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目标导向体系在高校田径教学中的有效构建

2017-07-24费云志

运动 2017年2期
关键词:田径导向体系

管 平,费云志

(衡阳技师学院,湖南 衡阳 421101)

理论与方法探索

试论目标导向体系在高校田径教学中的有效构建

管 平,费云志

(衡阳技师学院,湖南 衡阳 421101)

构建目标导向体系有助于提升高校田径教学的质量,通过制订科学的方案与机制,从而实现高校田径教学的总目标。本文分析了目前高校田径教学的现状与目标导向体系的设计方向,研究实施目标导向体系的方法。

目标导向体系;高校田径教学;构建

高校在开展田径教学中,要能够掌握学生的发展特征,在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制订科学的教学目标。目标导向体系是通过制订科学的目标,对教学的过程进行引导,并且对教学行为及学习行为进行监管,以提升田径教学的质量。目标导向体系能够实现高校田径教学的多样化及层次性,为教学方式、手段及途径提供引导,从而提高田径教学的实效性及教学效果。

1 高校田径教学的现状

1.1 缺乏对田径运动的文化理解

高校田径教学中,教师及学生很少能够正确、全面地理解田径运动的文化内涵,对田径的历史文化价值不了解,导致很多学生缺少参与田径运动的热情与积极性。现代化媒体更加注重对时尚运动的追捧,现代大学生由于家庭、社会等原因缺乏坚持、吃苦耐劳等精神,学生难以对田径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影响了高校田径运动教学的开展。此外,田径运动通常开展的场地为露天环境,部分学生尤其是女生担心受到晒伤等,对田径运动缺乏兴趣。高校田径运动教学中,教师主要通过运动形式的简单示范来完成教学,教学的模式、手段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校田径运动教学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注重学生的运动成绩,难以赋予教学现代化、针对性的理念,从而难以实现田径教学的目标。

1.2 难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高校田径运动教学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但目前高校田径教学中,教学内容的安排、教材的编制等都忽视了学生的主体特征,难以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田径教学与其他运动相比,缺乏一定的娱乐性,过于单一的教学方式及高强度的练习,容易让学生产生消极的抵抗情绪,难以实现田径教学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的目的。高校田径教学的课程安排强度较高,学生难以在短时间内完成项目的体验,反而容易出现心理负担。此外,田径教学中,教师更加注重对课程的训练安排与指导,忽视与学生的沟通,导致高校田径教学的质量较差。

1.3 缺少“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目前,我国高校在开展田径教学时,过于关注田径运动的竞技性特征,忽视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单一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让田径教学的完整性与系统性难以实施,最终难以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及综合素质。

1.4 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

目前,我国各大高校在田径运动教学中,仍然使用以运动成绩量化的课程评价体系,这种单一的评价体系会使学生面临考试的压力,很多学生在考核中难以达到要求,从而产生负面情绪。以成绩为单一的考核体系难以客观地反映出学生的具体情况,其仅能够反映出学生的田径竞技水平。田径运动项目与其他运动相比,成绩的影响因素很多,且学生的先天条件对成绩的影响非常大,因此,短时间内学生难以较快地提升田径运动成绩。

2 目标导向体系的设计

2.1 教学总目标的导向体系构成

高校田径教学在设置教学总目标时,要分析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高校的发展情况及田径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高校在设置田径教学总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到总目标的导向作用,并为田径教学的开展提供参考。高校田径总目标的导向体系主要包括理论目标与技术目标两部分。

2.2 教学单元目标的导向体系构成

高中田径教学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目标导向体系包括多项单元要素。每个单元要素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不仅具有单独的既定目标,还是多个既定目标的融合,所有单元目标的集合构成了教学总目标。因此,在设置各单元目标时,要根据总目标的导向体系构成,细化各个单元的目标。

2.3 教学单节课目标的导向体系构成

高校田径教学中,课堂教学是目标导向体系中最为基础的构成要素,课堂教学目标是单元教学目标及总目标的最基本划分单位,课堂教学的开展根据教学计划及教学要求逐渐完成教学目标。高校田径教学中,每一节课堂教学的目标都不相同,但上下节课的目标却有着紧密的联系。2.4 总目标、单元目标及单节课目标的联系

高校田径教学最终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在完成每节课的目标后,实现单元目标,而多个单元目标的实现是为最终逐渐实现教学总目标。因此,高校田径教学目标导向体系设计中,单节课目标、单元目标和总目标三者相辅相成,在相互联系和作用下,最终实现高效田径教学的目标。单节课的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及总目标都由技术目标和理论目标构成,要想提升高校田径教学质量,要将技术与理论结合,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在田径教学中,要注重理论教学与技术教学相融合,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在开展教学中,要根据单节课教学目标、单元目标的实施情况及时地调整教学安排并进行总结。

3 目标导向体系的实施

3.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高校田径教学中,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使其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并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及心理变化进行分析,采取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导向体系的实施奠定良好基础。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通过田径运动文化的宣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从而保障田径教学的有序开展。

3.2 制订教学目标公示制度

高校开展田径教学时,学校及教师要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化并制定出公示的制度,提高学生的学习针对性及实效性,促进教学目标导向体系的实施。首先,要对高校田径教学总目标进行细化,根据教学大纲设计,制订出具有针对性的每节课的要求;其次,在开展课堂教学前,先将课堂教学目标公示出来,让学生了解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及步骤,从而形成自主性学习的意识,同时也对教学目标导向体系有了更好的认知。高校田径教学目标细化成不同的子目标,能够帮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发现教学和学习问题,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后能够及时地对教学内容和安排进行调整,同时结合教学计划对教学目标进行合理地调整。

3.3 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高校田径教学中,教师的业务能力及素质水平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高校要加强对田径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从而保证教学的整体效果。高校田径教学中,建立并实施目标导向体系是对教学方式与理念的创新,教师的综合素质能够有效地保障教学质量。首先,教师要具有良好的备课意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完善课堂教学的有序开展;其次,教师在备课时,要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根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来开展教学;最后,教师要能够创新教学,课堂教学中要能够营造积极的教学氛围,以提高教学效果。

3.4 构建科学的教学体系

高校田径教学中,要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从而保证目标导向体系在教学中的实施。教学中的各个环节、要素构成了教学体系,而教学体系能够为教学的开展提供保障。高校以往采用的田径教学体系较为落后,难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不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影响了高校田径教学的开展。要想提高田径教学的质量,高校必须对传统的田径教学体系进行调整并创新,对目前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教学评价等多个方面进行改革,从而满足目标导向体系在田径教学中实施的需求。首先,高校及教师要转变田径教学的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并且在教学中贯彻目标导向体系;其次,高校在制订教学目标时,要对传统的方法进行创新,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适应社会的发展特点,制订具备时代性特征的全面教学目标;再次,田径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丰富教学内容,注重教学竞技性与娱乐性并存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高校田径教学的评价方式要创新,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形成完善的评价体系,不仅要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要肯定学生的努力与付出。

3.5 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

高校田径教学实施目标导向体系需要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及探索意识,降低学生的心理压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合理地划分目标导向,并且适当地降低教学难度,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高校田径教学中,教学的总目标需要通过每个单元目标、每节课目标的积累来实现,而划分教学总目标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够有效地保证学习的连续性。在开展教学中,教师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肯定学生的学习行为,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树立田径学习的信心。在激励机制的条件下,开展田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田径理论知识与技术知识,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及心理素质,最终实现田径教学的总目标。

3.6 创设田径教学互动情境

高校田径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师生互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沟通、交流的方式探讨田径文化内涵及教学理念,实现情感的共鸣,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高校田径教学要适应时代的发展,教师要融入到学生中,与学生进行互动,从而提升教学的实效性。由于高校田径教学相对枯燥,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教师通过交流互动、创设情境的方式创建和谐的课堂,形成团结合作的学习模式。教师合理地简化教学目标后,能够减小学生的心理压力,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掌握教学的重点,在和谐的教学情境中,提高田径技能水平。教师在互动情境中教学,能够更好地掌握学生学习心理及情感变化,从而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增强教学内容的适应性和针对性,以提升田径教学的质量。

4 结束语

高校田径教学构建目标导向体系时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全新的教学思想与理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目标导向体系构建过程中,既要制订科学的总目标,同时还要细化总目标,形成单元教学目标、每节课教学目标。此外,高校田径教学中,要建立激励机制及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注重人性化、客观性的评价,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及学习行为。教师在田径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教学水平及综合素质。能够有效地保障田径教学的开展,不断完善教学模式,实现田径教学的总目标。

[1]刘丹.当前高校田径教学现状的审视与思考[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7).

[2]吴建伟.构建一体化的大学体育课程内容[J].硅谷,2010(8).

G807.4

A

1674-151X(2017)01-085-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7.02.044

投稿日期:2016-12-10

管平(1969—),讲师,本科。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猜你喜欢

田径导向体系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织牢社保网底要不惜“细针密线”——论全球最大社保体系的建立、构成与延展
“三个体系”助力交通安全百日攻坚战
“偏向”不是好导向
计数:田径小能手
基于需求导向的航天青年成长建议与实践
从第15、1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透析我国竞技田径的发展
犬只导向炮
坚持两个导向 顺势而为谋发展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