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耐力跑在赛前的训练与调控

2017-07-29王燕飞

学周刊·上旬刊 2017年25期
关键词:调控训练运动员

王燕飞

摘 要:临赛前的训练与调控是提高运动员竞技状态,尽可能使运动員在比赛中发挥最大潜能的重要阶段。要想运动员在比赛中能取得优异成绩,必须处理好赛前的训练与调控。从科学的角度出发进行耐力跑训练是特别要注意的关键内容。

关键词:耐力跑;运动员;训练;调控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25-004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5.026

耐力跑是一个需要运动员既要有良好的耐力,又要有较好速度的综合性项目,实践中,首先要注意它的训练特点,由于临赛前无论身体素质和专项能力均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并具备了向高水平冲击的基础和能力,因而其特点主要是保持或提高快速跑的速度感和高强度长时间跑的能力。其次是训练负荷宜强度大,运动量中或中偏下,身体训练的比重相对较小,专项训练比重较大,完善技术训练较多,并根据各专项和比赛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技术训练,进一步完善和提高运动员的比赛能力。为了保持一个良好的状态,这期间一般不宜对运动员已形成的技术风格和各段落跑的节奏做太大的调整,以及破坏其原有的平衡,打乱战前的部署,使运动员增加心理负担,影响运动员赛前状态。所以如何科学有效有条不紊地展开训练呢?

首先,赛前的强化训练周期一般安排4-5周,这一周期又可分为两个小阶段。第一阶段为赛前强化中周期(3-4周),总负荷量为全年(学年度)最高量的60%-70%。训练手段突出专项特点,运动量逐周减小,而强度逐渐提高。第二阶段为赛前调整控制期(1-2周),这一小阶段主要是为了调整运动员的身体状态,使各机能充分恢复,使运动员竞技状态达到最高程度。这一阶段训练的量和强度都要逐天下降,每天训练的时间控制在一小时左右。赛前的3-4天,几乎不进行强度训练,一般由运动员自由掌握,或带运动员到环境幽静的野外散步、游玩,做些趣味性较大的集体游戏,或相互按摩放松,默念有关的专项技能、战术要领,进行积极性休息。这一强化训练周期过后,运动员就会以一种良好而放松的状态迎接即将到来的比赛。从这一系列的训练中,我们可以发现,这样的训练安排既关注了运动员身体机能的调适,也关注到了心理机能的调整,身心并重,效果才能更好。

其次,教师要对运动员进行思想动员,做好整个队伍的精神文明建设,激发他们的比赛欲望,教育他们正确对待比赛。并且还要善于观察、了解、掌握、控制运动员的兴奋性,根据各自的特点,及时做好心理调整,或通过不同的训练手段,使他们的兴奋性处于最适宜的水平,为即将开始的比赛发挥最大的能力,提高运动成绩。例如:赛前兴奋性过高,就会使运动员失眠、食欲不好、急躁、咽干等,赛前的这种过度紧张,往往使运动员在比赛中运动能力下降,动作失调,比赛成绩比平时差。如果兴奋性过低,又会使运动员对比赛淡漠,浑身无力,比赛用不上劲,同样出不了成绩。为了克服这种不良赛前状态,除了平时加强实战训练、心理训练等因素外,通过适宜的准备活动可降低兴奋性,从而达到适宜水平。因此,赛前的合理训练以及心理辅导对调节赛前状态具有重要意义。据此来说,心理辅导的分量千万不能被忽视,从平时的训练中就要做到了解每个运动员的心理特点,从而为他们在平时就做好心理健康保健和辅导工作。

再次,还要注意,赛前的训练需要调控好负荷量和强度的比重。赛前训练的减量训练阶段不应过长(一般不超两周),减量过早,会使兴奋出现过早,易产生疲劳;过迟则不利于运动员的恢复调整,影响竞技状态。因此,要善于观察和分析运动员的训练指数,如通过脉搏测定、成绩校对等,正确把握量和强度的关系。赛前最后两三次技能战术训练直接关系到运动员临场的发挥,对其心理影响较大,由于此时运动员大多身体状态良好,表现出较强的比赛欲望,容易提早兴奋,作为教练员就要及时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控制。

最后,赛前训练必须科学合理的安排运动量,落实训练内容。训练内容的选择和安排,要在运动量合理的基础上进行,并充分调动运动员训练的积极性。在运动员的安排方面应该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考虑素质基础、学习负担轻重、营养条件等实际采用适量训练。所谓适量训练,就是指运动员的训练,运动负荷是队员可以承受的,不超过其生理限度。每次训练课之前,详细了解队员对上次训练课运动负荷的反应、精神状态、运动心情、睡眠、食欲如何、有无其他不良感觉。特别是要了解队员今天想不想练,有没有劲。在训练中注意观察排汗量、面色、注意力以及测量脉搏。对运动员的生理、生化指标,做到了深入了解,牢牢掌握了每个运动员的身体和技术状况,才能及时调整和实施针对性的赛前计划,才能使他们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训练水平,提高竞技能力。例如,教师让运动员采取间歇跑的手段时,刚跑下来心率可上升到每分钟170次左右,等心率下降到110次左右时,再跑下一个,出现不良反应,延长休息时间。训练结束后,再次询问队员情况,掌握负荷的程度。如果做到以上这些要点,就基本做到了科学合理,教师和运动员都可以带着一种自信的状态去迎接未来的一些竞技挑战。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通过以上训练手段和方法对运动员进行赛前的训练与调控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例如,在我县中小学田径运动会中,我所带的五名运动员均调整的较为合理,竞技状态甚好,在比赛中全部超水平发挥,其中有两名队员包揽男子、女子800米跑的冠军,并双双打破这个项目的记录。在参加我市举办的小学生春季运动会比赛中,在赛前的训练和调控上部署更为细致,并且在原有基础上与与创新,大胆改革,使各方面更趋于完善,因此成绩更为突出。近几年来,为重点中学输送耐力跑方面的人才18人,为我市体育运动学校输送耐力跑方面的人才3人。

因此,赛前的训练与调控是决定成绩要素的优化和协调阶段,也是把已获得的运动技能通过赛前训练表现出来,完善比赛能力,保证运动员在比赛时创造最高专项成绩的重要环节。所以,作为体育教师,我们一定要重视各个比赛项目的运动员在赛前的训练与调控。

参考文献:

[1] 王舜霞.大学生耐力跑考试焦虑情绪的调查与分析[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8(5):122-124.

[2] 廖文科,廖创科,刘津霞.中小学生耐力跑及格率低的原因与对策[J].田径,2003(3):33-34.endprint

猜你喜欢

调控训练运动员
楼市调控是否放松
我最喜爱的运动员
如何调控困意
强化国土资源管理,调控土地交易行为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
日媒:日自卫队将以“训练”为名“出兵”南海
运动员
思维擂台赛
Sports 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