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学研合作教育视域下工科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2017-07-25吴晓宁陈辉林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31期
关键词:实践创新能力

吴晓宁+陈辉林

(贵州师范大学,贵州贵阳,550001)

摘 要:我国目前工科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与用人单位的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虽然高校自身从改革课程体系到增加实践教学投入等方面做了尝试,但高校工科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低和创新热情不高。工科院校要与企业合作,实施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改革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双师型”教师,缩小学校人才培养和社会对人才需求之间的差距,解决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教育大学生 实践创新 能力

高等学校的工科专业是培养未来工程类人才的主渠道,毕业生从事生产制造行业的就业倾向决定了工科人才的培养目标及规格,与国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同时,我国经济增长方式逐渐由要素驱动型转变为创新驱动型,培养创新型工科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的必然。然而目前工科大学生就业市场仍然存在“就业难” 和“择业荒”的局面,一方面,用人单位急需大量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工科人才,另一方面,毕業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与用人单位的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因而,高等工科学校要改革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把以传递间接经验为主的课堂教学与以直接经验获得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缩小学校人才培养和社会对人才需求之间的差距,解决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一、工科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

1.高度重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各专业制订了以实践能力导向的工科大学生人才培养方案,着力培养“立足本土、服务全国”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广、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工科应用型人才。普遍开设了包括见习、实习、上机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课外创新活动等在内的实践教学环节,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2.构建多层次的实践创新能力提升平台。近年来,学校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为目标,加强基础实验室、专业实验室、综合实验室建设,改善本科教学的基础实验条件。改进创新实验项目,新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实验项目,为实验课程建设、实验教学三层教学体系建设及实践教学的改革提供强有力的条件支持。

3.学生实践创能力低,创新意识淡薄。虽然学校做了各方面努力,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较之过去有了较大提升,但从毕业生就业以及学生在全省和全国工业设计类大赛的获奖来看,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仍然偏低,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以及工业强省战略的需要。表现在有些学生缺乏创新实践的理念和愿望,缺少创新实践能力的毅力与意志;有创新实践热情,但创新实践能力不够;有的虽有创新实践灵感,但缺乏创新实践技能等。

二、造成工科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低的原因

1.大学生提高实践创新能力的动力不足。首先,现阶段在校大学生为90后,生活条件优越,多数为“电视族”或“电脑族”,从成长经历上看,多数缺乏家务劳动训练和生产劳动训练,在家庭教育中未养成动手习惯,更未养成战胜困难的毅力。其次,长期以来,各级升学考试和人才选拔上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导致学生在大学阶段仍然重专业知识学习,轻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再次,工科学生校内实践教学平台缺乏实践情景,校内实践教学多为验证性实验或模拟仿真实训,实践结果均为事先设定好的过程练习为主,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谈不上创新能力培养。最后,学校或省级虽然开展了各类创新创业竞赛,但是参与学生的数量有限,不能调动广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2.工科教师普遍缺乏工程实践背景。我国高校实力排名,重学校的科研能力导致学校在教师引进上重视教师的学历水平。工科教师均为从理论到理论,从校门到校门,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微乎其微,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不足,本身没有在企业实际工作的经验,缺乏现代工程意识和工程素养,对企业的研究开发、设计制造和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不熟悉,对企业的技术、工艺和设备不了解。因此,这些教师在指导学生实践能力训练时自然底气不足,必然影响到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3.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缺乏稳定性和真诚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越来越注重利润追求。企业接受学生实习,不仅影响生产效率,而且影响生产效益,学生实践操作也导致企业废品、次品数量增加。由于区域内对口企业数量有限,企业普遍不愿意接收无偿性的学生实践。出于“任务”因素或“关系”因素,即使有偿接受,其过程也是消极被动、敷衍了事。把“质量”和“效益”放在第一位的企业,在市场优胜劣汰机制的驱动下,接受学生实习中表现出敷衍性和排斥性。

三、产学研合作视域下工科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为重点,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于学生培养过程之中的教育形式。

1.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运行机制。要充分发挥企业与高校的联动机制,有效整合校企资源,建立集“产、学、研”于一体的合作共赢、协同创新的产学研合作中心。合作中心利用企业在市场中需求“先知”功能,分析人才需求和新产品研发需求,发挥高校科研优势,组建由高校教师和企业工程师构成的教研团队,一方面,校企共同制订适合企业需求的实践型人才培养方案,指导学生实习实践;另一方面,教师、企业工程师、学生共同研发新产品,提高企业产品的竞争力和生产效率,同时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2.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产学研合作机制下,建立集“教学、科研、实践、创新”于一体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实现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三维能力结构培养。产学研合作中心吸收高校教师和企业工程师组建多层次的教师团队,如项目研发团队、教学能力提升团队、实践创新指导团队,通过合作研发新产品、理论教学研习和实践教学研习等途径提升业务能力和实践教学指导能力。一方面,培训企业职工,提升企业职工和业务水平,促进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另一方面,为学校打造一支职业道德水平高、基本业务精通、教学科研能力强、工程素质过硬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3.改革人才培养是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根本目标

如上图所示,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培养“知识、能力、素质”三维能力结构的复合应用人才是产学研合作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因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产学研合作教育核心,改革的内容不仅涉及实践教学体系的见习、实习、毕业设计等,还应改革工科理论课程体系,包括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专业發展课程等,把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新动态、新产品的研制与学科前沿相结合。改革教育方法与手段,引入与企业实践相关的资料和现实需要解决的问题,尝试以问题导向的课堂教学情境,培养一批知识功底扎实,实际应用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强,具有一定的职业阅历和岗前经验,综合素质较好,符合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4.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实践创新。在产学研中心设置系列实践类选修课程,鼓励学生实践创新。鼓励学生依托产学研中心申报项目或人事实践探索,以设计成果的开工冲抵相关学分,鼓励毕业生根据企业的要求提前上岗实训,结合企业的生产任务和科研项目开展真刀实枪的毕业设计,鼓励支持学生结合企业科研单位开展国家、省市、大学生创新性计划和开展学校自行设立的大学生创新性研究计划等项目研究,对于有重大创新设计成果的学生优先推荐免试研究生教育等,提高参与实践创新能力的积极性。

5.合作共赢是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内在动力。要保证合作教育健康、持续、成功有效运行,必须考虑校企双方合作的内在驱动力。合作者双方达到共赢,产学研合作教育才有稳定的基础。一方面,高等学校不能封闭办学,与社会生产部门共同合作,才能培养和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才;同时,只有通过产学研结合,才能使学校的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直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现代企业的发展对科学技术和高等教育依赖越来越强。产学研结合的动力来源于合作领域内的总目标和根本利益的一致性,表现在高质量的产品和高质量的人才,通过科学技术这个中介,将双方的利益捆在一起,并通过优势互补而达到共同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施菊华.产学研合作教育视域下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80).

[2]杨登秀.工科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D].重庆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2007.

[3]芦丽君.产学研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D].湖南师范大学.2004.

作者简介:

吴晓宁,陕西西安人,贵州师范大学教师

陈辉林,贵州省贵阳市人,贵州师范大学科技园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猜你喜欢

实践创新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幽默是一种能力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努力拓展无人机飞行能力
基于《证券投资实务》课程的项目导向教学改革思考
新课程高考对学科思维素养的创新考查
引机械创新设计项目入机械原理教学
面向实践创新人才培养的嵌入式系统教学研究
实践创新驱动的计算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