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研究新视野
——读段治文等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新论》

2017-07-25

观察与思考 2017年6期
关键词:逻辑民主马克思主义

杨 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研究新视野
——读段治文等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新论》

杨 光

段治文教授等新近出版的专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新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道路的逻辑形成、逻辑进程、逻辑构成、逻辑实践和逻辑影响,展开了全方位研究,有许多新突破新启发,包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论题引入有新角度、对形成逻辑的论述有新突破、对实践历程有新阐释、对体系阐述有新论断、对细节论证有新观点,是一部有很高学术价值的著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新论》 新阐述 新论断

作者杨光,女,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杭州 310028)。

段治文教授等的新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新论》(2016年12月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新论》)是浙江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工程”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研究”的最终成果。该著作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落实习近平同志系列讲话精神,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道路的逻辑形成、逻辑进程、逻辑构成、逻辑实践和逻辑影响,展开了全方位研究,是一部有很高学术价值的著作。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论题引入有新角度。

《新论》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问题放到整个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去思考,从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轨迹引入,认为科学社会主义演变经历了“构想、转换、偏离与回归”的历程,这一演变轨迹都是围绕着社会主义产生的两大基础即生产力基础和民主基础展开的。今天生产力基础弥补得比较好,民主还需进一步推进。围绕着社会主义产生的两大基础,揭示出社会主义进一步发展必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当前使命。

同时,《新论》又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放到整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史中去思考,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演进的进程引入,认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课题。《新论》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正是不断解决中国的时代课题的历程,在不断解决中国时代课题的过程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次又一次历史性飞跃。从社会主义发展的基础和本质属性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一步发展的要求两方面来看,经过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和追求,民主已经不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应该思考究竟要建设什么样的民主以及怎样建设民主的问题。正是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使命就是要像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那样,回答好“建设什么样的民主,怎样建设民主?”这一时代新课题。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形成逻辑的论述有新突破。

学术界有一种说法,认为“民主”是古希腊以来西方文明特有的产物,有几千年君主专制的中国不具有民主思想,近代以来中国知识分子的民主观不过是西方的“舶来品”。事实并非如此。《新论》指出,民主不是唯一的,民主的发展道路更是有多样性的特点。一些西方学者是出于意识形态分歧和价值偏见,不认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新论》认为依据中国的历史与国情,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道路的逻辑形成,对于消除这种分歧和偏见,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新论》以宏阔的视野揭示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道路形成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思想文化渊源,由此构成了自身形成的特有的逻辑线索,这些逻辑线索蕴含在中国传统民主思想发展的内在导向中;蕴含在西方民主主义思潮的传播和历史影响中;更蕴含在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指导和根本取向中。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民主因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形成的文化土壤;西方民主主义思想在近代中国的传播,打破了中国民主思想在专制主义禁锢中成长的命运,推动了中国近代民主主义思想的形成;近代中国西方民主的实践失败了,中国传统民主思想沟通了中国人与社会主义民主的内在联系,特别是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以其系统性、成熟性和可行性为中国民主实践带来了新方向。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指出了东方国家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途径,成为中国民主道路的必然选择。

《新论》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道路的形成是中国传统民主思想内在影响、西方民主主义思潮历史影响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决定性影响三者综合作用的结果,并沿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特定的政治发展道路不断推进的。《新论》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形成的这一论断很有价值和新意。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践历程有新阐释。

《新论》认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到国民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民主观初步形成,中国民主的运行模式和发展道路开始萌生。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时期,实践了新民主主义民主制度,收获了民主建设的基本经验,确立了社会主义民主的理论基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建立并发展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核心制度,探索了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的若干原则,并初步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思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全面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发展道路,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新局面。

《新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实践历程的揭示证明: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实践中取得了一系列独创性理论成果,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丰富了人类民主思想宝库;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形式,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发展道路,在实践中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民主,怎样实现民主”的百年历史课题;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从而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全面进步,同时为人类社会政治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民主进步提供了重要启示。

第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系阐述有新论断。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现代化国家治理的实质就是民主治理。正是因此,《新论》指出,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治理体系的完善和民主治理能力的提高,着力解决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的结构性矛盾和问题,是推动我国治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新论》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治理模式是立足于中国的具体国情,吸收和借鉴中国传统治理之道的合理思想、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历史经验以及国外治理发展的有益成果,并在改革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而形成的。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治理体系包括要素体系、平台体系、制度体系等。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这三个基本要素的有机统一,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民主治理的要素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治理实践中形成了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党内民主、基层民主“四位一体”的民主平台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治理形成了整套制度体系。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发挥领导核心功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挥根本支撑功能,人民政协制度发挥多元凝聚功能;民族区域自治发挥平等参与功能;基层群众自治发挥基础构建功能。在这样的体系支撑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治理能力全面提升。

《新论》还坚持体系与环境的辩证统一论,认为中国现代社会格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治理打造了根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治理创造了文化底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治理构造了支撑体系。这些都成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治理的重要基础。

第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细节论证有新观点。

除了以上这些方面的新意外,《新论》还有诸多的细节创新。比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模式内涵诠释上,提出了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基本政治制度构成的制度体系;以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构成的民主形式;以“执政党民主——国家民主——群众民主”构成的发展模式。又比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构成关系的论述上,提出了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竞合统一、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核心辐射、民主政府与公民社会联动并举。还比如在民主技术的意义、发展、现状及趋势等等方面,都有给人以启发的新观点。

责任编辑:凌 雁

猜你喜欢

逻辑民主马克思主义
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
中国式民主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逻辑
见证民主法治铿锵前行的力量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女生买买买时的神逻辑
女人买买买的神逻辑
尼日利亚 民主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