBF图低灌注边界显示不清,故而未测量脑梗死的面积。17例腔隙性脑梗死,其中1例病灶位于豆状核,ASL-CBF图上低灌注面积为75 mm2,16例病灶位于半卵圆中心、放射冠、内囊等白质区域及脑干,ASL-CBF图显示不清,故无法测量病灶面积。DWI与ASL-CBF对同一病例相同病变显示面积的大小:SDWISASL,n=0。

表1 DWI和ASL-CBF图对大面积脑梗死病变面积比较

右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大面积脑梗死,DWI高信号(1c),ASL-CBF(1d)显示低灌注面积明显大于DWI。右侧枕叶急性小面积脑梗死,DWI高信号(2c),ASL-CBF(2d)显示低灌注面积大于DWI。左侧豆状核腔隙性脑梗死,DWI高信号(3c),ASL-CBF(3d)显示低灌注。

3 讨论

DWI是目前唯一可以在活体进行水分子扩散测量和成像的无创性方法,对水分子的扩散运动十分敏感。水分子扩散运动减弱时,在DWI上表现为高信号,ADC图显示为低信号。Moseley等[5]证实,在大脑中动脉阻塞45 min后立即显示缺血区范围。2003年冯晓源等[6]进行弥散加权成像(DWI) 和灌注成像(PI)界定急性脑梗死缺血半影区研究,发现左侧大脑中动脉栓塞大鼠在线栓栓塞后30 min即出现DWI高信号,最早出现在由栓塞侧大脑中动脉供血的基底节区,ADC值降低;随着栓塞时间的延长,异常信号区逐步扩大,顶枕叶及颞叶皮质区渐次受累,ADC值也进一步降低。脑组织急性缺血后,脑供血不足,微循环灌注障碍,细胞缺氧,ATP生成减少、耗尽,钠钾泵衰竭,K+大量外流,Na+、Cl-、Ca2+进入细胞内聚集,细胞内渗透压增高,大量水分进入细胞,产生细胞毒性水肿,导致水分子弥散运动减慢,这时在DWI上表现为异常高信号[7]。本研究结果显示,34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大面积脑梗死14例、小面积脑梗死6例、腔隙性脑梗死17例,DWI均显示为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与国内学者陈耿、刘克等[8-9]的研究结果相一致,认为DWI对急性脑梗死诊断具有高度准确性,可用于急性脑梗死的早期检查、诊断。

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WI)是一种反映组织微血管分布和血流灌注情况的MRI功能成像技术。3D-ASL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全新的容积灌注成像技术,该技术依托高保真度和高稳定性的射频平台,能在约1.5 s内完成1 000次以上的准连续式标记,实现了大范围的全脑容积灌注成像,突破了传统ASL技术存在的信噪比低及灌注不均匀等缺点。国外学者研究证实,采用ASL技术获得的脑血流量值与PET一致性很高[10-11]。本研究结果显示,34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ASL-CBF伪彩图上,14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显示低灌注,其中13例ASL-CBF图上低灌注面积大于DWI图上梗死面积,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张顺等[12]进行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应用研究时发现,1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ASL-CBF图异常灌注面积大于DWI图的梗死面积,分析其不匹配区可能存在缺血半暗带。但是国外学者Zaharchuk等[13]的研究认为ASL-DWI不匹配可能存在过度评估,与PWI-DWI的不匹配相比,ASL不匹配区除了包括IP,同时也可能存在良性灌注不足区[14]。本研究中有1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ASL-CBF低灌注面积约等于DWI的梗死面积,考虑梗死灶面积较大且缺乏侧枝循环,在发病早期即发生不可逆性损伤。6例小面积脑梗死患者4例显示低灌注,其中2例病灶同时累及灰质和白质区,ASL-CBF图低灌注边界显示不清;2例病灶位于半卵圆中心白质区,由于病灶与周围脑白质对比不明显,ASL-CBF图上病灶显示不清,与国内学者毛传万等[15]的研究结果相似。34例急性脑梗死中有13例仅累及白质区的患者,由于病灶与周边脑白质对比度不明显,3D-pcASL难以清楚显示病灶。17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只有1例显示低灌注。国外学者Kohno N等[16]研究3D-ASL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价值时,27例腔隙性脑梗死2例发现低灌注,与本研究结果相吻合。由此可见,ASL对大面积和小面积脑梗死病变显示阳性率明显高于腔隙性脑梗死。我们推测腔隙性脑梗死ASL低灌注敏感性差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腔隙性脑梗死多发生于半卵圆中心、放射冠、内囊等白质区域,而脑白质血流量少,本身存在生理低灌注,CBF在20~25 mL/100(g·min)。

本研究的不足:①脑梗死样本量较少,尤其是分组后小面积脑梗死样本量偏少;②只纳入急性脑梗死患者,未对脑梗死各期进行研究,比较不同分期ASL的灌注特点;③3D-ASL仅设置了单个延迟标记时间,相对于多个延迟标记时间,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实际灌注血流量。

综上所述,3D-ASL可反映大面积和小面积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血流灌注情况,结合DWI可初步评估大面积脑梗死的缺血半暗带,但对腔隙性脑梗死的显示存在较大局限性。

[1] 张水霞,张顺,姚义好,等.3D-ASL与DSC-PWI在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对比研究[J].放射学实践,2014,21(8):901-905.

[2] Zaharchuk G.Arterial spin labeling for actue stroke:practical considerations[J].Translational Stroke Research,2012,3(2):228-235.

[3] 陈星荣,沈天真.脑梗死的影像学[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00,6(1):2-36.

[4] Adams HP,Bendixen BH,Kappelle LJ,et al.Classification of subtype of acute ischemic stroke[J].Stroke,1993,24(1):35-41.

[5] Moseley ME,Kucharczyk J,Mintorovitch J,et al.Diffusion-weighted Mr imaging of acute stroke:correlation with T2-weighted and magnetic susceptibility-enhanced Mr imaging in Cats[J].American Journal of Neuroradiology,1990,11(3):423-429.

[6] 冯晓源,梁杰,殷信道,等.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和灌注成像界定急性脑梗死缺血半影区[J].中华医学杂志,2003,83(11):60-65.

[7] Guadagno JV,Jones PS,Fryer TD,et al.Loc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restricted water diffusion and Oxygen consumption in the ischemic human brain[J].Stroke,2006,37(7):1741-1748.

[8] 陈耿,宦怡,徐俊卿,等.MR扩散加权成像与动脉自旋标记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0,26(8):1100-1103.

[9] 刘克,陈德基,李志铭,等.磁共振弥散及灌注成像技术在急性脑梗死早期诊断及疗效观察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1,9(3):1-4.

[10] Bokkers RP,Bremmer JP,Van BB,et al.Arterial spin labeling perfusion MRI at multiple delay times:a correlative study with H215O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in patients with symptomatic carotid artery occlusion[J].Journal of Cerebral Blood Flow and Metabolism,2010,30:222-229.

[11] Lim YM,Cho YW,Shamim S,et al.Usefulness of pulsed arterial spin labeling Mr imaging in mesial temporal lobe epilepsy[J].Epilepsy Research,2008,82(2/3):183-189.

[12] 张顺,张水霞,姚义好,等.三维动脉自旋标记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研究[J].放射学实践,2015,30(2):119-123.

[13] Zaharchuk G,Ei MI,Fischibein NJ,et al.Comparison of arterial spin labeling and bolus perfusion-weighted imaging for detecting mismatch in actue stroke[J].Stroke,2012,43(7):1843-1848.

[14] Heiss WD.The ischemic penumbra:correlates in imaging and implications for treatment of ischemic stroke[J].Cerebrovascular Diseases,2011,32(4):307-320.

[15] 毛传万,付玉川,毛翌婷,等.磁共振3D-pcASL成像技术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J].温州医科大学学报,2015,45(5):350-353.

[16] Kohno N,Okada Kazunori,Yamagata S,et al.Distinctive patterns of Three-Dimensional arterial Spin-Labeled perfus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n subtypes of acute ischemic stroke[J].Journal of Stroke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2016,25(7):1807-1812.

关于撰稿的要求

来稿应具先进性、科学性和逻辑性。来稿应做到数据可靠、论点明确、结构严谨、文字通顺。论著、实验研究、临床研究、调查研究等一般不少于6 000字(不包括图表和参考文献),经验交流不少于4 000字,综述、讲座等不少于5 000字,病例报告等一般不超过1 500字(包括图表和参考文献)。

10.13621/j.1001-5949.2017.07.0642

宁夏人民医院放射科,宁夏 银川 750002

R737

B

2017-01-14 [责任编辑]王凯荣

猜你喜欢

大面积白质磁共振
IL-6、NES以及新生儿颅脑超声对早期诊断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应用价值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缺血性脑白质脱髓鞘病变的影响因素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ADMA/DDAH系统与脑白质疏松症的关系
PDCA循环在大面积烧伤患者悬浮床使用中的应用
皮肤扩张预制皮在躯体大面积瘢痕治疗中的应用
扩张器在治疗烧伤后大面积疤痕性秃发的应用
脑小血管病引发的脑白质疏松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