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堂应重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

2017-07-26吴凤清

广西教育·A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阅读方法指导语文课堂

吴凤清

【摘要】本文论述了在语文课堂中教师要从几个方面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联系课文教学、结合年段教学要求、开展课外阅读实践,让学生于细微处全面习得阅读方法,同时得法于课外,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语文课堂 阅读方法 指导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6A-0044-03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会不会阅读,决定着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都是从阅读中汲取营养的。学生对于阅读方法的掌握影响着其阅读技能的提高,对语文素养的形成也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如何让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是语文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难题。课堂上,教师通过范例引导学生归纳方法,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的策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学生一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聯系课文教学,于细微处习得阅读方法

(一)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

词句的训练贯穿小学各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其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学会理解和积累,引导学生借助查字典、词典,联系上下文准确地理解词语。如在理解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给予树》一课中的词语“沉默不语”时,学生先查字典理解“默”的意思,组成词语,再选择其中一两个词语进行口头说话,教师指导朗读。教师联系课文第1~3自然段,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金吉娅为什么沉默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沉默不语”的意思。学生在学习中理解“金吉娅为什么沉默不语”,一方面她为没能给大家买到更好的礼物而难过,另一方面她也害怕妈妈的责怪。最后在理解课文内容上,教师指导学生读、师生赛读来体会金吉娅的内心。

(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及方法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是五年级上册、六年级上册的阅读教学重点。学生在体会、揣摩句子的含义教学时,除了联系时代背景、自己的生活体验外,还要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来体会。如六年级下册阅读教学重点“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结合“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这个重点,教师在教学中抓住重点句段引导学生加深理解,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桃花心木》一课,借助树苗的生长来比喻人的成长,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要求学生联系生活,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受得起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教学句子“他先笑着说,然后又语重心长地说”时,教师抓住“笑”“语重心长”两个词,让学生想一想:种树人笑着说了什么话,语重心长地说了什么话?让学生体会种树人先“笑了”,是因为“我”提的问题很幼稚,后来变得“语重心长”是因为他认为这样种树有深刻的道理,学生通过感情朗读句子体会了种树人的心情。又如教学句子“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的生活中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时,学生先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再联系生活说说自己的体会。学生说到父母多次在不同的岗位工作,有的学生说到自己在家里学会做家务,还有的学生说从幼儿园到大学,要换好几次学校和遇见许多老师,不能总是靠家长和老师的督促才完成作业,学生要管好自己,培养自己独立自主的心。学生的理解很深刻,通过理解课文中的重要句子体会到了阅读的方法。

(三)抓住主要内容学习表达方法

概括主要内容是中年级阅读训练的重点,也是四年级下册的阅读教学重点,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很多,有抓重点句,有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合起来等。教学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课文《颐和园》描写“长廊”的内容时,教师让学生找出“课文抓住哪些景物来描写长廊的”,先读书、思考,找出段落中描写景物的词语,再让学生交流、了解抓住景物描写的方法:写了“长廊”长、每一间横槛上“画”的特点、长廊两旁风景的特点;最后指导学生朗读,在读中体会长廊的美丽景色,在读中感受了文章的语言美,积累文中的佳句,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这样教学,既突破教学重难点,体现了中年级阅读教学要求,又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其表达方法。

(四)掌握提问的方法

中央教科所王喆研究员认为:努力培养学习者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是解决难点、深化认识的重要方法,也是有效地实施探究性、研究性学习的前提。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要求学生在阅读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敢于质疑是落实自主、独立、创造性阅读的基本条件,是推动学生继续深入阅读、思考的助力。教师在教学中要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一是从课题提问。教学新课时可以指导学生看课文的题目,想知道什么,有什么要问的。学生思维活跃,提出问题很多。如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学生看到题目就提了很多问题:“为什么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如何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二是读课文后提问,也就是课中提问,如针对课文《给予树》提问道:金吉娅为什么沉默不语?她究竟用20美元做了什么?三是从重点段落提问。《月光曲》这篇课文的重点段是写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经过。在这一段的教学中,学生通过读课文提问:《月光曲》的意境是怎样一步一步呈现的?这样提问,课堂教学条理清晰,体现了教学的层次感,实现了高效的课堂。

二、结合年段教学要求,全面掌握阅读的方法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学生能够顺利进行阅读理解的有利条件。阅读既是理解内容,体会感情,又要领悟和学习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教师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教给学生有效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通过比较阅读体会文章写法

小学人教版的语文教材都是按专题组织教材,专题内容很丰富,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的整合,在教材中也使用“连接语”提出了略读课文的要求,体现由精读到略读的阅读训练过程,如五年级上册第三组课文的阅读重点是“学习基本的说明方法”。《鲸》这篇课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知识,笔者在教学时先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读通、读熟课文,知道课文写了鲸的哪些内容和特点,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去体会运用说明方法的好处。《松鼠》是一篇略读课文,介绍了松鼠的外形、性格、行动。笔者在教学时引导学生运用学习《鲸》的方法自读课文,了解松鼠的外形及活动特点,并与《鲸》进行比较阅读,师生一起研究、探讨这两篇课文不同的写法,体会文章的表达方式。教学融入了群文阅读的理念,在合作交流中让学生体会到这两篇课文聚焦了三个议题,分别是说明事物的特点、说明事物的方法、说明文的语言风格。这样教学,通过比较阅读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进一步领会说明文的表达方法。

(二)创造性使用教材,让学生习得方法

教师要有整合教材、创造性使用教材的意识。我校教师设计六年级群文阅读读写课——人物描写之外貌描写“以貌取人”,就是整合教材进行教学的。实际上,描写人物的指导教学是学生在五年级上册“父母之爱”“走近毛泽东”,五年级下册“作家笔下的人”专题后。特别是五年级下册“作家笔下的人”,这个专题的教学在学生曾阅读了很多写人文章,掌握了写人文章方法的基础上专门安排了“作家笔下的人——人物一组”课文,选取三个片段,有儿童、青年、老人(年龄),有男、有女(性别),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体会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写作中学习运用。教学时,教师要将三个片段合起来进行比較阅读,体会三个写人的片段,其方法有哪些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在这基础上,让六年级学生以群文阅读读写课程的方式,抓住描写人物的一个点作为“议题”——“人物的外貌”来研究,即整合教材,通过几个描写外貌的片段学习,以工作纸的形式呈现,通过小组学习汇报交流,抓住人物的外貌描写,突出人物的个性,通过学生的学习总结出人物外貌描写的方法,包括人物的容貌、服饰、姿态和神情等。这样教学,学生在感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同时,揣摩、学习作家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并在课堂中进行习作练习。

(三)读写结合,学用结合

“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学生通过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读中学写、以写促读。

1.读中悟法,用于写作。《开国大典》这篇课文通过一个个场面描写人民群众激动、自豪的心情,这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学时,怎样帮助学生体会这种思想感情呢?教师重点选择一个场景,提供一些与课文相关的材料,引导学生想象场面,把心放到课文中去,设身处地去读、去想,引导学生在想象中抓住一些关键词、句揣摩(人民群众对领导的爱戴,毛泽东主席的言行),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课中领悟情感。朗读要和想象场景有机结合在一起,读出人民群众激动、高兴的心情,在学习中走进伟人毛泽东。同时,学生还要通过课文的学习总结出场面描写的方法:1)有点有面,点面结合,既要写总的轮廓,又要写出具体的人物形象和人物活动;2)突击重点,写出气氛。分清主次,详写主要人物的神态动作,略写次要人物;3)层次清楚,有条不紊。注意总分、空间、时间顺序的运用。教学本课后,教师选取一个场景,让学生按时间顺序写,比如学校开展的一次班级联欢会活动,学生运用描写场面的方法把场景写具体、写清楚。

2.指导写好课文的“小练笔”。小练笔就是提高习作水平的经常性的练习活动。语文课本从三年级开始都安排有几次小练笔,教师把练笔放在阅读课上,体现从读学写,读写结合的教学目标。如五年级上册课文《走遍天下书为侣》课后“小练笔”要求学生想象“假如你独自旅行,你会带上什么东西呢”,仿照课文写一写自己的想法。《落花生》课后“小练笔”要求学生联系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的做人的道理,说说从身边的事物中领悟到了什么,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等。

3.指导学生写一些读书笔记、周记、日记。日记是最好的练笔方式,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边读边记,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既要做摘抄、记提要,也要写心得、记体会。

三、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丰富课外阅读实践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今年部编一年级教材,将课外阅读纳入课程,让读书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形成“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结构。课文中的“和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等形式把刚进入一年级的学生带进课外阅读中去。学生要形成有效的阅读能力,让阅读成为学生一生中良好的习惯,需要教师从课内向课外拓展延伸,带领学生共读整本书,与学生一起交流分享,促使阅读内化成为生命的一部分。教师首先要上好语文课,一课带一本,一本带一批。教师根据单元训练要求上好精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式,结合课后的要求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并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的书。比如语文五年级下册“童年”专题中,学生在阅读《冬阳·童年·骆驼队》后,教师向学生推荐林海音的《城南旧事》,通过链接课外阅读,增加学生进行语文实践的机会。其次,要上好课外阅读各种课型的指导课,如开展新书推介课、群文阅读课、新书导读课、绘本阅读课、新闻阅读课和阅读交流课等。最后,要组织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如演讲比赛,朗诵比赛,好词佳句比赛,亲子读绘本、故事会,读书交流会,作文、日记、读书笔记展览,等等,这样有助于学生将积累的材料运用到学习中去,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学习。

全国特级教师于永正说:“学生的语文素养哪儿来,是在大量的读写实践中形成的,不是教出来的,靠读书长大的孩子,生命有‘根,有‘根的孩子才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才不怕考试。”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为学生创设有效而扎实的语文学习经历,习得方法,课外带领学生阅读,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实现阅读教学沟通于课堂内外,沟通听说读写实践,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责编 杨 春)

猜你喜欢

阅读方法指导语文课堂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书香阅读 心灵成长
浅谈幼儿区域活动的指导与评价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浅谈如何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提高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策略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