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班级自主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7-07-26黄丰兰

广西教育·A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问题剖析改进建议自主管理

黄丰兰

【摘要】本文论述了目前班级文化创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途径:通过提高班干部执行力,细化班级文化内容,将活动与班级文化主题教育相结合等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从而使班级文化成为课堂生长的有机土壤,达到学生“自育”的教育目标。

【關键词】班级文化 自主管理 问题剖析 改进建议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6A-0048-03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创造一个教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教师要通过制定合理的学生评价机制,创设符合班情的班级文化,陶冶学生情操,规范学生品德,培养学生习惯,培育课堂生长的有机土壤。然而,目前班级文化创设停留于班级墙面的布置、班徽的制作、考核制度的制定等班级文化内容的浅层,缺乏教育的深化和长效性。班主任应寻求有效的解决途径,采取多种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一、研究背景

何炳章先生曾提出:“教育,教育,就是教学生会自育。”接手七年级七班以来,我就把培养学生自育能力作为教育目标,以“自育”为主题的班级文化也应运而生。如何提高学生的自育能力,抓手在哪里?叶圣陶先生的一句话又给了我启示:原来“教育”这个词儿,如果解释得繁复,几本书未必说得完;简单的解释,一句话就可以说尽,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于是,我把培养学生习惯作为提高学生自育能力的入手点。军训期间,我和学生讨论:自育,育什么?围绕军训的精神,大家认为,自育,就是要育服从管理之习惯,育遵守纪律之习惯,育刻苦坚毅之习惯,育团结争先之习惯。从军训起,班级紧紧围绕此四项内容开展了一系列班级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建设,如:班级墙面、板报的布置,班徽的制作,班歌的创作,班级目标、班级公约、个人考核等制度的制定,并结合学校要求,开展各项活动。

二、班级文化建设初期问题剖析

(一)学生观点

1.形式新颖缺深化

从学生角度看,班级文化基础建设的过程是新奇的,他们自己设计班徽,创作班歌,这些作品在商讨、协作中不断完善与改进,让他们充满了喜悦与成就感。基础建设可以通过查阅、借鉴、采纳与创新完成,但最终还需归结于学生对班级文化的内在理解与行动的落实上,而后者的研究恰恰是一项无止境的工作,它需要教师讲究教育的艺术性,追求教育的底蕴。于是,在轰轰烈烈布置完墙文化、公布了各种制度后,班级文化进一步的创建就在初始状态徘徊不前,深化实施的每一小步都走得异常艰难。

2.内容泛指缺细化

虽然学生都明确了“自育”的四项内容,但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在服从管理与发表自我观点两者之间产生困惑,又往往会在文明休息与适当娱乐之间产生争议,正因为学生对“自育”的每一项内容有着自己不同的理解和认识,所以导致标准不统一,操作时无法把握“度”,即自育内容虽呈现了指向,但缺少了内容上具体的细化。

3.操作繁琐缺监督

个人考核与小组考核机制本身是为了促进班级文化的行动落实,但考核加减分给班委的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工作量。按照考核条例,各班委分工进行管理,从两操、午休、课间休息、自习、卫生、队列、仪表、礼仪等各方面进行考核,每天再由值日班委进行汇总,于每天的夕会课进行总结。由于项目较多,值日班委汇总数据较繁琐,且管理以发现问题为主,没有及时解决问题,即反馈问题后没有对惩戒措施进行有效监督,也没有及时引导和督促学生进行行为的纠正,随着个别学生和个别小组扣分越积越多,这些学生和小组成员对扣分越来越持无所谓态度,最终使管理制度名存实亡,在学生心中失去了权威性。

(二)教师观点

1.问题易改但具反复性

由于七年级学生普遍存在自主管理能力较差的现象,所以每一习惯都在问题反复呈现的过程中养成,因此班主任需根据学生心态放松的反复规律,对每一习惯的养成反复抓,抓反复,如果半途而废,往往会使之前的工作功亏一篑。

2.细节易抓但缺系统性

在管理班级时,为了突出重点,班主任会根据班级存在的问题确定当前重点养成习惯的主题,同时,年级部又会根据年级的整体情况,确定年级重点整治项目,由于班主任更容易及时发现班级问题,所以前者往往更具时效性,这导致了教育的重点不统一。如果班主任盲目地跟着年级的步伐制定教育的主题,就易缺乏针对性,但如果按班级存在的问题确定教育主题,就和年级教育主题不协调。如何使班级教育主题和年级教育主题有效协调,并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形成教育体系,是值得商榷的问题。

3.考核易定但缺灵动性

考核机制刚出台时,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他们会因为加分而激动,会因为减分而沮丧,个人考核促进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小组考核提升了学生同伴教育的功效。但由于考核量化由各班委合作完成,所以考核时易出现两种极端:一种是有时考核中难免会出现突发事件,没有依据,此时,班委会根据自己的理解自行考核,还有的时候学生做了好人好事,为了产生激励作用,班委考核时会进行适当加分,这都让学生感觉班委能凌驾于班级管理制度之上;另一种是班委严格按照制度进行考核,实行“一刀切”,那么这些冰冷的条条框框就缺失了人性化,背离了教育的本质,导致我们丧失了许多教育的契机。

三、对班级文化建设的改进措施

(一)树立班干部威信,提高班干部执行力

班干部是班级管理的核心力量,班主任如果能培养出出色的班干部团队,那其实就是为自己寻找了左膀右臂。

1.以身作则是班干部必备的素质

每个班级都会有调皮捣蛋的学生,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常看到许多实例:让这些不守纪律之人担任班干部,督促别人之余也督促自己。但往往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这一策略并非运用在每个人身上都能取得成功。有的自律能力较差的学生做了班干部,随着问题的出现,教师处理少了,学生会对班级制度产生藐视,教师处理多了,学生会对班干部的威信打下折扣,回家后还会和家长抱怨:“他这样能做班干部?做班干部有什么了不起,我做了比他做得更好。”

因此,无论谁做班干部,以身作则是班干部应具备的首要条件,“正人先正己”,教师在培养班干部团队时,首先要关注班干部的言行,然后再培养其管理能力,引导其管理方法。让班干部除了能分担班主任辛苦的工作,更要为班级的优秀表现做出模范引领作用。

2.完善班级管理网络是班干部有力管理的基本保障

班级管理网络一般设有纪检部、学习部、劳动部、体育部、文艺部、宣传部、礼仪部等,各部分工明确,工作细致。但很少有班级设有监督部。面对突发事件或班规中没有规定的违规事件,监督部的督促与支持可防止出现随意决策的现象;面对班内的奖励与惩戒措施,监督部的后续跟进可防止出现“虎头蛇尾”的现象,从而维持班规正常运行。

3.公平公正是班干部提高执行力的重要准则

班干部在以身作则的前提下,公平公正地管理,这样才能让其他学生产生信服感。在管理过程中,一方面班干部要严格按照条例进行管理和监督,另一方面,当有些问题反复呈现或出现制度中没有规定的情况,班干部需及时向班主任汇报,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讨论后完善条例,这样就避免了班干部凌驾于班级管理制度之上,也确保了管理中的公平和公正性。

(二)细化班级文化内容,提供学生自育行为标准

在学校大力提倡创设班级文化的背景下,我校各班级均创设了自己的班級文化。班级文化的内容一定需避免口号式,并应该在具体行为上提出要求,具有可操作性。如我班将班级文化中“育服从管理之习惯”的内容细化为:“尊重学校,服从学校管理多学习不违背;尊重教师,信服教师教育多交流不推诿;尊重班委,听从班委组织多建议不顶嘴;尊重同学,相互监督常共进不扯腿。”将“育刻苦坚毅之习惯”的内容细化为:“坚持预习一标二疑三画;坚持课堂耳到眼到口到手到脑到;坚持作业静心独立挑战;坚持复习纠错归类总结。”再通过班级公约、班级考核制度对这些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明确,让学生知道什么该做,做到什么程度,从而为学生自育能力的培养提供具体的行为准则。

(三)活动与班级文化主题教育相结合,提高学生自主能力

班级文化的创建离不开活动的开展。开展多姿多彩、积极健康的活动有利于创设班级文化氛围。特别是一所重点中学,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学校每学年必然会定期举行一些校园活动。如果教师把这些活动纯粹看成是班级量化考核的一项内容,那么就失去了举办这些活动的真正意义,也在无形中把校园活动和班级文化进行了隔离,所以班主任可把班级活动和校园活动有效结合,有序开展系列活动。

如在七年级上学期,作如下安排:九月,为了树立典型,引导学生树立规则意识,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完成从小学到初中行为规范等方面的蜕变,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学习行规(行为规范)经验交流会”;十月,充分结合学校的校园运动会,发挥各成员特长,提高班级管理部门职责意识,引导学生提高班级荣誉感,并通过家长的参与,促进家校联系与合作;十一月,为了提高学生目标、竞争意识,引导学生在反思交流中不断前进,班级举行了期中动员会与表彰总结大会;十二月,针对期中考试后学生状态较为松懈的情况,在家委会的帮助下,举行以班级为单位的以色列文化交流活动,邀请了以色列嘉宾到班级介绍犹太人的处事方式,介绍他们好学的精神,从而激励学生回归积极向上、刻苦努力的学习状态;一月,结合班级考核情况进行总结与表彰,并由家委会组织亲子实践拓展活动。在活动中,让孩子交流一个学期以来的学习生活心得,让家长交流一个学期以来的教育心得。

班级活动不能随意设计,也不能等待学校布置,班主任在开学初就需对班级活动作基本的建构,再结合学校情况与班级情况适当调整。每一次活动都需结合班级、学校的教育主题,在班级文化的引领下,由学生自由合作与分工,教师加以点拨完成。活动结束后,教师与学生一起深入分析,总结经验与不足,为下一次活动提供借鉴。如此有系统、有步骤地推进班级文化的深入开展,从而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四)多元化评价与教育相结合,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考核是一种管理的手段,是进行评价的一项依据。考核的最终指向不是约束学生,而是为教育学生服务。基于这样的目标,评价就必须与教育相结合。

1.创新多元化评价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创建意识

每学期,学校均组织“泮池之星”评选活动,其中包含道德之星、管理之星、学习之星、勤劳之星、艺术之星、健康之星、环保之星、合作之星、进取之星和创意之星,此类评选的主要目的为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评选的方式,大多数班级采用期末阶段让学生根据自己一学期的表现先自主申报,再由任课老师、班主任和年级部进行审核。

其实班主任可改变此类评价方式,把评价学生变成学生的自主创建。如在学期初把评选要求、程序告诉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自行申报,每月申报一项,一月后进行考核,如果当月考核通过,下个月可申报第二项,并定期对审核通过的项目进行抽查。这样,学生可通过自己的努力进行多星级学生的创建,一方面可促进学生全面进行自我教育,另一方面,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转变为学生的自主创建,化被动为主动。

2.抓住教育契机,让评价与教育共生长

在管理过程中,有的老师以量化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全部依据,这种做法让学生十分在意自己的积分,也有学生为了加分而做事。如:操场上捡到一张胸卡,上交年级部时会说我是七年级某班的学生。与此类似的情况还有:年级部检查仪表时,学生为了班级的量化考核个个都佩戴胸卡,但检查过后有些学生就把胸卡摘下来。考核让学生对自己行为的注意力完全放在分数上,无论做什么事,都会先在心中问“做这事会加分吗”或者“做这事会扣分吗”,这样虽然让班主任的工作变得简单,但有时分数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因此,考核只是一种管理的手段,教师还需结合考核和平时的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并抓住教育契机,进行教育与引导,让评价辅助教育,让教育促进评价,在教育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内化班级文化,真正把文化内容转化为自觉行动。

当前教育改革最终指向学生的“生长”。班主任的工作不再是让学生“被生长”,而是更多地去探索让学生“自生长”的教育方式,努力创设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从而实现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的“共生长”。

【参考文献】

[1]王建光.提高学生自主性管理能力的探索[J].教学与管理,2013.06.

[2]崔槐丽.初中班级自主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班主任工作,2012.09.

(责编 秦越霞)

猜你喜欢

问题剖析改进建议自主管理
发挥班干部的积极作用 提升班级管理水平
试析如何让小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
浅析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矿区统战工作
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及其问题的调查研究
在自主管理中分享与学生共同成长的快乐
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确认的现存问题及改进建议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新课改下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