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税收风险管理的实践与建议

2017-08-02黎涛

税收征纳 2017年7期
关键词:纳税人税收风险管理

黎涛

强化税收风险管理的实践与建议

黎涛

随着税制和征管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税收风险管理如何创新发展,是当前亟需深入研究和解决的课题。本文结合郓城县国税局在税收风险管理工作的具体实践,分析当前背景下税收风险管理的难点和存在的问题,探讨推进强化税收风险管理的思路及建议。

一、加强税收风险管理的有益探索

郓城县国税局在近年来的税收风险管理中,逐步完善税收风险管理职能体系,强化采集分析,集成管理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组建专业机构,完善税收风险管理职能体系。借鉴“重塑结构”思维,调整了侯咽集分局原有管理职能,成立了专司重点税源管理和税收风险管理的分局。设立重点税源管理团队和税收风险管理团队;应用“分散融合”思维,建设固化和松散型相结合的税收风险管理团队,将基础管理、低风险应对等职责,整合到按规模、行业、特定业务等分类设置的9个评估小组;实行“团队化作业”和“多兵种合成应战”模式,重组9大行业42人的风险应对团队,由税收风险管理领导小组统筹调遣,实现管理资源的优化组合。

2.强化采集分析,建立税收风险管理应对体系。积极探索利用增值税发票升级版数据开展应用分析的方法,扩大纳税人端信息采集范围,建立企业基础信息库。综合各类信息数据,运用行业税收风险分析模型和风险管理系统预警指标,对纳税人进行风险扫描、分析、识别,综合确定风险纳税人清单和风险等级,初步建立起税收风险管理应对体系。举办专题讲评会指导基层分局开展工作,利用税负率、贡献率和电耗法及生产能力产出法等方法,筛选出疑点纳税人,实施风险应对。2016年完成提醒任务364户次,评估完成157户次,补缴税款、滞纳金4780.95万元。

3.集成管理方法,筑牢税收风险管理基础体系。采取“跨界融合”思维,建立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分类分级为重点的专业化管理模式。严格落实税收风险管理流程,统一开展风险识别、分析和排序,统一推送风险应对任务。低风险等级纳税人由基层分局采取风险提醒方式应对,中风险等级纳税人由行业风险应对团队开展纳税评估,高风险等级纳税人直接交稽查部门实施稽查。今年以来,对123户低风险纳税人进行了辅导和提醒,对89户中风险纳税人开展了评估应对,补缴税款120多万元,对8户高风险等级纳税人直接转交稽查局应对,查补税款150多万元。

7月4日,湖北省孝感市国税局组织税务人员深入孝感灵越电脑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问需、问计、问效”的调研活动,现场解决纳税人税收政策方面的难题。(图/文:孝感国)

二、当前税收风险管理的难点及问题

当前,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方式、商业运营模式等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税源的流动性和隐蔽性越来越强,涉税风险不断加大。

一是审时度势,准确把握风险管理的难点。营改增后,来自建筑业、房地产等行业的涉税风险逐步显现,表现为跨区经营不报验,税款预交不及时,混业经营不核算,会计多数兼职,一个企业两三个账套等等;简政放权后,税收风险也随之发生变化,譬如从事钢材、煤炭、制衣、农产品及中药材经销等行业的企业法人户籍复杂,基础信息失真,有的企业办理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登记后,大量领购增值税专用发票和主动接受失控发票;还有的企业利用“应纳税额减征额、农产品抵扣、开具发票后月底作废、开具红字冲减”等方式恶意偷税,上述现象的存在将会给基层税收管理带来执法风险。

二是有的放矢,正确认识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在风险管理的认识方面,“风险识别、等级排序、任务推送、风险应对、绩效考核”的闭环式风险管理流程仍需完善,风险的分析方法还比较单一,风险识别的准确率不高,风险应对能力不强,稽查的震慑作用有待发挥;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方面,管理和服务、评估和稽查等部门间业务交叉、职责不清、管控失衡的现象亦然存在。在运行机制方面,风险管理、制度落实缺乏联动,放松了事中的制度规范和引导;在风险管控的人力方面,年龄结构老化,新生力量不足,专业人才匮乏;营改增后,挖掘出大量发票违法问题工作量大幅增加,受管辖权和检查手段限制,查证过程中往往会遇到阻力。

三、进一步强化税收风险管理的建议

1.强化宣传辅导,提升服务水平。应把纳税服务重心放在精准对接纳税人的实际需求上,改“供餐式”服务为“点餐式”服务,避免服务错位。应多渠道广泛征集纳税人服务需求,根据需求制定服务措施。应精准对接纳税人政策需求,分类施教,精准帮扶,持续开展业务培训、政策解读、办税辅导。尤其做好对新办纳税人,重点突出纳税义务、增值税发票的严肃性宣传,通过纳税人学堂、微博、微信多种途径深入宣传和精准辅导。发挥办税服务厅宣传主渠道作用,通过快捷的办税、准确的答疑,提升纳税人税法遵从度。另外,应精准对接办税需求,以便利快捷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提升一线人员政策水平、办税熟练程度,优化金税三期系统功能,开展纳税人满意度调查等多种回访方式,多措并举实现效能提升。

2.加强数据统筹,提高辨识能力。强化风险机理分析。加强征管改革风险机理分析、典型案例分析、现实前景分析、预案模型测算等,准确把握风险发生的动机和因素,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掌握可能引发风险的领域和环节,不断提高风险识别精度。强化风险信息收集。建立健全税收风险信息收集机制,探索建立风险事项管理目录,加强信息技术应用,强化内部风险辨识和诊断,摸清高风险行业或特定高风险纳税人群体的风险规律。强化风险信息评估。建立税收风险评估机制,构建风险评估模型,组织开展依法行政“回头看”等活动,密切跟踪风险防控体系的运作情况,准确评估税收业务的风险等级,及时发现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

3.注重风险分析,拓展数据运用。税收风险管理必须以大数据分析应用为基础。应当以金税三期全面覆盖为契机,在推进数据质量管理和标准化建设的基础上,管好用好税收大数据资产,深化涉税信息分析应用,充分运用税务登记、发票管理、申报征收等税收基础数据与第三方涉税信息,深入开展宏观、微观分析,为税收风险管理数据分析和应用打下基础。应强化银行、公安、工商、国土、住建、民政、人社等部门的信息提交协作机制,及时向税务机关提供账户账号、大额交易、户籍、财产、社保等信息。建立统一规范的信息交换平台和信息共享机制,保障税务部门及时获取第三方涉税信息,解决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必须依托税收风险管理云平台,运用智能化风险分析工具,对纳税人的涉税信息进行扫描、分析和识别,找出容易发生风险的领域、环节或纳税人群体,为税收风险管理提供精准指向和具体对象。在此基础上,根据风险识别结果,进行风险等级自动排序、风险任务自动推送、应对结果自动反馈、风险成效自动评价,真正实现智能化的风险管理。

4.优化过程控制,强化管理保障。加强后续跟踪管理。对风险防控中发现的有关涉税问题,区分纳税遵从风险、税收执法风险、岗位廉政风险不同类型,在责成纳税人限期改正、完善内部管理的同时,通过以点带面、行业类推、事项分控等措施,达到“发现一个问题解决一类问题、检查一个企业规范一个行业”的目的。风险管理部门通过对纳税人开展税收风险应对,区分不同事项分别向征管、税政、法规、监察等部门提出改进建议,堵塞管理漏洞,提升征管水平,确保依法行政和队伍廉洁。健全风险管理考评机制。利用信息系统平台,统计各项风险任务的应对结果,并据此对风险特征指标的针对性、等级排序的合理性、筛选评价的准确性、应对措施的有效性进行验证,对风险管理成效做出科学公正评价。将风险处置程度、应对结果与岗位责任、工作标准、评价监督相结合,全面监督各部门、各岗位风险应对情况,并采取跟踪控制、结果审核、复审复查、通报讲评等方式,督导检查相关岗位风险应对结果。

开心一刻

◇晚上下班路上,看到两个人在互相撕扯着对骂。我赶紧跑过去把俩人拉开:放手!别打了,你们先别打了,两边为俩人壮胆的兄弟们见状都愣住了。我拍了拍打架那俩哥们的背,幸灾乐祸地说:别着急打啊,我有几个看热闹的朋友还没过来呢!

◇今天店里来了一个大爷,他挑了个玉手镯,对我说:都是老客户了,能不能便宜点?我说:大爷,我咋看你那么面生?大爷道:我一把年纪了,还不是老客户么?

◇公园偶遇一场求婚,男生单膝跪在女生面前,举着个戒指,女生张大着嘴一副很吃惊的样子。等了几分钟,女生还是没有反应,男生眼里期待的光芒慢慢熄灭,整张脸暗了下来,高举的手臂也垂了下来,默默地低着头,转身想走。女生这时候仿佛刚从梦里醒来,一把拽过男生,把戒指抢了过去:怎么滴!到嘴的鸭子我还能让你飞了不成!

猜你喜欢

纳税人税收风险管理
涉税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以纳税人举证责任为考察对象
纳税人隐私权的确立、限制与保护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国地税联合开办2017年第一季度纳税人学堂
服务于纳税人 让纳税人满意
税收(二)
税收(四)
税收(三)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